美文网首页论语大讲堂自得其乐学论语
八佾篇第五:你猜,孔子是怒其不争还是充满自信?

八佾篇第五:你猜,孔子是怒其不争还是充满自信?

作者: 西源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00:05 被阅读1次

原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孔子这句话,很短,十多个字,但十分有意思。这也是一个歧义句,仅因为“如”的两种解释,如字可解为比得上,亦可解释为像,据此就可得到两种意思,并且意义截然相反。在过去不同时代,出于不同需要,或采用这一面的意思 ,或采取另一面的意思。至于孔子的真正意思是什么,现在还不能确定。

        第一种意思,如作“比得上”解。那么,这句话就是这样:虽然夷狄国家有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呢。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人说,当时夷狄国家乃边远蛮荒地区,文化落后,不知礼乐,文明程度低;中原诸夏地区,虽然周天子名存实亡,等同于没有君主,但文化发达、人民知礼,文明程度高,夷狄怎么比得上呢?这样说,是充满了对诸夏地区的自信。

        第二种意思,如作“像”解释,那么这句话意思就反了:就连夷狄国家都有君主,不像我们中原诸夏地区,竟然没有君主。展开来讲就是,夷狄国家地处边远蛮荒,文化落后,他们都有个君主,哪像我们诸夏地区,尽管文化程度高,可竟然礼崩乐坏,君主名存实亡,等同于无。我们诸夏地区竟然比不上夷狄之国。这是对当时诸夏地区充满悲愤哀伤,是怒其不争。

        孔子当时真实想表达是哪一种意思呢?不知道。当时记录孔子言行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可能知道,因为,他们知道,当时是因为什么原因,在什么情况下,孔子说了这一句话,并且说话的语气是充满自信还是悲愤。但可能当时书写不便,弟子们只记录下了师父的话,却没有记录下背景和原因。传至现在,仅凭这一句话,我们无法知道准确意思了,因为“文献不足故也”。

相关文章

  • 八佾篇第五:你猜,孔子是怒其不争还是充满自信?

    原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孔子这句话,很短,十多个字,但十分有意思。这也是一个歧义句,仅因...

  • 摘抄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3.1》 翻译: 孔子谈到季孙氏:...

  • 【0208读书清单】《论语》贰

    八佾篇 001 孔子谓季式:“八佾( yi,第四声)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古时一佾为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

  • 2019-10-17

    诵典思新--《论语·八佾》篇之“谁主你心?” 在《论语·八佾》篇,卫国大夫王孙贾和孔子之间有一段对话,细读之下觉得...

  • 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二十九天

    《论语.八佾篇》 第五章: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解析: 孔子说:“没有道德礼义的地方即使有君王...

  • 论语解读‖礼仁为美

    本章开始品读论语第四篇的“里仁篇”。 在上章品读了“礼崩乐坏”,讲解了八佾篇的核心内容。 在八佾篇,孔子主要提及了...

  • 《论语解悟》八佾 第八、九章

    前一篇《论语解悟》八佾 第五、六、七章 后一篇《论语解悟》八佾 第十、十一、十二章 [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

  • 读《论语》第三章:八佾篇〈3.1〉

    读《论语》第三章:八佾篇〈3.1〉 读/衣者郭郭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以忍也,孰不可忍也!” ...

  • 怒其不争

    乐天转让土地给韩方部署萨德再一次刷爆朋友圈。同钓鱼岛事件一样,我们高喊爱国口号,抵制韩货日货,但是另一方面依旧购买...

  • 怒其不争

    为什么很多人辛劳一生,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 这是我在知乎刚刚看到的一个问题 很多的回答在说阶级固化 在说贫穷的人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佾篇第五:你猜,孔子是怒其不争还是充满自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wl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