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食光里的故事

作者: 艾力儿 | 来源:发表于2017-07-14 23:02 被阅读402次

    很早之前就想写下这四年在宜州尝过的美食,趁着饿醒的感觉,开始吧,听说人饿的时候最能体会食物的鲜美。

    我不是吃货,吃货是有研究过饮食文化的,我只是爱吃。最近看蔡澜先生的散文,感觉“食物”二字看起来都是美味的,这也许是体重只增不减的缘故吧。

    初来宜州乍到时,并没有人给我介绍本地的特色美食,在宜州的第一餐是堂哥请的,在侧门对面的荷叶木桶饭,虽然这不是正宗的木桶饭,但味道还可以,量也不少,门面也是看着比较顺眼的,那天我们点的是什么也不得而知了,印象中我们吃得很香,现在这家店换了好几次老板了,也不爱去了。刚到河院的时候,堂哥就是导游加保镖,带着我办完所有的入学手续,带去城中一些实惠的店铺买生活用品,去小龙兜风,入学第一天就走了小龙的吊桥,那时候的门票只要两块钱。现在已经涨到了十块,而且龙州岛搞了些彩色风车,看起来怪别扭的。堂哥在他毕业之前,每个节日都会叫上我吃饭,有时是和老乡一起,有时是和他的朋友,有时我是去当电灯泡的。到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圈子,就很少和他一起吃饭了,他毕业后我们也很少见面,不知下次一起吃饭是什么时候。

    星期五的煎蛋和豆浆

    大一的时候,认识资深吃货盖盖,那时候真是吃得很勤奋。早上八点上课,我们六点就起床,为的是去外面吃看中的早餐。最常吃的是家家乐再上去的杭州老面小笼包和红绿灯旁的星期五或者是“巷子粉”。我们经常穿行宜州的大街小巷,希望有点什么新发现。我们的棉被就是在扫街的过程中,在一家打棉被的老店定制的,质量不错,用了四年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毕业寄回家了。小笼包店在我们大二的时候老板就搬了,不知道去了哪。甚是想念那里的小笼包和蒸饺,还有蘸酱。四块钱一份,白粥和豆浆免费任喝,十分饱腹。后来在西区大门的广雅云吞旁也发现一家类似的店,但这家店的味道全然对不上心里的味道,豆浆似乎参水了,饺子皮吃起来有生面粉的味道,第一次以为是自己的味觉出了问题,后来去了几次就没再光顾了。而星期五的煎蛋形象很好,煎饼很有嚼劲,有玉米饼,荞麦茶,芋头饼,还有那海碗豆浆,很适合我们这些食量大的人。星期五最近还新出了豆腐粥,挺合我胃口,估计盖盖也喜欢。“巷子粉”是在星期五旁边的一条巷子,我不记店名,自然有了“巷子粉”。这算是宜州的煮粉老店了,配料十分丰富,老板自制的辣椒酱,黄豆,蕨菜,鱼腥草,蒜蓉,酸菜,泡椒,豆豉,番茄汁等等,真是配料比粉多,也十分重口。胃口寡淡的时候,叫上一碗二两的切粉(扁粉/河粉),放猪肝瘦肉或者隔山瘦肉,加一个鸡蛋(八分熟)和一根现炸的油条,这样的嗦粉才是有质感的。盖盖就比较爱炸粉(圆粉),鸡蛋要全熟,口味没有我的重。后来,这家粉店也是我早起约会的地方,我们都很青睐这里的粉,可惜现在对吃粉有了节制,不常去了。而我对宜州的包子不感冒,也许是因为有一个做得一手好包子的妈妈。回到家里,紫薯包,南瓜包,粉丝包,酸菜馅,红豆馅,想吃哪个点哪个。

    宜州吊烧粉

    中餐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食堂解决,偶尔有事情做错过了饭点就去附近的小炒店开荤。一开始是吃不惯这里的重口味道的,连炒青菜都放辣椒,不知厨师是不是不放辣就不会炒。在东区住的时候在一般三楼,虽然比较贵,但也只有三楼才是清淡口味些,没办法。有什么值得庆祝的事也是去三楼开荤,夏天小炒,冬天火锅,这是不变的习惯。搬去西区后,就常常在第元阁用餐,淮山,土豆丝,萝卜丝,藕片,菠萝排骨等常点,还有一块钱一份的汤水,也许是心理作用,感觉这收费的汤水味精比免费的少得多。后来发现西区一楼的饭菜也不错,还新开了卤味窗口,比二楼的川菜好吃且实惠得多。学校食堂就是经济实惠合胃口的,但吃多也会腻,和盖盖的目光放到了校外。有时候下午没课,中餐我们会走去城中菜市喝粥。五块一碗,南瓜粥,白粥,玉米头粥品种繁多,还有各式各样的配菜:煮南瓜,酸辣空心菜梗,煮土豆,红薯苗,茄子,黄豆,手拍黄瓜,炒苦瓜等等,燥热的夏季来一碗清火粥配小菜,也是我们客家人的最爱。

    渐渐地我的口味也入乡随俗了,吃粉会加辣加鱼腥草,有一段时间无辣不欢。记得有一次回家,竟然吃不下家里的饭,因为没有辣椒。不得已就自己去找一瓶老干妈来送菜,后来姑姑知道了,送了一瓶自制辣椒酱给我,又香又辣,比宜州的口味辣得欢。有一段时间盖盖开始讲究养生,可怜了我的胃。那段日子特别怀念我们住北区的时候,晚上出来吃各种小吃,香豆腐,炒芋头,炒土豆,小蛋糕,炒粉炒面等,口欲轻易就能满足。常常是从坡底吃到坡顶。那时的摆摊都是没有固定摊位的,道路两旁都是小吃摊,现在市容整改了,规规矩矩的夜宵摊,成排列在公园旁,反而不吃这些东西了。说到夜宵,念念不忘的当然是月映莲花亭的螺蛳鸡和地野烤鱼。第一次吃螺蛳鸡是大一第一个学期,那时候经常跟着师兄师姐蹭吃蹭喝,当时更多的是想和他们聊天,谁知道还有这么美味的东西等着。一锅螺蛳鸡上来,土豆,酸笋,田螺鸡肉铺得满满的。这道菜的土豆香气扑鼻,里面渗满了鸡汤,而鸡肉也吸收了土豆和酸笋的精华,肉味十足,还有成颗的大蒜早已煮透,吃起来没有了刺激的蒜味,十分宜人。还可以上一碟清水面,用汤汁过一遍,口感不亚于意大利面。吃饱了还可以出来散散步,就着荷花赏月。玉宁姐他们没毕业前,也偶尔吆喝大家去月映莲花亭,读诗,谈心,美食美景一应俱全。印象中蒙大哥还亲自下厨做过这道菜,傍晚正要去上课的时候,他来电让去领了一份香浓的螺蛳鸡。后来我回来也尝试下厨,但家里人不好这口味,把螺蛳鸡做成了清淡的螺蛳鸡汤,欲哭无泪。也许有些美食是要在一定的场景下才能尝出味道。而地野烤鱼,自认为是宜州最好吃的烤鱼,没有之一。除了地野其他地方的烤鱼也不愿去尝试了,因为试一次失望一次,唯有地野是真爱。虽然贵是贵了点,但是一分钱一分货。肉质鲜美,皮脆肉嫩,配料繁多,老板的配方估计是祖传的,烧烤也是很多地方比不了的,不然怎能靠夜市发家致富。这两个地方都曾是固定的据点,已毕业的师兄师姐回来的必去之地。记得有一次一位师兄回来,说让我组织人去吃烤鱼,大家出去坐坐。结果我组织了十几位同学,加上师兄自己约的人,老板娘看到这队伍眉开眼笑的,现在想想,我甚是惭愧,怎么一点都不为师兄的钱包着想。其实我们真的挺幸福的,有这样慷慨大气的师长,既能享用美食又能听到一些关于职场,关于社会的建议,这不就是晚间沙龙吗?希望日后我也有这样的能力,再回宜州时,能让师弟师妹们想吃什么就点什么。

    地野烤鱼、田螺鸭脚煲 苏香的黄豆、解腻的酸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和盖盖对吃这件事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像之前那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而是有了节制,也有了一定的要求。以前的我们不买衣服,全心全意地吃。随时都能找到出去下馆子的理由,刚吃完就想着下一餐吃什么,现在想来确实挺恐怖的哦。我们这固若金汤的友谊也是从这些事情上建立起来的。后来盖盖也常去外面参加活动,发现什么好吃的,或者是新开的店,我们的兼职工资一下来就出发。人民公社,宜成白切鸡,光明仔鱼庄,德庄重庆火锅,品湘轩,城南的大明牛杂,真是没有白来宜州。经常回头的是宜城白切鸡,那里环境不错,也不算贵,一般情况人均30,而且主菜都是博白的白切,每次去那里都特别有归属感。

    当然,无法忘怀的还有宜州的李贵凉菜和粽子。李贵凉菜8元一斤,凉拌的花生、黄瓜、蕨菜、凤尾菇、海带、藕片、土豆、木瓜丝、鱼腥草、豆腐皮、木耳、芹菜、豆芽以及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凉菜,抓住了妹子们的胃。就像变态辣一样,路过不吃似乎是一种罪过。而宜州的粽子有我最喜欢的板栗,开始的时候最喜欢三姐家的五花肉粽,后来发现王家香粽更好吃,碱水味没那么重。端午的时候会给杭州和山东的朋友寄些,给她们制造一些广西的乡愁。

    宜州香粽 特写

    还有一种美食叫“亲自下厨”,听说,快餐吃多了人会变笨,人是需要偶尔改善一下伙食的。但是在学校没有条件自己下厨,于是乎,我们瞄准了老师家的厨房。有时候是三五个人,有时候是十几个人,组队AA买菜去老师家下厨。不但能满足食欲还能趁机请教老师,这样的时光和故事都融入了老师孩子的身高里。要么就是班级去郊外聚餐才有下厨的机会,每到这个时候,同学们各显神通,我记得有一位同学做的酸甜排骨一上来卖相并不出彩,但不久就光盘了,味道相当不错,看卖相识菜的同学悔的肠子都青了。虽然这样的聚餐只是每年一次,但有不少深刻的记忆。后来,学校周边多了一种租用厨房的业务,有时候朋友过生日就会邀请大家去下厨。

    如果上文不小心帮商家做了广告,并非有心,实属无意,广告费不要就是了,哈哈!我不后悔这四年体重增了10斤,胖得心满意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落在食光里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ta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