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崇文院等馆阁任职者,多有机会参加皇帝宴游和诗。
福建人杨亿长在馆阁,喜欢酬唱交游,诗学李商隐。杨和刘筠编有著名的《西昆酬唱集》。此集产生后,作为与浅切通俗的白体、局促狭小的晚唐体迥然不同的一部诗歌总集,华丽工致,音韵铿锵,当朝文人热情响应,影响真宗和仁宗初期文坛达三四十年。
欧阳修《六一诗话》:“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西昆体,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当然看得出来,这与宋代皇帝重文有关。
淳化四年(993),后苑赏花宴词臣。杨亿时为光禄丞,无缘参与,极为失落,意见很大。赋诗送馆阁,云“蓬莱咫尺无因到,始信仙凡迥不同。”馆阁收后不敢隐藏,送皇帝。皇帝看后说,那就挂个集贤院的名头吧,晚上一起吃席。真的共进晚宴,一句牢骚解决职务问题。
至道元年(995),太宗增作九弦琴、五弦阮,这是重大礼乐活动,馆阁文人按例献诗,太宗还进行了评点,称“惟李宗谔、赵安仁、杨亿词理精当,有老成之风,可召至中书奖谕”。第二天,“光禄寺丞直集贤院”杨亿获赐绯鱼袋。看看这个完整的职务名,就是两年前发牢骚得来的。
杨亿(974~1020),字大年,福建浦城人。北宋大臣和文学家,"西昆体"代表作家。
个性耿介,崇尚气节。十一岁,宋太宗闻其名声,授秘书省正字。淳化年间赐进士出身,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翰林学士、户部郎中、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宰相寇准抗辽,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天禧四年去世,时年四十七,谥号文。
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参修《宋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