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虽然早已立春,尽管已过雨水,但北方依然处于寒冷阶段,再加上最近的持续降雪降温,刚刚暖和了几天的小阳春,立时又翻脸,变回了严冬酷寒的本来面目。
1. 枝子的身世
枝子的汽车从公路转弯处拐上通往乡下的狭窄的公路,两个月前她来过一次,是第一次跟着她的亲生母亲来的,用那个母亲的话说,叫“认认门儿”。所以这次枝子一个人来,还是认得“回家”的路的。
时至黄昏,残阳如雪,鲜红的落日余晖从高坡上那些光秃秃的枝条缝隙间散落在路上,又被枝子的汽车通过时轻柔地接住,再从汽车上滑落,然后又被抛在路上。汽车的前后便闪现着胭脂色的光斑,犹如粉红的颜料喷洒了一路的色彩。
汽车里的主人——枝子,望着眼前的山乡景色却半点高兴不起来,恰恰相反,心情却像公路两旁半山上那些白雪覆盖着的枝桠四处伸展的林木似的,凌乱而灰暗。枝子不由地回想起自己的身世。
在枝子的世界里,流光的岁月,她和爸爸妈妈那个温馨的小家,永远是快乐的、火热的。可是一瞬间,她认为的这样的永恒就被打破了。
起因是派出所来过的一个电话,然后父母双亲把刚刚下班回家的枝子叫到房间里,进行了她有生以来第一次郑重其事的谈话。父亲跟枝子说,要讲个故事给她听。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医生正在医院里值班,一个好心人在医院大门口捡到了一个弃婴,就送进了医院,交给正在值班的医生。小被子里面包着一个安静的漂亮的女孩儿,贴身有一张纸条上写着她的生日,这样看来,这个孩子才只有五个月大,脖子上挂着一个枝形的翡翠挂件,再别无他物。
刚好这个医生结婚多年,还没有子女,便开心地抱回家,夫妻二人收留了这个漂亮的女孩。
枝子接过话头,说:“取名枝子。爸,这么狗血的故事,难道是真的吗?是发生在我们家里的故事?”
说话时的枝子还是嬉皮笑脸的样子,说完了,眼泪就巴嗒巴嗒地掉下来,因为冰雪聪明的她已经听出这就是自己的身世。
她从脖子上摘下那个挂着枝形玉佩的项链,她拉住妈妈的手,满脸泪水地说:“是妈妈您给我买的项链,把挂件挂上去的。”,妈妈把枝子爱抚地揽在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头,搂着她的背。
“是她找来了吗?爸爸。”枝子向爸爸投去询问的目光。
“是啊,你的亲生母亲找了来,说是当年在城里打工,认识了你爸爸,未婚先孕,紧接着在你即将临盆时,你的父亲因一次意外事故丧生。
你的妈妈作为单身母亲实在惧怕风言风语,你知道的人言可畏呀。她在县城里的出租屋将你养到五个月时,只好狠心把你放在医院大门口,见到有人把你抱进医院以后才离开。
你的母亲始终留意着医院进进出出的人群,跟保安员混得很熟,最终知道了你被人收养,而且过得很好。后来你的母亲又嫁人,去了另外的城市。再后来,她的第二个丈夫因病去世,现在她身体不好,也到了退休年龄,一个人回到乡下生活,孤零零的一个人,想认回自己的亲生女儿。”
枝子听得呆住了,这样的故事听得太多了,但是从来没有想到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听完了父亲讲的话,想都不想,当即气愤地表示:“我的父母就是你们,我不要认别人当亲妈,你们也别劝我!”枝子起身,把坐过的椅子碰得山响,“嘭”地一声关上房门,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2. 枝子的生母
距离喧闹的县城不远的小山村,是一个寂静的所在,这是波澜起伏的丘陵地带,在漫坡遍野五彩斑斓的秋季,在夜幕四合的时刻,从临池而居的张家房子里传出了几声婴儿柔弱的啼哭声,老实巴交的张家老大看着怀里刚出生的女儿,笑得额头上的皱纹都舒展了,黢黑的脸庞在灯光下也细腻了起来。其实他不老,也就四十岁,只不过常年的风吹日晒,加上总是闷声不响的性格,人们以为他有多大年纪了似的。
躺在炕上的婆娘——人称“老大家的”有些气喘地问丈夫:“闺女叫个啥名好呢?”
张老大随口就说:“就叫秋儿吧,她是秋天来的,又长得秀气,你看她细细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眼睛,鼓鼓的小脸蛋儿着实让人欢喜。”
老大家的附和着:“秋儿好听,带着喜气儿。”
秋儿就在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在父母的呵护下慢慢长大。
这个小山村离县城不远,一条乡村公路直通县城大道,秋儿在村里读完小学之后,就到县城读初中和高中。
在县城读书的秋儿,思想开放,性格泼辣,且出落成漂亮的少女,到哪里都能引来无数惊艳的目光,自然不乏追求者。
可是秋儿在那些人面前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偏偏看中了同村的同班同学——人称“二子”的小怀,“小怀、小怀”,经方言一演变就成了“小坏”。小坏不坏,但父母兄长赌博成性,又吝啬,又奸滑,他家在村里人缘不咋样,人们就像躲避瘟神似地远离着他们。
当风言风语传入秋儿父母耳朵里时,父母急了,任秋儿撒泼胡闹,也坚决不同意他们之间的往来,觉得这户人家家教不好,家风不正,别看小怀不常在家,现在没发现什么不好的习惯,但那副能说会道的嘴皮子,也让秋儿父母不待见。
其实小怀除了个子矮了一点,人精瘦的,也没什么其他不好。再加上小怀心灵嘴巧,总能哄得秋儿开怀大笑,而且表示非小怀不嫁。
二人高考落榜就在县城打工,小怀在工厂打工,秋儿在商场当营业员,他们平时不怎么回村里。
秋儿是个孝顺的孩子,自己的婚姻无论如何得到父母的祝福,特别是小怀家也在同一个村子。尽管小怀家一百个愿意,但秋儿不想草率成婚,不能让自己的父母在村子里不好做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秋儿的不断劝说下,看到小怀真诚地表现,秋儿父母终于同意了这门亲事。
但这时秋儿发现自己怀孕了,好面子的秋儿不想挺着大肚子穿婚纱出现在家人和亲朋好友面前,婚事就这样拖了下来。可是千算万算,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一天早上,小怀在临出门前,跟秋儿说了声:“今晚会加班到很晚,太晚了就不用等我,你早点睡,我在宿舍住下。”他给了妻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推门而去,人影立即消失在门外强烈的阳光里。当晚秋儿确实睡了一个好觉,然而第二天早上等待她的却是噩耗:小怀意外受伤,不治身亡。
原来加班一个通宵之后的小怀,与几个工友抄近路回家,从封闭的工地穿行,小怀被高楼上落下来的杂物击中头部,当场身亡。其他工友都安然无恙,只砸中了小怀一个人。当工友们见到秋儿时无不叹息,这就是命啊。
好在秋儿和小怀的交往非常低调,村里的人们只当他们是同学来往,因此处理后事时秋儿远离了,悄悄躲在出租屋里,一个人饮下这杯苦酒,一边疗伤一边等待孩子出生。
秋儿隐忍着、坚强着,在把枝子抚养到五个月大时,她终于支持不下去了。自己病了,孩子病了;孩子好了,自己还病着。为了让自己和小怀的孩子能够活下去,自己也能活出个人样来,只好将孩子送人。于是她选择了附近的一所医院,当得知是一对医生收养了枝子,她才放心地走了。
但是命运往往总是在捉弄人,秋儿在另一个县城工作时,认识了第二任丈夫,结婚十年未曾生育,而且这个丈夫因病去世,秋儿又一次被抛弃,好在他们在城里买了房子,有了秋儿的安身之处。
俗话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这期间枝子的父母也相继去世,孤零零的秋儿回家办理完丧事后没有停留,仍然回到城里生活,直到五十岁退休。
按说现代的人又长寿,又健康,五十岁虽然已退休,但也算年富力强,有许多人还能继续工作。可是秋儿又摊上了多事之秋,先是患上眩晕症,发起病来躺在床上,闭着眼睛都是天旋地转的,还不停地呕吐。
更可怕的是又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医生特别嘱咐她最好身边有人同住,不要独居。
到了这个时候,秋儿多么想念女儿啊。平时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想,想起来就心痛,在过去的日子里,她总是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去看女儿。
无论如何,日子还是要过下去,是苦是甜都得承受。秋儿先是把城里的房子租出去,这样可以多一笔收入,然后搬回乡下住父母留下来的家,起码周围还有认识的乡亲们。
可是随着病情的发展,打乱了秋儿的计划,这病情发展得速度超出想象,似乎药物控制不了病情。记性不好越来越严重,坐着发呆更是司空见惯,等到再次清醒过来的时候,秋儿忽然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恐惧,于是她想找回自己的女儿。
3. 枝子的养父母
医生这个职业,在世人的眼里既高尚又受人尊敬。然而这个职业又是很辛苦的,要耐得住寂寞,能吃得苦中之苦。
就拿上学来说吧,学医的必须经历医科大学长时间的学习,经过医院的实习锻炼,临床的刻苦钻研,才能够成为白衣天使,治病救人。
某医院的贺医生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他和夫人洪医生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双双来到一所医院,同在普外病房工作。
他们伉俪情深,工作稳定,有车有房,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子女,如果始终没有倒也罢了,可是他们曾经有过。
在结婚的第三年,洪医生怀孕,第二年春天孩子出生,是一个可爱的男孩,不幸的是当孩子三个月大的时候夭折了。
那是初夏的某一天晚上,贺医生在医院做手术,洪医生发觉孩子头上有点热,她就给孩子物理降温,发现效果不好,就给孩子吃了退烧药,加上一点点消炎药,洪医生觉得她能够处理好,并没有太在意,大概在医院见得病人多了,习惯这样的状态了吧。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洪医生始终守着孩子,一个小时过去了,孩子身上依然滚烫,丝毫没有退烧的迹象,他便着急起来,赶忙给医院小儿科的朋友打电话求助,这时怀里的孩子突然大幅度地抽搐起来,两条小腿用力地崩着,小拳头紧紧地攥着,掰都掰不开。从家里到医院也就半小时车程,等医生们开着救护车赶到时,孩子已经奄奄一息,乖乖地躺在妈妈的怀里,腿也不蹬了,拳头也松开了。
妈妈不停地抚摸着孩子,亲亲他的脸,拉拉他的手,把嘴角的白沫轻轻替他擦去。她无声地流着泪,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好像生怕吵着了宝宝。
医生立即对孩子实施抢救。医生虽然是救死扶伤的,可是也不是万能的,医院不是也经常死人吗?孩子在医生手里渐渐没有了呼吸,被确诊为急性肺炎,伴随痉挛性癫痫,吐出的泡沫阻塞了呼吸道。
负责检查的儿科医生告诉洪医生,这孩子生病不怪你,也没有耽搁治疗,幼儿癫痫不发病是很难被发现的,即使发现了也很难治愈,这确实是个比较特殊的要命的病。
这一次的丧子之痛,使夫妻二人痛苦了很长时间,尤其是洪医生,一年内都没有上过手术台。直到收养了枝子,这个家的春天才又回来了,从此房前屋后多了欢声笑语。
当然他们对枝子百般呵护,比亲生女儿还亲。他们给她最好的生活环境,最好的教育,给了她全部的爱。现在的枝子,已经成为一所高中的老师,也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
洪医生把枝子生母留下的小巧的枝型玉佩,配上一条漂亮的白银项链,亲自给枝子带上,枝子很喜欢,始终佩戴着,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他们夫妻二人没打算把枝子的身世告诉她,像现在这样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不是很好吗?
枝子生母的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枝子的养父母必须直面这个问题,对枝子及其生母有个交代。
4. 和谐的尾声
作为枝子的生身母亲,她心里非常清楚,亲生女儿如果跟着自己,日子并不一定比现在好过,原本不想打扰枝子安稳的生活。但人到了一定年龄,尤其是重病在身,人的想法会变的。就像这秋天的叶子,总是会由绿转黄、变红,灿烂过后终会凋零,飘落成泥。
此时秋儿坐在院子里的枫树下,望着红艳艳的树冠,一片片飘落的残叶,想到自己终于叶落归根了,既有欢喜,也有悲伤,苦涩的成分更多一些。
在这个空旷的院子里,再也没有早上迎着朝阳,父母双亲站在门口挥手告别,送自己上学的仪式;再也没有在夕阳的余晖里,一家三口坐在院子里,享受着简单又快乐的一天当中最重要的晚歺。如今,双亲去另外的世界团聚了,把她独自一人孤零零丢在这里。
她也是有女儿的人呀,那么她的女儿呢?在这个院子里,她的身边如果有了女儿,那该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啊!秋儿想啊想啊,仿佛眼前总有一个小女孩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似的。
她终于忍不住了,此生不见见女儿心不甘。于是她去了那个一想起来就心痛的久别了的县城,找到那所医院附近的派出所。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收养枝子的张医生。
在派出所的协助下,枝子的生母与养父母终于见面了。在那一瞬间,生母秋儿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咕咚”一声双膝跪地,被手疾眼快的洪医生一把搀起,一叠连声地说:“你可别这样,我们受不起如此大礼,有话好好说。”
秋儿拉着洪医生的手痛哭失声,断断续续地说:“谢谢你们把她养大,这大恩大德要我如何报答。我只想看看闺女,她永远都是你们的女儿。”,养父母也跟着泪眼婆娑起来。
他们的态度相当明确,洪医生说:“一切听枝子的意见,我们养育了她,她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我们感谢你生了她,给了我们这一段相聚相亲的缘分。”
负责接待的派出所年轻的民警也被感动了,热泪盈眶地为他们沏茶倒水,望着他们傻笑:“你们真好,都是好人。”
生母与亲生女儿枝子也是在派出所相见的,过程很简单,一进门,不用介绍就知道是母女俩,因为母女二人长得极其相像,一看就是亲人。母亲平静地给了女儿热烈的拥抱,女儿也紧紧地抱着母亲,双方眼里都有泪花闪动。
当枝子的一声“妈”颤颤地喊出来时,母女二人涕泪滂沱,母亲欲言又止,似有千言万语等待倾诉。她们之间没有抱怨,似乎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伤感,如同从窗外树缝透进来的阳光,柔和而温暖。
然后双双离开派出所,由母亲带路,女儿开车,回到了那个依然寂静的小山村、池边的小院落……。
枝子告诉养父母,在生母那边住两天就回来,这个时候的她还不忘撒娇:“父母大人等着我,猜猜给你们带了什么好吃的?你们都是我最亲的人,我会用余生去报答……”
养父母在自家的阳台上把手机开成免提与枝子聊天,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连树上的鸟儿也跟着附和,“啾啾”地叫个不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