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冬天,柏林

作者: 傅瑞德_台北 | 来源:发表于2017-03-07 00:40 被阅读1111次

    (2009年11月19日旧文)

    跟朋友聊起多年以前,就在柏林围墙倒塌不久之后的1991年,我曾经在欧洲做了将近一个月的背包自助旅行。

    朋友问起是否还有照片留存,我的回答是有、但很少。

    因为当时还没有数碼相机,只有底片机,所以照片拍得很省;而且相机本身、技术、天候都不是很好,所以效果当然不怎么样。又经过近20年的时间,现在还能看出拍的是什么就很好了。

    而且因为是孤身上路的关系,路上以小心为原则,不敢太常把相机拿给不认识的人帮忙;所以时至今日,也就只有一些不清不楚的断简残编可以凭吊了。

    来几张在柏林拍的吧,说过了,画质不好(应该说很差),但因为是底片拍的,也有人(我)觉得别有韵味就是。:P

    这张拍的是从火车车窗向外望的景色,时间是早上六点左右,正要过河进入西柏林。

    那班火车前晚十一点左右从慕尼黑开出,一整夜大部分时间都在东德境内行驶,直到最后才进入深深镶嵌其中的西柏林;冬季太阳起得晚,所以六点多的天空还在明暗之间晃荡。

    坐的是那种走道靠着一边车厢窗户、另外一边隔成一间间两侧各有三个座位对望的火车;天气冷旅客少,只有我和一个英国人同室。

    “到啦?”英国人揉着眼睛问道。

    我点点头,说了早安,但没有说再见。背起旧军绿背包踱下火车,走进灰濛濛的柏林清晨;在对这个城市完全没有头绪的心情中,开始彼此都很陌生、但可以慢慢熟悉的一天。

    虽然当时柏林围墙已经没了,只剩下一大块长长的空地,但其实两边的差距还是很大;对那年的我来说,实际上的差异只有在两边走动不必担心背后挨枪子儿。

    至于其他看得到的东西,多半还是原汁原味、东边的圣母院导览人员还只说俄文不说英文。

    “Sprechen Sie Englisch?”
    (您说英语吗?)我用极为辛苦的德语问道。

    “Leider, nein; können Sie Russisch sprechen?”
    (不好意思,不会哩。您会说俄语吗?)和善的服务台大婶歉然回答。

    因为我的俄语和德语辞汇都很有限,沟通是个大问题,所以也就只好真的“自助”游东柏林了。

    从东边拍的布兰登堡门。这个景象现在已经非常不稀奇,凡是到过柏林的观光团一定都拍了一堆,不过现在周遭也不是当年那个样子了。

    现在怎样不知道,那时候是有一堆东德人和俄国人在看起来挺荒凉的门附近摆地摊,卖些共产主义风味的纪念品;对我们观光客、尤其是亚洲人来说,那边的应用德语就简单了,只要会数数字就算是上段、会说“zu teuer”(太贵)就可以达成目的。

    当然我也买了点东西:一条俄军的合成皮带、一个写着“DDR”(东德)的椭圆形汽车国籍识别牌、以及一个意外的惊喜:苏联驱逐舰“Удалой”(Udaloy,有“勇壮级”的翻法)的成军纪念表,只花了13马克、而且后来还戴了好几年。

    这是东西柏林边境上有名的出入口“C检查站”(Checkpoint Charlie,下图1),据说那些史迹现在已经变成博物馆了,不过那时走在边境上还有点怕怕的。

    跟现在的样子(下图2)对照起来,应该可以稍微感受到近20年前站在那边的微栗吧。

    Sour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Checkpoint_Charlie_Berlin.jpg

    那时两边的差异真的颇为明显;站在中间看,西边高楼大厦、灯光闪耀,东边则是一片死寂的两三层楼房,尤其是靠近围墙一带,更是难得看到较高的建筑物,相隔一百公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非常奇妙的印象。

    离开柏林的那一晚,不敢一个人到东边去晃,西边太像美国、想混也不知道去哪里,所以是在电影院度过的,但是到了十点多,也只好硬着头皮搭上几乎没人的电车往东走……。

    因为,下一站是丹麦的哥本哈根,火车站在东德。

    延伸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RainbowPeng:喜欢你这几张泛黄的底片,极有一种时光流逝的味道!
      • wo就是喜欢笑:哇塞!简书还有来自台湾的哥们呐!那个年代去德国那边肯定特别有历史感!:heart_eyes:
      • 金博客:下一站是丹麦的哥本哈根,火车站在东德。这有什么逻辑关系??
      • 夏小爽:感觉身临其境
      • c75a3b07cd6e:喜欢游历的文章,po主可以多写一些么

      本文标题:1991年冬天,柏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ep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