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五千年中华史反思令触动心灵的伤感文字
《后汉书》研读462:志·祭祀(五)

《后汉书》研读462:志·祭祀(五)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23-09-13 06:32 被阅读0次


          志·祭祀(五)

社稷

古代祭祀人们都不在墓前,汉朝后皇室陵墓都有了园寝,这是承袭秦朝制度。解释者认为,古代宗庙前面建有庙宇,后面建有寝殿,这象征着人们在前面居住,在后面入寝。《月令》中有“先品尝新稻献给寝庙”的记载,《诗经》中说“寝庙盛大巍峨”,这些意思是相通的。宗庙用于收藏神主,按照四时祭祀。寝庙中有几案和手杖等死者生前所用的器物作为象征,到时节供献新的祭祀物品。秦朝开始把寝殿从宗庙中分离出来,建在陵墓旁边,汉朝沿袭秦朝制度未作更改,因此陵墓旁边的建筑叫做寝殿,殿内陈放墓主人生前使用的衣服等起居用品,作为祭祀的象征,这是古代寝殿的用意。

建武年以来,关西各皇室园陵因为年代久远,仅仅四时奉献一头牺牲祭祀;只有皇帝每次拜谒长安皇陵时,才使用太牢之礼祭祀。从洛阳各皇陵直到汉灵帝,都在晦望二十四节气、伏腊以及四时祭祀。在陵墓宗庙祭祀的日子给亡者上饭,太官送上使用的物品,园令和食监负责探视问候,守护皇帝父母陵墓的宫人,随鼓漏整理寝殿中的被子枕头,准备洗手水,摆放化妆用品。

26年,刘秀命人在洛阳建立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太社稷,位于宗庙右方,祭坛方形,没有房屋,只有墙和门。在二月、八月以及腊祭,一年三次祭祀,都用太牢之礼,派有关部门祭祀。《孝经·援神契》中说:“社神是土地之主,稷神是五谷之长。”《礼记》和《国语》中都说,共工氏的儿子叫做句龙,担任后土官,会治理九州土地,所以祭祀时作为社神。烈山氏的儿子叫做柱,会作种植百谷蔬菜,从夏朝及以前作为稷神祭祀。到了殷商时期,因为柱年代久远,帝尧时期弃为后稷,也能种植百谷,所以就废掉柱,改祭祀弃为稷神。大司农郑玄说,古时候的官员有了大功,就要在祭祀神灵时附带配享祭食,所以把句龙配享祭食于社,弃配享祭食于稷。各郡县全都设置社稷坛,太守、县令、县长侍奉祭祀,祭祀用的牺牲只有羊和猪,只有州的治所有社无稷,这是因为州刺史是朝廷派出的监察官员。古代军师出动,军中运载有社神主,不运载稷神主。国家也有门、户、井、灶、中霤(音liù,六)这五种祭祀,由有关部门负责掌管,五祀的祭祀仪礼相比祭祀土神和谷神简单。

前汉建立第八年,有人说周朝建立后在城邑建立起后稷祭祀,于是刘邦诏令天下建起灵星祠,说祭祀的后稷对应天上灵星,所以在祭祀后稷时让灵星配享祭食。原来的的说法是,主管稼穑的星宿就是天田星。还有一种说法,龙左角就是天田官,主管谷物种植,祭祀时用壬辰方位祭祀。壬为水,辰为龙,把它们归于一类。祭祀时使用太牢之礼,由县令、县长侍奉祭祀,使用十六名童男跳舞助祭。舞蹈象征教导人耕种,开始模仿除掉地里杂草的动作,然后模仿耕种、中耕除草、驱赶鸟雀和收割脱粒、舂、簸的形态,象征主管农事的灵夏和谷神后稷的功劳。

县邑通常在乙未日到乙地祭祀先农,在丙戌日到戌地祭祀风伯,在己丑日到丑地祭祀雨师,祭祀使用羊和猪作为牺牲。

在立春那天,到洛阳东郭外迎接春天到来,全都手举青色旗帜,扎青色头巾。事先让一名童男头戴青巾,身穿青衣,待在东郭外的田野中。迎春者全到到齐后,童男从田野中出来,迎接者叩拜后返回,不奉献祭品。春季之外的其他季节不举行奉迎仪式。

论曰:“当年鲁国臧文仲祭祀海鸟爰居,但孔子认为这种做法非常不明智。《汉书·郊祀志》著述了从秦朝以来直到王莽时期的祭祀,按照规定举行的大规模祭祀有的没有编修,但祭祀爰居这样的事情却太多了。光武中兴后,除去那些不合适的外,修复了原有的祭祀,对比原来的祭祀,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曾经听儒生们说过,三皇时期没有文字,人们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天下,从五帝开始才有文字记载。到了夏商周三王时期,逐渐形成了刻意修饰文章字句的习俗,奸诈巧伪的风气逐渐兴起,开始有使用印玺来检查奸邪行为萌生的做法,但是还没有金玉银铜的器物。从上古的帝王以来,在泰山封禅的帝王,到周朝共有七十二代。“封”就是封土为坛,烧柴祭天,向天帝报告,新一代兴起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就是《礼记》中所说的“借助名山来报告天帝”。一旦改朝换代,就要改革封禅制度,表明朝代之间不相沿袭。承袭父亲皇位的帝王巡狩,则仅仅修缮先帝的祭坛祭祀罢了。自从秦始皇和汉武帝封禅泰山,本来是因为喜欢神仙、相信方士的蛊惑,才制作了石检、印玺、封泥等封禅器物。所有听到原来的封禅就是这样。虽然天道的确难以测知,但天道还是大体有根本要旨的。天道质朴诚信,崇尚节约,不喜欢浪费,所以祭牲使用牛犊,祭祀的礼器使用陶匏,大概上天对封禅用的玉检、石检、印玺、封泥之类的东西没有什么兴趣,而比较欣赏难于加工的刻记告天文书的石碑。况且只有封禅才标志改朝换代,所以称泰山为岱宗。夏王少康帝和周宣王,使夏、周两朝由衰落到重新振兴,没有听说他们改变封禅制度。刘秀想沿用汉武帝封禅时使用的石检等器物,是真正继承祖宗封禅的做法。可是梁松一再劝阻,认为一定要改换以前的封石空检。但在完成封禅之后,也没有什么福瑞,梁松最后被诛杀身死,虽然罪有应得,大概也是因为欺骗神灵招致的灾祸。何况帝王之所以功绩显耀于后世,实际上是把恩德普及百姓,并不在于什么封禅。谈论天地大道,没有超过于《周易》的,《周易》中也没有六宗在天地正中的卦象。像诚信这种品德,为天地四方尊崇,这是最大的尊崇。而封禅和设立太社相比,又失掉了祭天的宗旨,就更难以表达封禅者的诚意了!

赞曰:天地禋郊,宗庙享祀,咸秩无文,山川具止。淫乃国紊,典惟皇纪。肇自盛敬,孰崖厥始?

民贵君轻

黄其军

      作于2023年9月14日(古历癸卯年七月三十)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志·祭祀(四)

志·祭祀(三)

志·祭祀(二)

志·祭祀(一)

志·礼仪(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汉书》研读462:志·祭祀(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uh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