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是一个糟糕的日子,一位重要客户在接待时未招待周全,客户意见较大,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此次合作。本月的销售额全指望此次合作。
另一件事情就是姑姑和姑父关系闹得很僵,姑姑今天到我这儿诉苦,说姑父像一尊石磨,推一下转一下,她想和姑父离婚。我听到这儿很诧异,姑父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处处让着你姑姑。无论如何不至于离婚。
事情原委大致是这样的。姑姑上个月看上了一款新式包包,当时价格比较贵,没舍得买。这次恰逢商场搞促销,便让姑父顺道买回来。姑姑说她已经非常仔细地描述了包的颜色、款式、质地、价格,甚至将包的小装饰、内部样式也一并说了。可结果姑父还是买错了。到商场去退换,店家告诉她包装已经拆掉,非质量问题不能退换。于是,姑姑埋怨姑父连这点小事都干不好。
看着姑姑的表情、动作,能感受到她的愤怒与不满。姑姑向我诉说了很多关于姑父如何把事情办砸,如何愚不可及的事。明明把事情说得非常清楚,事情办成的没几件。抱怨说她对姑父说话简直是“对牛弹琴”,和他无法过下下去了,迟早被他给气死,早离早干脆。
我劝姑姑冷静,对她说了今天客户接待的事情。
三天前,我已将客户接待的事情反馈至公司,并对公司相关人清楚地说明了这位客户对我公司业务的重要性。对接待的流程、标准、洽谈的事项、注意的问题等逐一确认,在说的时候大家似乎都是明白人,但结果却令人失望。
无意间想起了“沟通漏斗”理论。大致意思是:我们所设想希望表达的是100%,与团队成员沟通的时候却只能讲出80%,因为场所干扰、分神等原因,对方听到的最多只是60%,能听懂的部分只有40%,真到执行时就只剩下20%了。我们心中的想法也许很完美,但其他人执行起来却差之千里,这是由"沟通漏斗"造成的。
我们的指令就像是握在手中的沙子般露出,最后的执行怎么可能好呢?
也许都有类似的经历:和同学说话时,你极力地去描绘你想表达的东西,以盼对方获取与你同样的认知,并对你做出相应反应。可结果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更不要期望他们给与什么反馈。无奈下,只好抛下一句:我们真的没有共同语言。
这不能完全怪罪于他们。他们也在极力想象你所描绘的,可是你们的经历(环境)、理解力、知识面、想象力、技能存在局限性,不能期望别人与我们有同样的想法,从而得到类似的结果。
我们在传达信息过程中,绝大部分信息会无意识地缺失。信息传递媒介(比如:多人传递)越多,信息缺失越厉害。
有没有办法尽可能避免呢?简单分享下个人的想法。
你得思考你给出的标准是否清晰、明了,标准统一。
这点似乎你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是第一位呢?原因是:同样信息每个人大脑作出的反馈是不同的。
还记得小学课文里画杨桃的故事吗?小男孩画的杨桃受到了其他同学的嘲笑,同学们认为他画的杨桃像五角星,不是杨桃。而事实呢?老师让有疑问的同学坐到小男孩的位置上,结果都说像五角星。
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思考。其一,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别人所处的环境与我们不一样,理解事情的情境不同。其二,对于我们司空见惯的杨桃,在不同角度竟然会出现如此大差别,何况那些难以具体化的东西。在不同情境中得到结果是不同的。标准(情境)与结果(杨桃),这是两个方面。
你得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
信息传递是逐渐减少的,传递的媒介越多,信息缺失的越厉害,甚至信息传递到最终接收者处是完全错误的。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类经历:上学时,欺负了女同学。当面不好意思给女孩子道歉,就写了一张字条道歉。可是没有勇气递给她。让好朋友帮忙传递字条和道歉口信。结果经过几个人的传递,道歉信变成了情书,道歉的口信变成了:”我喜欢你“。
信息传递环节太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传递者加工,扭曲……
你得确认你所说的,别人吸收了多少。
沟通时每件事情都有要点的,我们在沟通前需清楚要点是什么,并将这些要点清楚的表达出来,同时尝试多种形式沟通。比如:姑姑告诉姑父都是区分包常见的信息,也许她让别人知道这个包带与其他包带有很大不同,因为这条包带上镶嵌了10几颗大珍珠,这样成功率是不是更高呢?更重要的是你需要让别人说出自己的认识,以确认别人的认知与你给的标准有多大偏差。
在工作中,常常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认为某事已经讲过了,就没有更多沟通的必要了,孰不知多种形式的反复沟通,更利于统一认识,相关重点深入内心;
二是认为嘴上讲过了,就没有必要再以书面文件及邮件等形式沟通,孰不知口头的沟通会更多的“左耳进右耳出”,并缺乏书面文件及邮件沟通形式的严肃性。
三是认为单独沟通就没有必要了,孰不知每位团队成员的理解力、知识面、技能、问题敏感意识,甚至是所面临的执行环境、执行条件都存在极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造成执行力高低不同的重要原因。
另外,“5W2H”分析法,(别名:七何分析法),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非常有帮助,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希望你能在工作灵活运用。
(1)WHAT——做什么?(任务)
(2)HOW ——怎么做?(方法)
(3)WHY——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
(4)WHEN——何时?(时间)
(5)WHERE——何处?,从哪里入手?(地点)
(6)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责任人)
(7)HOW MUCH——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产出如何?(结果)
简单来说:什么任务,怎么干,为什么这么干,何时何人干,在哪儿干,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在安排给别人一项工作,也许并未严格按照此步骤进行,如果接受任务者按照此方式梳理自己的任务,必然可以理解的更透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