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344517/0ca80e9023503fd8.png)
今年的5月4日是我国的青年节,也是北京大学诞生120周年纪念日。为此,北京大学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北大校长林建华先生发表了题为《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的主旨演讲,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身为中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的北大校长,竟然将演讲稿中的“立鸿鹄志”里的“鹄(hu)”念成(hao),此谬误一出,犹如向汪洋大海中投掷了一枚核弹,在整个透明而又自由的网络媒体海洋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狂澜。
幸好,林建华先生有担当精神,立即在北大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公开道歉信,这封道歉信一经发表,就被各大媒体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疯狂转载,由此可见,众媒体还是认可林建华先生的做法,以此方式来力挺林建华先生的坦然面对谬误的行为。
遗憾的是,还有部分别有用心的媒体不依不饶地进行冷嘲热讽,甚至搬出许多陈谷子烂芝麻晒一晒,用以证明那些所谓的知名高校校长,只不过是徒有虚名不学无术的狼鼠之辈。我觉得这样就有点“欲置人死地而后快”的文革味道了。
曾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著名的政治家陶铸先生在《太阳的光辉》一文中,根据科学事实在文中论述了太阳有黑子、有缺点,后来,文革时,对陶铸心怀不满的人,就在这篇文章上大做文章,对陶铸落井下石,说其是阴谋家、野心家,用指桑骂槐手段来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就这样,陶铸因此断送了政治前途和宝贵的生命。
但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也衷心希望林建华先生公开发表了道歉信,这事件就此平息,不再像病毒一样弥漫传播开来。
古人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我们不要对那些名人、伟人求全责备,总认为这些人绝对不能犯错误,毕竟那些名人、伟人也像我们普通人一样也要吃、喝、拉、撒,难道说,我们普通人能犯的错误,那些名人、伟人就不能犯吗?也许,这样出发点和愿望是好的,是希望我们心目中的名人、伟人的形象永远光辉、高大,永远是我们崇拜、仰视的对象。
那么,那些名人和伟人该如何保持自己在大众中的光辉形象呢?我想,出现了错误,不要为自己的谬误找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进行辩解和掩盖,这样会适得其反,会让个人形象大打折扣。发生谬误是正常的,虽然其不仅仅让个人形象蒙上了阴影,而且也反映了个人文化素养的浅薄,这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有林先生那样,面对铺天盖地的吐槽和谩骂,有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及时学习来弥补学问上的缺失。
这样一来,我们就回到该如何学习了。
下面就谈谈我们在听、说、读、写中如何避免发生像林建华先生那样低级错误呢?
首先,我们在听和说中,要刻意淡化方言的影响,在日常生活语言交流当中,尽量用普通话来与对方沟通。我们湖北人,有些方言发音与普通话相差甚远。比如,“机械”中的“械(Xie)”念作“gai”,“街(jie)道”的“街”念作“gai”,“世界”的“界(jie)”念作“gai”,还有“鞋子”的“鞋(Xie)”念作“hai”,还有新华字典中“粳米”中的“粳(jing)”,在我家乡人都将其读作“geng”,据传,水稻专家建议改为俗读“geng”音最为恰当。
另外,各地的方言又千差万别,如“放假”中的“假(jià)”,发现全国大部分人读作“真假”的“假(jiǎ)”,像这样同一字发音相同而声调不同的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我们在日常交往中,要自觉地用标准普通话和对方交谈,不要用蹩脚的普通话,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其次,在读、写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自己不熟悉的词语或不认识的字。这时,我们就不要做思想懒汉,除了勤动脑之外,还要勤动手,去翻翻新华词典或字典,不要望文生义,这样就会减少不必要的谬误发生。
在写作中,我们(当然包括本人在内)经常会发生低级错误,如“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往往有人不能准确运用,还有褒贬义词的错用等。特别是,我们做老师的,更不能写错别字,这样会误人子弟,贻害无穷的。
其实,学习和记忆汉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汉字有一个最大特点是,形声字特别多,几乎占整个汉字体系中的80%以上。比如:漠、膜、暮、墓、慕、摹、摸、馍、模、谟、募等,都分形旁和声旁两部分,发音与“莫”相同或相近。再比如:澄、橙、瞪、燈、蹬、凳等也是,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上次征文活动中,一老师将“脚蹬自行车”中的“蹬”字误写成“瞪”字,这就不应该了,很明显,自行车用脚“蹬”,怎么用“瞪眼”的“瞪”呢?由此说明这位老师不知道什么是形声字,故此张冠李戴了。
当然,不能因为汉字有这样的特点就放松学习,不然,就会闹出令人捧腹的笑话。如,有知名学者将“造诣”中的“诣(yi)”读作“zhi”,将“心旷神怡”中的“怡(yi)”读作“tai”,所以遇到不知正确读音,就不要自作聪明,“秀才认字读半边”,若是不好意思向别人请教,还是借助词典和字典这两个不会说话的老师吧,他会帮你了解词的意义,指导你读出其正确读音。这样日积月累,不仅知其然,而且会知其所以然。
做到以上两点,我想在以后的听、说、读、写过程中,一定会减少许多字词的误读误用,长期坚持下去,也一定会学有所得,不再像北大校长那样整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饭后谈资来,给世人留下笑柄。
网友评论
再次点赞。
我要不停地点赞。
直到简书官方把我的账户封掉为止,哈哈!
不要嘲笑我手很贱,处处留情,乱写乱画。因为本文的作者也曾经点赞过我。
同时为野猫老师写作的严谨点赞!
细心总结,真心分享,给王仁兄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