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与孩子没有关系
周一围棋课,周三少儿编程课,周五拳击课,周六马术课,周日思维培训课……这是吉林长春一个7岁孩子的兴趣班课程表。课程不仅排得满,内容也与大众认知的钢琴、小提琴、舞蹈等相差很大。媒体调查发现,现如今部分家长为孩子挑选兴趣班时,不以孩子的意愿优先,而是专挑冷门、昂贵的课程。这样“攀比型”兴趣培养,亟待回归理性。
看到这个报道,想到了偏远乡镇火热的舞蹈班。乡村的学校人数锐减,校园都变得清净了。但是,周末的乡镇舞蹈班却是非常的火爆。舞蹈班大厅熙熙攘攘的人群,会让人误以为这个地方的学生人数多。而实际上每一个学校也不过是百人。家长都愿意花钱为孩子报舞蹈班,但是很少有家长清楚为什么孩子要跳舞?不是孩子喜欢跳舞,而是家长看到其他的孩子都在学习舞蹈。家长偏执的认为,以前自己受过苦,没有享受过艺术教育,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够让孩子缺少艺术教育。农村的学校几乎没有任何的艺术课程。家长愿意每一年花很大的价钱去让孩子学习舞蹈。喜欢舞蹈的孩子很少,大多数孩子都是被家长威逼利诱学习舞蹈。经常见到,家长破口大骂,孩子嘶声竭力的哭,无奈最后家长就放弃孩子的舞蹈学习。而所谓的舞蹈班,没有专业老师,只是为了和某些机构合作,以考级的名义不断的收取学费。每一个孩子练得都是考级的舞蹈,枯燥无味。家长只需要看到是舞蹈班,不管老师怎么样?不管孩子学得如何,只需让家长感觉到有成就感觉。
现在学生的辅导班很多,兴趣班很多,但是都与孩子没有任何的关系,完全是家长的意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家长的错误的孩子观。家长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孩子没有独立可言,完全是家长的附属品。报什么辅导班,从来不去征询孩子的意见,也不去发掘孩子的兴趣,完全凭着家长的想法去做,孩子只是一个执行的工具。家长从来没有考虑过,培养孩子的目的是未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能够适应社会的人。家长的培养的方向是考取好成绩,考取好大学,有个好工作,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一生是否幸福?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是否能够独立生存?一个不能够为孩子一生发展考虑的家长,注定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家长把教育简单的看出考取好成绩,考取好学校。很多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一定程度是为孩子以后靠去学校获得敲门砖。只要培训机构宣传能够在孩子升学过程中起到作用,家长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这样,本是培养兴趣的辅导班,变成了一种升学的工具。家长没有认识到,教育就是为了能够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直处于竞争状态的孩子,根本体会不到艺术教育带来的愉快。没有孩子的幸福快乐的兴趣教育是不可思议的。
家长的侥幸心理。家长报的辅导班越冷门,费用越高。从一个层面可以看出,家长的侥幸心理作怪。正常的辅导班竞争的人太多,孩子无法有优势。通过各种冷门的辅导班,让孩子在竞争中能够拥有优势。除非是孩子确实是喜欢这种兴趣班,否则就会存在极大的风险,有时候是得不偿失。
无论何时,兴趣班是孩子喜欢,而不是家长认为重要而参加。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意愿,就会让这种兴趣班失去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