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空”与道家的“无”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20-06-26 22:21 被阅读0次

如果说佛教可以用一个“空”字来概括其哲学思想,那么,道家则可以用一个“无”字来概括其哲学思想的特点。

一个人佛学思想水平的高低就看他对“空”的理解是否高明,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就号称“解空第一”;鸠摩罗什夸赞其弟子僧肇说“僧肇其人,解空第一”;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大师也是因为一句“本来无一物”的话,对“空”作出了符合佛教思想和中国人思维模式的解释而被尊为禅宗祖师。可见,“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老子的“无”在道家道教思想上的地位与“空”在佛教思想史上的地位可以相比附。“无”概括了大道的存在状态,实际上是对大道的真实相状的描述。老子看到了“有”背后的“无”的力量,让人一定要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把握其内在的规律。

老子用“微明”、“袭明”和“习常”三个词概括了大道藏而不露的特点。

所谓“微明”,犹如“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老子将这种智慧称作“微明”。

老子提倡阴柔的智慧,又将这种智慧称作“袭明”。老子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第二十七章)

老子还将这种智慧概括为“习常”。文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第五十二章)

若从道家思想史上考察,“无”的地位更是不容忽视,魏晋时期的玄学即以“无”作为讨论的核心问题,玄学创始人王弼就是以提出“贵无”思想而被尊为玄学开创者,其从母子关系、一多关系和动静关系阐释了“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阐发是以老子的《道德经》为立论依据的;隋唐时期的重玄学,以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等作为代表人物,讨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围绕有和无的关系问题展开的,不过,其在论述有无的关系问题时吸收了佛教中观思想;宋金元时期的全真道讨论的问题无非是围绕有无、阴阳、性命和顺逆问题展开的,而其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有和无的关系问题。

所以,“无”的确是道家道教哲学的一个最核心的范畴。我们只有深切地体会了这个“无”,才能很好地理解道教智慧的哲学根据。

相关文章

  • 佛教的“空”与道家的“无”

    如果说佛教可以用一个“空”字来概括其哲学思想,那么,道家则可以用一个“无”字来概括其哲学思想的特点。 一个人佛学思...

  • 道家与佛教的游戏攻略

    为什么会想起这个话题。 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了关于道教与佛教的不同之论,还有关于为什么道教会式微。好像道教一直都没有兴...

  • 读书笔记(道家的一些观点)

    道家与道教的不同,正如佛学与佛教的不同,这种相同的不同就是哲学与宗教的不同。 道家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为此道家的哲...

  • 佛家的空和道家的无

    佛家讲得空,和道家说得无,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无是道家的价值观,一切的有都是为了无,无才是妙用,但无又要通过有才...

  • 禅,不只是成佛悟道

    “禅”即梵语“禅那”(Dhy'na)的略称,意思是沉思、静虑。佛教的中道宗与道家哲学有某些相似之处。中道宗与道家哲...

  • 道、儒与佛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从形式上来看,道家、儒家与佛教修行的最大区别是:出家 佛教修行是需要出家的,虽然,也有在家修行的居士,但是,佛教修...

  •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佛教的“空”并不代表什么都没有,佛教说:“空,无自性”。自性是事...

  • 问:无记空是那个知没了吗?

    丁:无记空,那个“无”是什么都没有,是吧?“记”是记忆的记忆,对不对?“空”是咱们佛教说的那个空。 那么无际空是什...

  • 《中国哲学十九讲》第5—7讲梳理

    第五讲 道家玄理之性格 一、道家之无 1、无之来源 2、无(作动词与作名词)之含义 3、无之境界 二、道家之有 1...

  • 哲学札记(13)——略析禅宗

    文/金之广 所谓“禅宗”,简单而言,就是佛教与道家相互作用后的结果。禅宗虽然是佛教,但它又是中国的,是静默的哲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教的“空”与道家的“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kp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