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生时代,上生物课,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狗尾巴草是什么吗?
学生甲:一种果园杂草,花序圆柱状,主轴密生微毛,形似狗尾巴而得名。
学生乙:一种野草,混杂农作物之中,当用杀草剂除去。
学生丙:一种恶草,生存范围广,生命力却强,成语“良莠不齐”的“莠”字,就是指这种草,喻指品质很坏的人。
学生丁:一种中草药,《本草纲目》记:“莠草,秀而不实……穗形象狗尾巴,故俗名狗尾。其茎治目痛,故方士称为光明草,阿罗汉草。”
学生戊:一种野菜,三年自然灾害时,奶奶常用它煮米饭吃。
十五年后……
学生甲,成了农艺家,将狗尾巴草与君子兰嫁接,培育了一种可登大雅之堂的观赏植物:君子尾兰。
学生乙,成了一名政府官员,他所管辖的一方,成为一方没有狗尾草的良土。
学生丙,成了一名政治教师,课堂上稍微犯错的学生,均被喝斥为“狗尾草!”
学生丁,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位名中医,在中医境况日下的今天,挺进美国,继而成了亚特兰大学客座中医教授,专门讲授狗尾巴草的医疗功能。
学生戊,从国企下岗后,千辛万苦地开了一个农家餐馆,三五年后,成了本市有名的农家菜美食家,并在全省内开了七八家链锁店。
二十年后,同学聚会,与老师谈及此此事,生物老师神秘一笑:“这就是狗尾巴草的功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25779/0a3c985931ebf0b3.png)
2.
前不久,与朋友聊天,朋友诉苦:十一岁的儿子成天吵他:“要到澳大利亚读书。”源于他的一位十岁QQ友,随父在国外读书,在儿子面前大谈国外中小生教育相当轻松,有30%左右时间是课外教堂,且没有补课,没有熬到夜晚十一点的家庭作业。
我较为严肃:那你给他讲讲狗尾巴草的功能吧。
朋友大笑:你说的是六七十年代电影《决裂》中的一句经典电影台词吧?菜鸟,应该是“马尾巴的功能”呢。
郁闷二分钟。抽空在百度查阅,果然。
一向被朋友赢为知识面广的我,自然不肯服输,脑筋急转,哈哈大笑:对待孩子,岂能用电影台词糊弄?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应该运用如今时尚的“亲历体验教育”方式。
顺势,我讲述了生物老师“狗尾巴草的功能”的故事。
朋友略有所悟。
一起探讨:将儿子事到农村踏青,顺便给他介绍农村植物,这对于夫妻均为农村出身的朋友而言,非常简单。对于朋友儿子,以看奶奶名义,也易说服。接着,将我的生物老师与学生一问一答故事的场境,演变为朋友经历……
一周后,朋友在QQ送我一束鲜花,意为大功告成。
朋友说:儿子特别狡猾,对父亲踏青的动议耿耿于怀,说是起心不良,怀疑父亲所讲故事的真实性,问妈妈,问奶奶,是否为父亲亲历。
我大笑,好在我事先为他进行了战略设计,让他事先告知父母和妻子。
最终事情发展态势良好,向我们设计方向逆转。孩子得到证实,似有所感。朋友抓紧时机,以学生丁的故事为基础,对儿子开始训导:无论在那儿学习,只要有一颗擅长观察钻研的习惯,都会取得向他从小观察钻研的方面的成果,即使是生长在乡间野地、品名低下的狗尾草,也能在美国走红……
听着朋友崇拜式的描述,冷不丁发给他一句话:虽然,儿子不吵你了,可我们却成了骗子。
二分钟后,朋友发给我一个伸着长长红舌头的Q头像……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25779/6d0ddc4a01afcd7f.png)
3.
网络里有位叫红颜花开的写手,写了一篇《狗尾巴草》的文章,能在百度搜索出,也算是公开的阅读文字了。
尽管我一向反对在文字中,以花草喻指现实、隐含心情,但看了红颜花开的文字,以给人有理的幻觉,便按照他文中的提示,找到了文中所述的相关文章,堆积于此,敬请不要告我“剽窃罪”,原因:各有功能所在。
池莉有一篇文章《看麦娘》,讲述一个女人为她发疯的女同学抚养女儿的经历,“看麦娘”也叫狗尾巴草,在乡下的田野里处处可见,它们以贫贱的姿态傲然生长,生命力顽强不息,和女主人公的精神多多少少有些相近。
红袖添香小说频道有一篇小说,叫《回头草》,有婚外情的丈夫和情人在床上被老婆逮了个正着,妻子提出离婚,丈夫一次又一次送上狗尾巴草,请求妻子原谅,妻子最终收回了离婚协议书。于是,狗尾巴草的另一个名字就叫回头草。
古人云“好马不吃回头草”,可小说《回头草》却掀起了一股“回头草”赞赏风,诸如“爱情回头草”、“跳糟后再吃回头草”、“吃回头草的艺术”等文章,在网络上铺天盖地,成了一道反抗旧文化的风景。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有如学生乙的风度,讽刺艺术中“审美落差”的创造效果,呐喊:“狗尾草与玫瑰花岂能共栽?曾志伟和吴小莉不宜同台!让丑陋的伽西莫多,衬托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米拉达;用喋喋不休的唐僧,点缀贤淑端庄的观音姐姐……,正如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是对纯美学的毁灭。”
我不大清楚纯美学到底是什么?但有一点我明白:譬如《看麦娘》和《回头草》所指“狗尾巴草”,应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假借、隐喻技巧,有了这个先祖留下的写作手法,也成就了中国隐含文化,无论多么卑下的物事,只要有了述者的假借、隐喻手段,也能创造出人定胜天的大事:“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是清朝统一中原后残酷迫害文人的一个写照,这是反面的例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正面的舆论,因为有它,缔造了一个新生的中国。
也许,从这个层面上讲,也算是狗尾巴草的功能,也算是中国隐含文化的功能:只要使用者想所为,狗屎也能惊天动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25779/e6687e20b35fdab4.png)
4、
近些年来,中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上,在世界舞台上渐露头角。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之际,有网友烈火重生奋笔疾书《中国在行动:胡总将有震惊世界的大决策》,文中对当前世界格局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特别是在美国对中国的敌对态度上大势渲染,认为台湾问题将成为一盘有利于中国的活棋局。
无疑,就文章本身而言,的确大气磅礴。
曾就此文与朋友在Q上进行了讨论,终无结论,朋友借用一句“狗尾巴草和玫瑰草”作为结束语。
乘激情之势,大骂朋友是犬儒主义者。
如此结语,有些牵强。
无意将狗尾巴草比作那个国家。
按照朋友的辩解,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套用中国隐含文化,中国的确也当过一些时日的狗尾巴草,八国联军,清朝丧权辱国的诸多条约,日本侵华,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特别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无不扯疼着热血国人的愤激之心。
正如三大国粹之一的中医,将狗尾巴草纳入药方誉满日、朝、法、德、英、俄的《本草纲目》,前不久也被方舟子等人视为毒医、毒书,在网上签名要彻底废除。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曾作骂人代名词的“王八”——甲鱼、称人老不死的“乌龟”,一度时间成为招待贵宾的美菜佳肴。可当全民健康理念输入的时候,野花野草成了时尚菜,狗尾草叶菜糊,也成了一道众人喜爱的名菜。
此一时,彼一时。
有人说,21世纪的世界舞台是中国。此话不无道理。
存在了几千年的农业税,一夜之间被废除了。喊了近半个多世纪的义务教育,在拥有上十亿人口的农村彻底实现了……
也无意歌功颂德,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经济实力的象征。
如此说来,拿狗尾巴草和玫瑰草作类比又何妨?无论狗尾巴草和玫瑰花是谁,它的优势功能始终存在。
回过头来同理,无论我看到风花雪月的隐喻文章,是多么不舒服,中国隐含文化的美妙功能,永恒存在!
要不然,央视一台播放长达82集的《贞观长歌》,怎么会让韩国《朝鲜日报》认为中国过度陷入“大唐帝国的回忆”引发周边国家不安呢?
原来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