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人生的枷锁》时的所思所感

作者: 秋沼芰荷 | 来源:发表于2022-04-18 19:50 被阅读0次

文/秋沼芰荷

大名鼎鼎的故事高手萨默塞特•毛姆的自传体小说 《人生的枷锁》,对我们爱好文学的读者们来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也曾有无数人就书中提到的几大枷锁加以展开,谈论着自己的观点。

今天我想围绕一些或许鲜为大家所知的方面说说这部佳作,以及我的一些阅读感受。

《人生的枷锁》各种封面
一、一切都有自己的时辰,好东西更值得等待

毛姆用时4年,长达58万字的《人生的枷锁》于1915年终于出版了,此时毛姆41岁,已是声名显赫的英格兰剧作家达8年之久,且依然备受欢迎。

而《人生的枷锁》这部小说是经过曲折坎坷之后,走到这一天才有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果然一切都有自己的时辰,好东西更值得等待。

1897年,毛姆取得了从医资格。在同一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非常顺利地被他寄往的第一家出版社接纳并出版,这促使毛姆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从医职业,开始了他的作家之梦。

万万没想到,此后,他的小说之路并不顺利。他的另一部小说《史蒂芬·凯利的艺术人生》(《人生的枷锁》原名),被无数出版社拒绝,其书稿连100英镑都无人购买,使得毛姆不得不将其束之高阁,并转而投向戏剧创作。

虽然毛姆从18岁就开始为创作而努力,剧作之路也并非易事。他的生活常常难以为继,有时狼狈到口袋空空。就在他几近灰心准备弃文从医时,命运之神垂青了他。1907年,在奋斗了长达16年之后,毛姆迎来了他的一夜成名,瞬间成为了誉满英格兰的剧作家,并从此扬名世界,此时毛姆33岁。

四年后,他内心的执念再次出现。对过往生活的点滴回忆成为他的心头重负,他决定把压在心里的往事全部倾泻纸上。在断然推掉剧院的合作要求,和舞台暂时告别之后,他开始重新梳理他的自传体小说《史蒂芬·凯利的艺术人生》。

菲利普和米尔德里德
二、幸运总是为努力的人而降临

此时毛姆37岁。他把《史蒂芬·凯利的艺术人生》拿出来,开始全盘斟酌的同时,不由地感叹老天对他的恩赐和偏爱。面对这部23岁时创作的作品,他发现了太多不如人意的稚嫩之处。

他重新润色打磨,伤筋动骨地大幅修改增删:不再追求华丽的词藻和拘谨的行文结构,只保留言简意赅的词句,删除了很多虚构成分,加入更多现实要素。整部小说终于被改头换面,成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语言简洁、平实无华的模样。

全书修改结束后,毛姆重新命名小说为“美自灰烬生”(取自圣经)。可惜这个名字已被他人使用,于是,他斟酌再三,最终从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中找到了更加符合小说主题的字眼作为书名:人生的枷锁

名字的修改让毛姆本人再一次倍感幸运。我相信,很多读者也会认为这个名字从某种程度来说与整部小说更加贴合,为其成功助上了一臂之力。

小说出版后并没有引起特别大的影响力,但是在1933年却迎来了轰动。此时,《月亮与六便士》的经久不衰,使得人们又回头捧起了《人生的枷锁》,从而使其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和世界文学殿堂,以至于后来有很多人认为《人生的枷锁》远胜于《月亮与六便士》,包括我在内。

当年,简·奥斯汀的小说《诺桑觉寺》仅仅以10英镑低价被人买走。不得不说,与简·奥斯汀相比,毛姆是幸运的。如果《史蒂芬·凯利的艺术人生》在当时成功售出100英镑,那现在又会是什么局面呢?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毛姆当时有多沮丧,此时就有多侥幸。否则,市面上便只有那本稚嫩粗糙的《史蒂芬·凯利的艺术人生》了。

正在与他人调情的米尔德里德(《人生的枷锁》中的女主角)


三、成长小说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众所周知,《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自传体小说,有很多原型人物是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再现,甚至完全是现实生活的本色扮演。比如收养男主角菲利普的牧师伯伯和伯母(有些译本为叔叔婶婶),正是现实生活中收养孤儿毛姆(八岁丧母、十岁丧父)的牧师叔叔和婶婶。

还有菲利普就读的学校特坎伯雷皇家学院,正是现实中毛姆入读的坎特伯雷国王学校。诸如此类的现实照搬在小说中随处可见。其实,追求真实性,正是传统的成长类小说的写实特点。比如在《大卫•科波菲尔》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狄更斯的影子。

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十八世纪后半期的狂飙突进运动。顾名思义,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艰辛的成长历程,以及经历千辛万苦之后获得人生感悟和美满结局的故事。

《人生的枷锁》正是这样一部代表性作品。主人公菲利普失去双亲成为孤儿,虽然被收养在牧师伯伯家,却经历了太多痛苦和磨难,以及情感和心理上的极度孤独和敏感。然而,他靠自己的奋斗和隐忍,摆脱了人生的三大枷锁:僵硬的宗教、迷茫的理想和痛楚的爱欲,最终获得了和萨利(女主二)的美满婚姻。

最虐心的情节是菲利普对米尔德里德(女主一)的迷恋。米尔德里德对菲利普有过多次感情背叛:和有夫之妇私奔、和花花公子飞蛾扑火般地纠缠。她每次都会回到菲利普这里疗伤,致使菲利普经受着极大伤害。但他仍然愿意放低自己,一次次无偿地接纳她。

当然,失去平衡和对等的爱终会坍塌,这份几度折磨着菲利普生不如死、让读者怒其不争又无比揪心的虐恋,最终以菲利普伤痕累累而结束。

菲利普
四、阅读感受

我是在听了两遍音频之后,才来阅读纸质书的。但是,在阅读纸质书之前,我完成了另一本书《毛姆传》的细读,从而对毛姆的一生有了非常通透的了解。这使得我的阅读感受与之前音频收听时的体验完全不同,有了质的改变。

在这里节选全书的开头部分来分享我的阅读笔记。先复制原文如下:

黎明破晓,天色却依然阴沉昏暗。乌云重重,空气寒冷潮湿,好像要下雪了。女仆走进屋,屋里有个孩子正在睡觉。她拉开窗帘,机械地看一眼对面的房子——灰泥刷墙,带着门廊——又走到孩子的床边。
“醒醒,菲利普。”
她揭开被褥抱起孩子,带着他下楼。孩子在她的怀里半睡半醒。
“你妈妈叫你。”她说。
女仆到了楼下,推开一扇屋门,把孩子抱到床前。床上躺着的妇人,正是菲利普的母亲。她伸出双手接过孩子,让他稳稳地偎在自己身旁。
孩子没有问她为什么把自己叫醒。她亲吻着孩子的眼睛,干瘦纤细的手隔着白色法兰绒睡袍抚摸着孩子温暖的身体,把他抱得更紧。
“还困吗,宝贝?”妇人问道。
她的声音听起来那么微弱,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孩子没有作答,只是惬意地笑了笑。在这暖和的大床上,被柔软的手臂抱着,他感到快活。偎着母亲,他的身体蜷缩成小小的一团,睡意朦胧地亲吻着她,没过多久,就又进入了梦乡。
这时医生走进屋,来到床前。

这是全书的开头部分,初读的您有什么感觉吗?

记得第一次收听音频时,我对本段以及童年菲利普的故事都是不太耐烦的,作者何必从这里写起呢?直接从成年开始岂不是更加接近我们成人读者,从而吸引我们迅速投入其中吗?

现在的我却已然换了一种心情。今天我的纸质版复读也已近尾声,这段文字仍然使我泪盈眼眶。

菲利普和妻子萨利

下面我来简单分解一下本部分。(黑体是原文,括号内为我自己添加。)

黎明破晓,天色却依然阴沉昏暗。乌云重重,空气寒冷潮湿,好像要下雪了。

(黎明破晓却天气恶劣,正预示着男主人公菲利普即将陷入痛苦深渊的开始。从这一天起,他将告别幸福快乐,进入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全书开头没有长篇累牍的景物描写,没有啰嗦的背景铺垫,人物主角开门见山地出现,这样的操作有没有抓住您的眼球呢?如此简洁的景物描写,我着实喜欢,既起到了景语即情语的作用,又三言两语,直接进入要讲的故事,真好。)

女仆走进屋,屋里有个孩子正在睡觉。她拉开窗帘,机械地看一眼对面的房子——灰泥刷墙,带着门廊——又走到孩子的床边。“醒醒,菲利普。

(幼年男主角就这样出现了。)

她揭开被褥抱起孩子,带着他下楼。孩子在她的怀里半睡半醒。

(无忧无虑地睡着,一如往常。此时,是幸福的,只是,男主并没有感觉到这一天和平时有什么异样。这也正是让毛姆非常留恋和终身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

你妈妈叫你。”她说

(只是妈妈叫而已,这种年纪的孩子,妈妈随时都会叫,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所以,宝贝仍然可以全然不顾地香睡着。)

女仆到了楼下,推开一扇屋门,把孩子抱到床前。床上躺着的妇人,正是菲利普的母亲。她伸出双手接过孩子,让他稳稳地偎在自己身旁

(这个场景,在毛姆的余生中复现过无数次、无数次,多想回到这时候,然后永远定格。那时那景,我相信毛姆是流着泪写的。所以,此处我用斜体突出出来。)

孩子没有问她为什么把自己叫醒。她亲吻着孩子的眼睛,干瘦纤细的手隔着白色法兰绒睡袍抚摸着孩子温暖的身体,把他抱得更紧。

(相信此时此刻,读者的心开始悬了起来,隐约感觉到真的会有不太好的事发生。)

还困吗,宝贝?”妇人问道

(余生之中,多希望再这样偎在妈妈怀里,被叫宝贝!毛姆91岁弥留之际,在医院里,他曾让女护士上床,这样拥着他,他希望再次感受这种温暖的母爱怀抱。)

她的声音听起来那么微弱,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不祥前兆。可是只有9岁的孩子感受不到这意味着什么。)(小说中,菲利普先丧父,9岁又丧母。现实中,毛姆8岁和10岁先后失去母亲和父亲。)

孩子没有作答,只是惬意地笑了笑。在这暖和的大床上,被柔软的手臂抱着,他感到快活。偎着母亲,他的身体蜷缩成小小的一团,睡意朦胧地亲吻着她,没过多久,就又进入了梦乡。

(尚不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即将失去妈妈,在温暖的怀抱里继续沉睡着。否则和妈妈生死离别的分分秒秒,他怎会舍得睡去?)

这时医生走进屋,来到床前。

(故事的迷雾在慢慢被揭开。菲利普/毛姆即将成为孤儿,只是此刻他并不知道马上要失去妈妈。这份失去带给菲利普/毛姆余生难以言表的痛苦,且伴随他直到生命的尽头。)

(本节选部分分析完毕。)


五. 书外话

当你了解了毛姆人生历程中所遭遇的种种苦难、母亲去世带给他多么磨灭不去的痛苦回忆和终身相伴的苦楚,你也会和我一样对这部分内容有全然不同的阅读感受。

毛姆在他人生的很多阶段都难忘失去母亲的伤痛,哪怕在他七老八十,甚至在91岁弥留之际,最最想念的仍是母亲,最最心痛的仍是母亲的去世。而他的母亲是在他八岁时便撒手人寰,这相隔了漫长的八十多年浩瀚的光阴,却丝毫没有减弱失去母亲给他留下的创伤。

此时此刻,手捧此书,难以自持地为毛姆幼年时的幸福瞬间而流泪、而心痛、而思绪难宁。

我们人生有多少这样的时刻:身处幸福而不自知?等回首往事时,却对那时的自己倍加羡慕。仿佛那是另一个人,一个比自己幸福百倍的人。

叔本华说:我们不加留意地度过我们的美好日子,许多欢乐愉快的时光未加品尝和咀嚼就过去了,直到以后日子变得艰难和令人沮丧时,才徒劳地为逝去的好日子而叹息,想念和渴望曾经有过的美好。

因此,及时意识到当下的幸福和快乐并好好把握和珍惜,这是多么地重要!哪怕此时此刻平淡无奇,也请好好地体会和享用,不要麻木视之。

因为,在未来某一天,当遇到不顺、病痛和困顿,在我们回头思念过去日子的时候,那份旧去的时光便会化作神奇的往昔,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照射出不朽的光芒。这时,我们可以无比欣慰地对自己说:我感受过,我珍惜过,我快乐过。

相关文章

  • 阅读《人生的枷锁》时的所思所感

    文/秋沼芰荷 大名鼎鼎的故事高手萨默塞特•毛姆的自传体小说 《人生的枷锁》,对我们爱好文学的读者们来说,熟悉得不能...

  •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值得。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值得,这是我读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所感所思。 《人生的枷锁》的主人公菲利浦早期总是在追寻...

  • 你能放下人生中最重的枷锁吗?

    ——记录阅读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所思所想,让输出对得起我的输入。 你人生中最重的枷锁是什么? “为了养家,...

  • 枷锁

    文/子涯 命运就好像一把枷锁, 你越在乎存在的那把枷锁, 人生处处都是枷锁。 当你对枷锁毫无存在感时, 所谓的命,...

  • 所感所思

    无厘头的感触和伤怀,美好和悲伤其实只有一墙之隔,笑的太大声震塌了这面墙,于是变成了无尽的悲情。 时光在脚下偷偷溜走...

  • 所思所感

    昨中午,是我们家跟妈妈最好的朋友杨阿姨一家人的聚餐,地点在长嘉汇。通过这次饭局给我的反馈,我感受到了最近以来自己的...

  • 所思所感

    它眼里的仇 无法理解 偏偏仇恨使人热血澎湃 近来这片土地躁动不安 撑起的伞 脚下的水以及微晃的楼房 车内沉闷至极 ...

  • 所思所感

    (一) 我是一个不愿意一眼看穿自己未来生活的人,所以我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命时光中可以有不同的尝试和体验。 每一个阶段...

  • 所思所感

    余秋雨老师在北大讲课的时候,组织北大学子对古代诗人按自己心目中的排名投票。排名的的第一李白,第二杜甫,第三王维,第...

  • 所思所感

    我是一个懦弱的人,总是会怕。我不怕人离我而去,但我怕一个人。 一个人意味着,一个人要对抗全世界。 我害怕全世界,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人生的枷锁》时的所思所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ut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