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没有鲁莽行事
终于盼来了开学。班上的学生按照学校的安排都准时到校,进行过进校前的检测。开始进行开学疫情教育的时候,小何还没有到校。我给家长打电话。家长说:“小何不读书了。”我感到不可思议,一个七年级的孩子不读书干什么呢?我问,“什么原因不读书?”我心里想,是家长不让孩子读呢?还是孩子不愿意读?我继续问,“是不是作业没有写完?学生不敢来?”家长说,:“不知道,就是一言不发的坐在炕上。无论你怎么问,怎么威胁都不起作用?我也实在没有办法。”从家长的口气中能够听到家长的无奈,心中石头就落地了,只要不是家长不要读书,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一点。我说,“可以让爸爸试着说一下,毕竟孩子尊重爸爸。或者让姐姐劝说一下,姐姐和他有共同的语言。”家长说,“孩子谁的话都不听,只是一言不发。我试着从床上往下来,都拉不下来。”我让家长把电话交给小何。电话中,我说,“小何,有什么事情来到学校我们一起解决?如果作业没有做完都不要紧,先来学校再说。”电话中一点声音也没有。我想,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最后说,“现在离放学还有一个多小时,估计能够到学校。如果你实在不想读书,就把学校的书还回来就好了。”(开学前,学校已经把课本发给每一个学生。)我挂了电话,继续进行疫情教育,心中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怎么样处理效果会好?
可能过了半个小时吧,教室外面传来了报告的声音。我让门旁边的学生打开了教室门,小何站在门外,拿着一个书包。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示意他回到座位上。我继续给大家讲着疫情教育。我用余光观察了他的表情,虽然口罩遮住了大部分脸庞,只留下两个眼睛,但是能够读到他的不愿意和生气。我临时加了一个话题,读书为了什么?我联系疫情中逆行的医护人员,告诉孩子,读书不是为了成绩,不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更好的成就自己,能够给社会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读书,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需要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够成才。讲到中间的时候,我特意走到他的身边,提示他把书整好,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神充满鼓励。放学的时候,我提示他下午早点到校。他也愉快地答应。
晚上在教学楼碰见同事,他们笑着问我,“你们班教书的学生现在在吗?”我很纳闷,什么教书的学生?他们看到我的迷茫,继续说“今天早晨你们班一个学生抱着书来学校。校长问他干什么?他回答说教书。校长很吃惊的问,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教什么书?他的家长告诉校长,孩子不念书了,班主任让把领的书交上来。”哦,小何把“交书”说成“教书”,竟然成了一个经典笑话,而我蒙在鼓里。
我感到非常的庆幸没有用粗鲁的方式对待小何,没有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为难,没有让他产生交出书的冲动。我想,如果稍微难为一下,哪怕是轻微的批评都注定他离校而去。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的情绪平静,冷静下来,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千万不能够在情绪冲动的时候讲任何大道理,都会适得其反。处理问题,情绪的处理和感受的理解比直接解决问题更加的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