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到过张文质老师的这个分享,感觉非常好的引领,今天偶然想起,就找来分享学习。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这样进行自己的“微革命”!
不仅仅是——“教师的微革命”张文质: 教师的“微革命”
张文质 :福建省闽侯县人,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长期植根于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的研究,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慢教育思想的提出者。已出版个人著作20余部,其中《教育是慢的艺术》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十年经典之一,《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入选《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之TOP10。
第一 一定要关注时局,议论时事
今天这个时代是中国朝向更美好变革的某一个特殊阶段,作为一个教师,他一定是思想的引领者、人生道路的启迪者,同时又是自我生命与精神的变革者,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事。今天这个世界变化的方式、变化的速度、变化的空间,是我们以前根本无法体验的。埃德加·莫兰所说的“复杂性”在这个时代体现得最为明显,我们面对任何事情,都不能轻易作判断。
教师需要阅读,需要从不同的媒体或者媒介物中去寻找真相,去探究真相,去获得自己的理解力。作为一个教师,不能那么傻。
第二 一定要尽你所知,说出历史事实
丁慈矿、刘发建、王丽琴等人编的那些民国的书,就是在说出历史事实。今天,互联网给中国带来了希望,互联网使我们离真相更近了一点,互联网让我们有了一个更便捷的通道去了解历史上曾有过的事实。你要去否定一个东西,太难了。所以,能够把自己尾巴咬掉的人,能够
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把自己的心拿出来咬的人,太难了,我们就生活在由那些虚幻的、虚假的文字和历史所形成的巨大的场中。
这些年我看杨奎松的《忍不住的关怀》,看陈徒手、钱理群、吴法宪,看无数历史学家、文学家、亲历者写的故 事,看完以后我就觉得,历史真是很吊诡,最强悍的人、最无耻的人、最顽强的人、最不屈不挠的人、最粗鄙的人,他很可能就会成为胜利者。这种胜利往往是最残酷的胜利,就像斯大林那样的胜利,像希特勒那样的胜利。在这样的一种历史里面,呼吸都很困难啊!
今天这个社会,怎么说都开放多了,也仁慈了一点点,或者说,“坏人”太多了,抓不过来。但是,作为教师,就像几位教师在课堂实践里面一样,有时候课本你真的没有办法反对它。我也不要反对它,我拿出别的课本,我拿出别的文章来对照对照。多一种文本,就多一种感悟力。多一种思想的资源,就可能增加一种新的生命强度。所以,更多元地、更开阔地、更有主动性或者灵动性地去理解这些文本,孩子就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滋养。
第三 对任何有新见解、可能说出真相的文本,都尽量通过个人网络平台加以传播
我还有个观点,当大家都往前走一步的时候,先走第一步的人就不危险了。大家都往前走,淹没在人民群众的海洋里面,就没“那回事”了。现在网络上言论的开放度跟前几年相比大有变化,可能体制本身也有它的变化、有它的需求,但不得不说,现在网络平台本身就像汪洋大海,远远超出了体制的掌控能力,按照李慎之先生的话说:恐惧的发条已经松了。所以,我们就有了更大的空间,说出真相,传播真相。
第四 努力说真话,无法做到时,
也尽量不说假话,少说假话
不说假话挺难的,有时候必须说假话。钱理群老师有一次到福建讲课,跟校长们说:你们作假,不要做得那么真嘛。校长们大笑,说:我们现在作假,就是要做得真啊。哈维尔说:意识形态的那座恐怖的堡垒是从哪里坍塌的?是从每一个人说真话开始坍塌的。谎言瓦解了,真相呈现了,恐怖的堡垒的合法性就不存在了。
第五 尽自己所能,至少参与一项旨在助推社会进步,改善民生与教育的公益活动
今天我们所有在场的老师都参与了公益活动。我们这次来的专家、学者,都是自己出路费,自己出住宿费。我参加了华东师大乡村教师“爱飞翔”计划连续三届的活动,也是自己出路费,住简陋的招待所,吃食堂的盒饭。今年暑假我女儿从英国回来,我也把她送过去做志愿者,前后十天,那么高的气温,她们四个人住在一个房间,没有独立的厕所,洗澡要去公共澡堂。
我的同学査建渝——上海乡村教师“爱飞翔”计划的主持人(北京是崔永元),让他从美国回来的儿子也去做志愿者。査建渝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让孩子吃一点苦就有记忆了,太舒服不会有记忆的。我相信这次天气如此炎热,大家聚在一起,一定也会有记忆。
我觉得,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去做一项公益活动,比如资助贫困学生,给山区的孩子送书,等等。公益活动让大家都成为一个承担者,都成为社会进步的助推者,同时,也成为一个社会进步的受益者,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慢慢变成一个个人能够承担责任的社会。
第六 坚持每天阅读,并与亲友分享阅读心得
我们“1+1读书俱乐部”的读书活动,推广到很多地方。坚持阅读非常困难,哈尔滨香坊区进修学校的李军校长在香坊区组织教师阅读,现在遇到瓶颈了,他所说的瓶颈就是“坚持太难”。“坚持太难”可能更核心的原因就是我们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过书的润泽,我们没有得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启迪,我把“颜如玉”“黄金屋”看作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就是那些蜜我们没有分享、没有享受过,读书的乐趣我们没有享受过。
刘发建今天说的一点我特别有感触,他说小时候到人家家里去,看到人家墙上贴的都是报纸,就觉得人家很富足,而他,则会自然而然地去读报纸。
我小时候去我外公家,他也是在墙壁上贴满了报纸,连天花板上也贴了,为了阅读天花板上的报纸,我就搬一个很高的凳子,站在上面看。我外公有十几个外孙、外孙女,他就认为我以后会有出息。真是慧眼识英雄!哈哈!其实他就是从我喜欢阅读这个细节里看出来的,他认为我爱读书,爱读书就有希望,天资没有那么聪慧也不要紧,因为人后天的发展并不完全靠天资,阅读和学习非常重要。
第七 回家吃饭,休息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我这些年讲家庭教育,就特别强调,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休息的时间,是家庭的时间。王丽琴策划这次活动的时候,就提出,允许老师带孩子来,后来,承办方觉得这件事情有风险,建议带孩子来的老师住到酒店去。这个用意是好的,就是无论去哪里生活,带上你的孩子。你如果要比较长时间地旅游,也带上你的孩子,让这种方式成为你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信念。
第八 多喝水,多走路,不抽烟,少喝酒
我每一次跟雷祯孝老师见面,他都会跟我说:多喝水,喝好水。雷老师说,哪怕我们吃的某些食品不够健康,用健康的水一天把血液洗一遍,就健康了。一天都不喝水,身体就会有某种潜在的危险,整个身体散发出来的气味都是不健康的。我觉得我们这种生活方式的变革也是一种“存在的革命”。
比如说,我现在都倡导大家要背大包,自己带水、带笔记本、带书,把这些必要的生活用品都带在身上,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说我们渴了才喝水,而是随时喝水。
不抽烟,少喝酒。我对喝酒有几个原则:能不喝就不喝;跟陌生人一定要喝的时候,尽量少喝;跟亲友偶尔聚会,尽情地喝一次;走到外面,基本不喝。抽烟肯定对身体有危害,喝酒过量,也会对身体有危害。我们需要有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因为经常出差,就养成了什么东西都自己带的习惯,牙刷、牙膏、毛巾、浴巾、洗发水,所有的这些日常用品,都自己带着。这既是环保的,又是健康的。
第九 认识100位以上非本地的朋友
我希望,大家在这次活动过后,通讯录不要就放在家里,而是尽可能把这次活动中认识的朋友的手机号码输入手机,让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有这么多朋友,本身也是一件极为美好的事情。你到一个城市,因为有一个朋友,这个城市色泽都不一样了,温暖度都不同了。
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可以分享各自不同的经验。我有一次去河南,见到陈伟华,他向我叙述他学生的生活,大冬天,冰天雪地的,因为学校食堂正在维修,学生只能在操场上吃饭,一餐就吃一块钱的。
我当时听了,就嚎啕大哭起来。我是一个父亲啊!想着这些孩子的生活,我悲从心来:我们这个体制的良心到哪里去了?你说得天花乱坠,你敢把你家里的财产公布一下吗?你说得纯洁无比,你敢把你的国籍公布一下吗?太可怕了。随便把一个贪官的家产拿出来,中国贫困孩子的学费问题、吃饭问题,都解决了。人类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群体性的贪婪状况。
第十 走访30所以上非本地的学校
有人在鼓吹应试教育怎么好怎么好,是目前最不坏的一种制度。真不能这样简单地看问题。有一次我在深圳讲课,在会上把山东某一所著名的因为应试教育发了大财的学校批判了一顿,结果中间休息的时候,一个老师给我倒水,她就跟我说:张老师,你知道吗,我们区的教研室主任正在推广这所学校的经验啊。我说,我不知道,但是我认为深圳这么一个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离香港最近的城市,还学这种乡镇的教育改革,中国教育便没有希望了,这就像我们学阿富汗、学朝鲜一样。
分数到底是单数,还是复数呢?这是我最近思考的问题。单数就是只为分数而进行的学习,所有的学习过程,所运用的所有的手段,所消耗的所有的身体的才能,就是为了那个分数。而复数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在刘发建老师班上,学生就会知道一个丰富的鲁迅。在丁慈矿老师班上,孩子可能以后对对子神奇得不得了,但不一定考试考得怎么样。但这些孩子的考试分数背后是有丰富的支撑的,是有多重营养构成的,而不是只有那个分数本身。这太值得思考了。“分数是硬道理”,说这种话的人是太没良心了。
第十一 一定要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第十二 坚持每天至少写两百字
在我们“1+1教育网”上,有很多坚持着阅读、写作的人。比如彭荣辉,他给女儿写日记,从女儿还没出生就给她写。他昨天说,他要创造一个父亲给孩子写日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令人感叹!纪录倒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在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就成了一个研究者、一个发现者,成了一个更有责任心、更有教育智慧、更有教育勇气的人。严中慧,加入“1+1”的第一年就写了40万字。水谷龙生,每天都写一篇教学反思或读书笔记。
这些老师都是我们生命化教育写作优培计划中的成员。优培计划实际上是一个网络的计划,是没有严格的规程、没有具体任务的共同体,最重要的是你参与、你阅读、你写作、你跟别人分享,你也体验了写作、阅读、分享、交友、被人欣赏、被人肯定的快乐。这既是虚拟的共同体,但是,参与者又可以感受到一种真切的温暖。
第十三 至少结交一位对自己精神成长有帮助的人
这种认识,年轻的时候不一定会有。我是人到中年之后,才对之有体会的,而且年纪越大,体会越深,觉得这么一位“对自己精神成长有帮助的人”非常重要。有一次,我跟钱理群老师挂电话,我说:很多时候我会等很久,因为我不敢轻易打电话给你,有时候我心里有一些苦闷,但我给你打电话不是向你倾诉,而是只要听到你的声音,我那些苦闷就化解了。
真正的老师是给你精神治疗的人,而不是他具体地跟你聊哪一个具体的麻烦。只要你跟他通电话,跟他交谈,或者是,走到他身边,你就可以感受到某种精神性的帮助。日本的池田大作也谈过,一个人无论多大年纪,有多大的成就,如果没有老师,他一生都会很惶然。所以,一个人要是被老师抛弃了,真是灭顶之灾。你最崇敬的老师有一天给你写了一封绝交书,这等于判了你精神死刑,这太恐怖了。所以,当我们有了一个真正的老师以后,你要特别珍惜这份缘分,这份恩慈。
第十四 坚持自己的爱好,无论什么样的爱好
当然,我不是指那些更多地出自欲望的放纵的爱好,而是具有生活的情趣、在生活中可以给你带来乐趣的那些爱好。昨天陈家琪老师讲课的时候举了很多足球的例子,后来我就问他:你是不是特别喜欢足球?他说:是啊,我一直看足球比赛,也爱运动。所以,陈老师看上去特别年轻,身体特别强健。我们经常会因为某些爱好不能换取具体的利益的回报,而对爱好产生怀疑。我们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就问了一些同学:大学的时候,你的那些爱好还在吗?能够坚持的人太少了。当时我们一起踢足球的,现在还爱好足球,踢足球,观看足球比赛,讨论足球的,几乎没有了。凡是原来踢过足球现在不关注足球的人,如今都变得非常肥胖。
第十五 对新事物、新知识始终保持好奇心
这个是大道理,大道理要还原到生活中去。我上一次去桂林阳朔,就问当地的一个老师,这个地方为什么叫阳朔,她说不知道。后来我们上网搜了一下,原来隋朝的时候,县衙建在一座名叫“羊角山”的山下,因而以“羊角”谐音“阳朔”为县名。我们的教育导致我们很多人对家乡的历史、对自己生活的那块土地知之甚少。
我女儿小的时候,我们家请了个小保姆来帮忙,有一次,我们带她去乡下老家。我乡下老家是四层的房子,几乎所有朋友到我老家,我都会建议他们到我们屋顶上去看一看。因为我们家外面在还没有房地产商盖房子之前,是可以看到闽江的,风景很漂亮。那女孩回答我的话,我印象很深,她说:没有什么好看的,叔叔,我不上去。我好不容易把她“拖”上去,她走到二楼就下去了。
人生的区别就是好奇心的区别。我蛮同情这个孩子的,一定是别人使她变成这个样子的,父母、教育、生长的环境,使她失去了好奇心。
前几天,在教学勇气QQ群里,大家都在分享旅途的经验。我和王丽琴都建议大家,来之前,先百度,尽可能自己抵达。昨天我还跟山东来的王玉翠老师说:这一次你能独自来上海,以后对上海就不恐惧了。对上海不恐惧了,对中国的任何城市都不恐惧了。我们要增加这种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增加对知识的好奇,对知识探索的欲望,如果这一切都汇聚起来,我相信,我们的生活,我们人生的态度,我们追寻的目标都会渐渐地发生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