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十五年了。其实,我早就想写写我的父亲,但是,一直没有动笔。今天,是父亲节,这种念头愈来愈强烈了。
我们六兄弟与父亲在一起01.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父亲的一生又是光荣的。在我们老家湖南,父亲出生的地方,生活好起来的乡亲们曾四修族谱。在四修的族谱中,有族中两位老先生写的一篇关于我父亲的文章,我觉得,对父亲的一生作了中恳的评介:
“先生生于1919年,出身贫寒,少年时就帮富裕人家放牛,因家庭生活困难,不得已随父看守祠堂,细作祠堂祭田,以维持生计。稍长,即被国民政府抓壮丁,途中逃脱,有家不能归,有亲不能投,只身逃往桂林,靠给肉铺背猪肉为生。直到解放,得以彻底翻身,并参加革命工作,被安排在食品公司当保管员。先生一个旧社会的受苦人,在新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主人,以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踏踏实实、競競业业地工作,深得领导和群众拥护,多次受到各级表彰,曾被评为桂林市先进工作者,受到过省市领导接见,享有无限荣光。”
文中又写道“先生德配周氏淑女,先后生子六人。由于先生庭训谨严,教子有方,六个儿子都有作为,是我米节江袁氏家族中少有的,族人得以为荣。更可敬者,先生虽长年在外奋斗,但深爱家乡,关爱族人,其情其景,乡亲们心甚感念。今趁修谱之机,写下数语,以留先生形迹,并表达家乡乡亲们的思念。”
我和妻子、儿子与父亲在一起02.
小时候,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很严厉的,有时严厉得不通人情。他在家中,显得很霸道,说一就一,说二就二,说过的话不容辩驳。尤其是在他认为我们有错时,就操着那口浓重的湖南口音,不问缘由地先把你骂一顿。他在训人时,母亲就在旁边,总是维护他的权威,那个敢顶嘴,她就冲那个嚷嚷两句。兄弟中也有不服的,看在母亲的面上,就不再吭气了。母亲说,我们这个家都要听他的。在我们心目中,母亲慈爱善良,是对我们最好的,她的话我们不能不听。
有时父亲的霸道,也让我们哭笑不得。记得我们住的房子后面,有一棵柚子树,是一棵无主的树。到了柚子成熟时,我和哥哥爬到树上把它摘了下来,拿了大约七、八个柚子回家。可是,父亲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我们辛苦摘得的柚子,全部丢到我家门前的水塘里,我们难受啊。又有一次,在我家附近有一口野塘,就是没人管的池塘,因下雨涨水,跑出一些小鱼到水沟里。三哥放学路过,就去捞鱼。拿鱼回家后,也是挨父亲臭骂一顿,直到三哥说不是公家的鱼才作罢。情况弄清后,父亲觉得这个事可以干,又要三哥带领我们几个小的,赶紧去捞鱼。那里还捞得到,闻迅赶来的人把这口塘的鱼,捞了个一干二净。那时,大伙都困难啊,几条鱼就是一顿美餐了。
父亲是食品公司的保管员,保管着一个很大的肉制品仓库。那仓库好吃的东西真多呀,除了有一桶桶炼好的猪板油外,还有已加工制成熟品的猪肉、猪尾巴、猪耳朵、猪肝、香肠等,香喷喷的。那时,我们一年到头都吃不上几顿肉,我每次到这里,都馋得直流口水。有时,看到地上掉有碎肉片,也想捡来吃,可父亲就是不让。他说,那是公家的东西,一丝一亳都不能拿。
父亲小时候,没读过书,没有文化。解放后,参加工作后才读过两年夜校。父亲很有悟性,有的东西,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上了夜校,他认得不少字,也学会了打算盘,仓库进货出货,每一笔在帐本上都记得清清楚,毫无差错。他是工作责任心很强的人,这么大的仓库就他一个人在管,照样管得井井有条。
父亲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早出晚归,家对于他来说就是个旅馆。他把自己保管的仓库里的国家财产,看作比自己的命还重要。有一次,正在烘烤腊肉的仓库失火,父亲不顾危险,爬上正在燃烧的仓库,把屋顶上的瓦片掀开,断开火路,为消防队救火赢得了时间。而他的双手被火焰燎出了一串串水泡,一脸被烟薰得漆黑,眼晴看不清东西,差点从房上摔下来。事后,消防队奖励他一个长哨子,用来发现火情时吹哨示警,父亲成天把这哨子别在裤腰上,那样子还真把自己当作业余消防队员了。
父亲工作忙,顾不上管家,也顾不上管不我们。但他自有办法,把管理我们的责任交给老大,还特别交待他要管好我们的学习。父亲小时候没念过书,曾受人欺负,上当受骗,以后老是念叨着要读书认字。参加工作后,有机会上了夜校,有了些文化,当了保管员,尝到了甜头。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对我们说,要读书,有了文化,才有出息
父亲与孙子孙女们在一起那时候,各家各户的孩子都多,大人根本管不过来,小孩子大都调皮捣蛋,上学迟到早退,逃学旷课是常见的事。在我们家,大哥简直是父亲的翻版,对我们几个管得可紧啦。上学是否迟到早退要检查,做不做作业要捡查,回来晚了还要盘问到什么地方去了,讲不出原因就要被责罚。当然,大哥自己学习也很勤奋,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本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大哥的带领下,我们兄弟几个都能完成学业,成了我们那个地方为数不多的学习好的孩子。
03.
父亲脾气不好,遇事不够冷静,有时还动不动发火,这一度也使我误解了父亲,认为他没有像母亲一样爱我们。但是,在我长大成人,特别是在也当了父亲后,才逐渐理解他,读懂他。如今,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要大声地说出来:父亲,你是我们的好父亲!
许多关于父亲的事,还是长辈和哥哥们告诉我的。我家原先住在花桥桂花园,有一间原属于我家的旧房子,52年发大洪水被冲掉了。往后几年里,就借住在别人家。再后来,单位给父亲分了房。虽说是平房,但当时还算是比较好的住房。还没有住上多久,又由于单位职工多,房子不够住,组织发出号召,让大家发扬风格让一让,父亲就主动把房子退出来,搬到一间离猪栏很近的房子去住。这间房子不仅小,而且一到夏天,蚊子多,臭味难闻。父亲却舍小家顾大家,让我们住到条件这样差的房子。后来,又过了几年,才搬回北门的平房里,条件才有所改善。那时,真的不明白父亲究竟图个啥。
大舅是有文化的人,过去外婆家殷实,他小时候念过书。大舅年轻有为,五十年代初,就当上县工会主席,只因替工人群众说了几句公道话,就被划为右派。不出几年,大舅就在劳改农场去世了。小舅受了牵连,被撤掉区委书记的职务,一贬再贬,被调到一个边远乡当粮所所长,二十多年工资都没有增加。大舅出事后,父亲变得比以前沉默多了。但他没有回避,不怕牵连,一如既往地对待大舅的家人。父亲还将饿得吃糠团的外婆接了过来,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俸养。
靠着自己的努力,父亲从一个仓库保管员,当上了门市部班组长,又当上了饲养场排长(管几个班组,相当于中层)。他在群众中的威信很高,被推选为食品公司党委委员,是党委中唯一的工人委员。父亲年年被授予各级先进工作者称号,还得过红旗手(相当于劳模)的称号。父亲作为当时响当当的先进人物,上级领导逢年过节就会来慰问。荣誉感很强的父亲,积极工作不是为了钱(尽管家里还很困难),能得到组织和领导的肯定,心里就很感动,很自豪。父亲是从旧社会走出来的人,从小务农,带有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感情,他知恩图报,感谢新社会给了他现在的一切。
多年的紧张工作和生活奔波,使父亲积劳成疾,在临近退休的那一年,父亲被捡查出患有冠心病。此后,这个病一直折磨了他二十多年。
父亲在心里爱这个家,爱他的儿子,但他都没有说出来。1974年,我高中毕业要下乡扦队。三哥告诉我,我小时候成天拉肚子,长期体弱多病,父亲很是担心。之前,大哥已经下乡扦队。父亲以这个理由去找领导争取我留城,但未能如愿。他又把我的户口迁到大哥曾经下乡的那个地方,想要大哥就近照顾我。后来,考虑到我一个人太孤单,又把我的户口迁回,随食品公司其他职工子女一起集体落户。因此,我扦队的时间,要比同期下乡的其他人晚了二个月。为了我扦队的事,父亲真是操心啊。可是,就因为他脾气不好,我还误解过他,真是不应该。
父亲是个很孝顺的人。1957年,正值大跃进的年代,我出生在北门,奶奶带我到两岁。二哥回忆说,奶奶身材高大,和善可亲,是个精明能干的人。她很爱孩子们,住在那条街的孩子们也都很喜欢她。有一天,二哥放学回家,遇到邻居家的小伙伴在哭,小伙伴告诉二哥,你奶奶死了,二哥哭着跑回家。奶奶是突然走的,之前没有一点征兆,她享年76岁,在那个年代也算是高寿了。奶奶生前善结人缘,前来悼念的人很多。父亲倾其所有,把奶奶的后事办得风风光光的,以至钱都花光了,连石碑都没有立。
父亲也是一个有远见有格局的人。家中许多大事,都是他想在前头,做在前面。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难,到处都在闹饥荒。他不等不靠,开荒种地,收获了很多红薯芋头,不仅没有让全家挨饿,而且还接济了一些街坊邻居。文革时,闹派性,搞武斗,我们家前面街边垒起了沙包,架起了机关枪。又是父亲当机立断,把全家转移到乡下,避过了一场灾难。那年头,父亲是家中的主心骨,他撑起了全家头顶上那一片天。
04.
1980年,劳累了一辈子,爱我们疼我们的母亲走了。母亲没有享过儿子的福,我们把对母亲的爱,全都放在父亲身上。父亲患有冠心病,不能根治,每年都要发病住院,我们想方设法让父亲住当地医院最好的病房,找最好的医生为他治疗,还轮流守候在他身旁,寸步不离。大哥从东北买回老山羊皮袄,让父亲穿得暖暖的。二哥从香港买回冬虫夏草,让父亲补身体。三哥买回大衣和皮鞋,让父亲穿着得体。小弟在外地做生意,每次回家都要带些当地好的点心给父亲。父亲在退休后,长期跟五弟住在一块,得到五弟一家的悉心照顾。父亲的晚年过得很幸福,见过他的人都说,他面色红润,比二十年前的身体还硬朗。我们也开起父亲的玩笑,说他走起路来真精神,就像老干部。
05.
光阴似箭,父亲从湖南老家到桂林,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还是父亲76岁那年,只带大哥回去过一回。他是极要面子的人,自家的生活过得不怎么样,不能像人家那样衣锦还乡,尽管梦中思念家乡千百回,好几次行装都收拾好了,就是迟迟未能成行。
2002年初,父亲病情渐重。有几天稍好一些,他就跟我们提出要回趟老家。当时,我们担心他的病情,想劝说他打消回家的念头,但父亲执意要回去,也许他知道自己年限不久了吧。大家劝不住,只能遂父愿。当时,桂林通往湖南境内的高速路还没修通,车程太约是七个多小时。一路上,父亲毫无倦意,给我们讲了很多他过去的事情,可惜没能记下来。到了乡下老家,父亲在童年住的老屋旧址前,沉思良久。他带着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边走,一边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故事。接着,已经八十多岁的父亲,又不顾疲劳到村里的每一户人家去走访,送上一包礼品和一个红包。见到乡亲们,听到熟悉的乡音,他有说不完的话,拉不完的家常,泪水不由自主地在他苍老的脸上流下来。
父亲就要离乡返程了。此时,这个宁静的小山村,不约而同,家家户户门前都响起一阵阵的鞭炮声,乡亲们都拥到村口送别父亲。父亲是一步一回头啊,是那么依依不舍。此时,父亲是想再多看一眼家乡的一草一木,再多看一眼家乡的山山水水啊。
回到桂林不久,父亲就一病不起,与世长辞了。在父亲的追悼会上,二哥代表亲属作了悼词:“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却给我们兄弟们留下了一生足以受用的精神财富。他谆谆教导我们要知恩图报,做善良之人。要好好学习,做有用之人。不要吝力气,做勤奋之人。不要怕吃亏,做豁达之人。这给了我们有了人生的目标,并伴随着我们走过了艰苦而又快乐的童年,充满激情的中年和成熟理性的中年,也将激励我们走完生命的所有历程。我希望也相信我们的下一代也将继承这一精神遗产,走向比我们更辉煌灿烂的未来。”
父爱如山。我的父亲,尽管他没有说过一句话爱我们,但他给了我们全部。父亲你爱我们,我们永远爱你!
我们把父亲的家训,刻在父母坟前的墓碑上,以示后人,永远牢记。铭记父亲的大爱。
写于2017年父亲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