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49年,《屠胡令》颁布:“凡内外六夷胡人,敢持兵仗者斩,汉人斩一胡人首级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东门”。
此时距离西晋灭亡已经过去30多年,期间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民族占领中国北部地区,大肆屠戮汉人,史称“衣冠南渡,五胡乱华”。其行径残忍至征战不带粮草,而是掠汉女数万随军而行,饱时一路奸淫,饿时则宰杀烹食。战争结束有食不尽者则就地坑杀。
长江以北尽数沦陷,已成人间炼狱,汉族人口损失大半,华夏危机丝毫不亚于鸦片战争之后面临的百年屈辱。大片流民无家可归,朝廷却无力安置,任由其生灭,各地官吏、士兵也加入流亡大军,遂成立民兵,名“乞活军”。乞活二字自是承载太多道不清的悲壮凄惨,保卫国家、抵御外胡的理想显得那样遥远苍白,人民已经把要求将至最低:活着,乞求能够活下去!
冉闵:武悼天王铸汉魂就在狂澜既倒,大厦将倾之际,汉人冉闵趁后赵石氏内乱自立称帝,建立冉魏,他意识到胡人绝不甘心丢掉政权,也不会接受汉族统治。各族汇合之后只会将汉族人全部吞噬。冉闵为匡扶汉族基业,前后颁布三道《屠胡令》,3日内屠杀诸胡二十万,胡人闻风者皆惧汉人天威。
冉闵的父亲冉良年轻时加入乞活军,在于后赵军作战时战败被俘,皇帝石勒看其骁勇,命侄子石虎收为养子。冉闵成年后勇力过人成为后赵重要将领,最终忍受不了胡人行径恢复汉姓大挫胡人兵锋。
但是冉闵屠胡政策失败得很快,冉魏政权在也仅仅存在三年。这样的结果并不出意料,他曾给东晋王朝写信要求共同发兵伐胡,但是却没有得到回应。一位孤单英雄,怎么能驱逐诸多蛮夷,冉闵最终兵败身死。冉魏政权如昙花一现,却重重打击了胡人,从此胡人对汉政策开始转变,不敢随意杀戮。因为他们在冉闵身上看到了汉魂,这汉魂让他们战栗不安。
少年时读史总爱将各朝武将的武力值跨时空进行排行,大家一向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奉为第一,民间有“将不过李,王不过霸”之誉,史家也有“羽之勇武,天下无二”之评。但是我心里最信服认可的第一却是冉闵。二者都是乱世英雄,一为西楚霸王,一为武悼天王,但是霸王是内部争权,冉闵却是抗击外夷。项羽垓下之围斩200汉军在乌江自刎,冉闵昌城之战杀300鲜卑兵被斩于遏陉山,所以一直觉得冉闵胜霸王一筹。
冉闵:武悼天王铸汉魂冉闵和项羽一样都是不到30岁就悲壮而死,但冉闵却不如项羽一样世人皆知,而是被历史湮灭。冉闵的生前死后都颇受争议,他在汉族危如累卵、生灵命将倒悬之际燃起民族不屈之血,但是身为胡人养孙却屠胡数十万,身为汉人却擅自称帝违背忠君之道。有人说他举民族旗帜屠胡是兼民族大义和私怨于一体,因为早年他曾为胡人与东晋作战斩杀过汉人将领,那时他还是后赵国姓,叫石闵。他是“大英雄”和“大魔头”集于一身的矛盾体,至今仍也有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而有人则认为他是狼性屠夫。他建立的冉魏政权不是中原正统也未被收入十六国之中,他仿佛从来未被历史承认过,但年仅三十岁的生命却如流星一般闪耀了乱世天际。
传说冉闵在遏陉山被斩杀时,天地曾为之动容。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虫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后燕皇帝慕容儁大惊,遂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闵,谥号为武悼天王,当天降大雪。
不论冉闵性情是英雄还是魔头,屠胡是为中华还是为私怨,他对汉民族而言都有不可磨灭的意义。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没有断带,五千年延续至今,应该给这位悲情人物记上一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