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厨艺方面毫无天份的人来说,混迹广东十年之久,身边的朋友有专业级、私房、创意厨师层出不穷。耳濡目染,我渐渐也有点儿喜欢上了下厨房,13年的夏天在加勒古城住了十五天,更是每天都跟各国人民切磋厨艺。我炒米饭、炒面,也是博得了印度阿姨的表扬。
报了个“A lot of Thai home cocking class"一整天的课程,费用大概是1500B。早上十点钟,Yui开车接上我去课程,车上已经有一对中年英国夫妇,穿过古城,向郊外驶去,到达Yui&Kwan的家,一幢泰式两层房子,门口停着粉蓝大众面包车,院落的右手边就是厨房。院落还停着辆浅绿色1967年产马自达1500,不知道是否还能开?学员基本到齐,有一个香港女人,一对纽西兰年轻情侣,二对英国夫妻,两个英国阿姨,再加上我。
Yui家的院落,也就是学泰菜的场所 这一天,我就和这样一群人在那学了一整天Yui从90 年代就开始在清迈老牌厨师学校 Chiang Mai Cooking School 教人煮泰国菜,也上过很多电视节目(最出名的应该是和 Gordon Ramsay 做的一档),也开过餐厅。由于生意上没弄好所以失败了,但是上过她的课你就知道,以她自如的身体语言和口才,并不适合待在后厨。Yui于2002年在香港工作过一年,会说广东话,当时他与Kwan相恋。一年后回国结婚,开始了家庭厨房课程。婚前,Kwan是个平面设计师,婚后,夫妻俩协同合作创办了这所学校,Yui是主厨和老师,Kwan宣传和设计加后勤。
Yui主厨,正在菜场讲解食材一进门,Yui会给每人发一本私家食谱,但对烹饪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做饭做得好不好,往往在那些你不做过或不经指导就无法注意的细节。正如老外有句话: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也许为了让我们觉得物有所值,也许是口头禅,也许是出于对自己厨艺理论的自信,Yui 在讲授菜式时总是喜欢说, “This is not in the book” 。比如:炒菜时不要先热锅,而是冷锅下蒜瓣和油而后再开火,目的是让蒜味随着油的升温最终进入到食物里,而不是被滚烫的油立即炸开,最终只停留在香味(这个做法跟我们国内的技巧可谓背道而驰,Yui 坚持认为她的做法更加合理);鱼露和肉搭配,酱油则适合料理蔬菜;单炒蔬菜时先放水再放酱料,做肉的时候相反(因为蔬菜不需要'上色')。
花掉一个上午,我们学习了三道上泰国餐馆常点的经典菜式,Pad Thai(泰式湿炒米粉)、青木瓜沙律和红咖喱鸡肉。每个人都有拍摄 Yui 做菜、对着自己做的菜拍照以备晚上上传到 Facebook,又把自己做的菜全部吃掉。随后就是几乎所有清迈cooking class 都包含的项目,参观菜市场。我在课上做的青木瓜沙律,看上去还不错。
青木瓜沙律,现在的后遗症就是每到一家泰式餐厅必点菜式 制作过程,要将材料用棒槌研磨Nong Hoi 菜市场就在 Yui 他们家附近,也是她平时采购食材的去处。出门晃荡,我最爱去的地方之一就是菜市场,午饭后晕沉沉的时光,卖菜的大妈大叔们都昏沉欲睡。姜都有四五种,香料更是层出不穷,大米也是。
因为报的是全天班,课程从早上9:30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食物是你了解这个泰北社区的载体。过去10年,在美国和欧洲,泰国菜已然成为继日本菜后被追捧的又一亚洲料理。
下午又做了炒米饭、炸香蕉片和黄瓜胡萝卜汤,Yui说这些对于中国人来说基本没难度,我做到第三四个菜的时候竟然索然无味。想提前走也是没有道理的,离城区太晚,你必须等Yui来送回旅馆。
她家一般可以接待10-12人同时学 菜市场的大妈,涂着口红,挽好发髻,精致得让人侧目 泰国是以各种香料著称的国家,所以泰式料理层次丰富 开着古董面包车来菜市场逛逛,顺便买买买这个课程他们坚持了十年有多,现在依然继续,持久的热情,耐得住的寂寞,他们的俩个孩子渐渐长大,小女儿五六岁,一头长发,间隙跑出来鼓捣下青木瓜沙律,生活平静而又美满。欣赏的,是这种生活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