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人文社科哲思
孟子》感言集之73:制民之产

孟子》感言集之73:制民之产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21:17 被阅读21次
    孟子》感言集之73:制民之产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下》,其中对“制民之产”颇有感触,在孟子看来,齐宣王要称王其实很容易,在施行仁政的同时,一定要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以支持民生事业的发展,让人民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男耕女织,孝悌忠信,可以衣帛食肉,不饥不寒,做到这些,还不能称王天下,还没有听说。

    原文如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大意是:

          齐宣王说:“我的头脑混乱,不能够进一步深度理解你的教诲,望老师能够启发我,并且让我明白其中的道理。虽然我不聪明,但是我愿意去尝试”

          孟子说:“一个人没有稳定的收入却拥有稳定的道德观念,只有读书人才可以做得到。普通老百姓,如果没有稳定收入,也就没有稳定的道德观念。一旦没有稳定的道德观念,那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如果他们因此犯罪,然后就把他们抓起来,等于陷害他们。哪里有仁慈的君王执政时故意去伤害老百姓的。所以贤明的君王在制定产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对上能够有足够财力以赡养父母,对下能够有足够财力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够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致饿死。然后通过制度来督促他们走善良的道路,老百姓也就很容易听从了。

          今天许多君王制的产业政策,不能够让老百姓有足够财力以赡养父母,对下不能有足够财力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也难以丰衣足食,坏年成性命难保。到了这个地步,老百姓连保命都恐怕来不及哩,哪里还有什麽工夫来修养礼仪呢?

            “大王如想施行仁政,为何不从根本上着手呢?在五亩大的宅园中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便可穿上丝绵衣服了。鸡狗猪等家禽家畜好好养起来,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便可以有肉吃了。百亩的耕地,不要去防碍他们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认真地兴办学校,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绵衣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

    个人感言: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齐宣王贵为国君,烦恼也不少,希望能够找到高人,提供1-2条国策,帮助自己的齐国能够富国强兵,但发现好难,如果老百姓没有稳定的收入,老百姓没有安居乐业,那么一切都会是问题。民事不可缓!老百姓的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灾荒之年,都有人饿死,性命难保!为什么不分析一下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民生政策有问题?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家八口人,如果有一个5亩大庭院,有百亩耕地,养好鸡鸭猪,就足以丰衣足食,过上小康生活了。如果做到这一点就成功了,就可以成为人人羡慕的国家。

          这里的关键就是如何制定帮助人们改善生活的产业政策!这个政策就是仁政的源头!所以,作为一家之主,一国之君,积极想办法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一切仁政的根基,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称王天下的理想。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73:制民之产

    2018-8-5 于上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感言集之73:制民之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ri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