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杭帮的早饭,老底子的杭州大伯大叔,就爱来上一碗面。大清早的,就爱那股子油光水滑!一般来说,不是老牌的片儿川就是葱油拌面。
杭州是惯于吃那种细扁的面的,要中间夹生的那种吃法。不怕生,就怕熟!所以煮面的手艺非常重要,一定得掐准那个时间!一糊就完了。所以咱还得吃的快!

我非常的热爱拌面,每次都急猴猴地候在掌厨的边儿上,就待着那面从滚烫的铁锅里捞上来,一勺滚烫的热猪油浇上面去,发出那一声诱人的“滋滋滋”,真是美妙!
这拌面绝佳搭配就是半熟的荷包蛋,一咬开皮儿,蛋黄流裹在浸润着猪油,亮晶晶的拌面上,一同嗦进嘴里,实在是嘴里快活。
虽然拌面已经很油腻了,但通常只要店里有的话,我必会再上份煎包煎饺。这煎物美就美在掀开锅盖的一瞬间,伙计手中油瓶子开一个小口,浇上金黄色的油,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儿啊,然则那扑鼻的热气蒸腾的烟火啊 。
生煎这东西,非常油腻,可是很好吃。吃的就是那股子油,香,高脂!通常半口咬下去,那油啊就从这肉里流出来了。嘴里还有咬下酥脆的那点劈劈啪啪的声儿。实在是种很饱满的享受来着。

网上不是经常有段子讨论这豆腐脑是甜口还是咸口好呢。在杭州你就没这个困扰。
豆腐脑,通常是一大直筒锅已经制好的豆腐脑。
有客人要了,老板就一掀开,一股豆香四溢。然后就拿上铁勺,稍微刮上两道豆花盛入碗中。
要咸口的,就榨菜虾皮先打个底,末了洒上几滴酱油。要甜口的,就着白白嫩嫩的豆花儿上撒上两勺砂糖即可。吃起来那叫一个甜润舒爽。
然后标配就是豆腐脑配油条烧饼。
刚烤出的炉烧饼,甜馅的白芝麻饼,咸口的葱油饼,卷上刚炸好的油条。先来份豆腐花儿润润喉咙,咬上两口扎实劲道的烧饼油条。一抹嘴,一手香喷喷的油腻腻。鲜爽,满足。

杭州的小笼包也是颇有名气的,总是逃不得新丰或者知味观。
这儿不比无锡苏南一带 。 杭州的小笼是咸口来着,一笼一律十只。个头没无锡来的大,像是熙盛源的两三只即可管饱。
题外话,虽说我是吃着杭州的小笼长到大的,但真是一入无锡汤包深似海啊,从此杭笼为路人。基本隔两个月就打着顺丰,快递过来几十笼无锡的小笼包儿,满足我的口腹之欲。
不过若你爱咸口,杭州小笼包肯定得试试。皮薄汁儿多,旋儿非常有嚼劲,知味观24元一笼,新丰12元一笼,性价比自己感觉下。

话说新式的早餐店或者是公司里的食堂,环境鲜堂明亮,干净卫生。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总是不得调。
总觉得早餐就该在寻常巷陌,百姓人家里 。走过狭窄的小弄,跳过一水汪档,与电瓶车擦肩而过。需吆喝着跟大伯大妈说话,对方才能听到.......
对,就是这样子的。

记忆里的几处早餐店都是略有些简陋的。
读小学时,早餐饮食都还在父母管辖之内,有你的我选择。那时每天老王驼着自行车送我上学。经过杨家门,那时候大家都会去一个叫蓝孔雀的早餐店,场子搭的非常大,若是下雨天,头顶着蓝蓝的棚儿。貌似有几十桌子人都闷头吃着早餐。
那时我就非常羡慕那些退了休的老头老太,气定神闲的摇着扇子慢慢吃。
那家煮的白粥非常的稠厚,经常呼着气表面一圈圈地刮下来吃,才可以略微不烫嘴一些。那时每每上学赶,我都来不及吃完半碗就急匆匆地跑了。
大了以后自己上下学就不一样了,对各式各样的早餐跃跃欲试。最后还是走上了炒粉的不归路。就是怪事了,感觉每个学校周遭总有几家生意爆棚的卖炒粉干的店。
平锅边上放着一大锅炒的细细碎碎的炒粉干。
那时候学生的标配基本就就是加蛋加香肠,只见老板等倒下平锅的人油温热的噼啪作响时,赶紧敲下一枚鸡蛋。在等鸡蛋松散开时,顺势拿起一根香肠,在香肠的塑料膜上,嘶的划开一道口子,整根儿香肠顺顺溜溜,毫不粘连地就剥了出来。飞快的一截一截切进平锅里。
好了,鸡蛋炒好,香肠切好,最后跟粉干和一起,哗哗一手铲子,一手长筷,一顿翻炒。约莫半分钟,完工!
拿着一整盒沉甸甸的炒粉,总在第一节上课时偷摸着吃,筷子一夹,就是厚厚的一大块和着炒的发亮的鸡蛋香肠,一块儿送入口中。
毕业后再也没吃到这么好吃的炒粉了。哪怕是夜宵摊子的安徽料理,也是无法平分秋色的。
后来回迁到一个新小区里,我深深迷恋上拌面!也是设一个摊。只卖拌面 ,馄饨这两种。真是术业有专攻啊。生意非常热闹红火,他家的面不是常吃的那种细扁夹生的面,却是另一番滋味。
杭州人的早餐如果要吃馄饨,要的就是那种抹上一星点儿肉就够的小馄饨。盯的就是那层馄饨皮儿,温润入嘴下喉的爽滑感。
煮起来也是十分方便,基本即可包起来丢下滚烫的热水里,一会就给熟了。
这摊儿的老板老板娘那是相当的任性啊,别人家设摊,下雨也至少会搭个棚继续做生意吧。他们偏不。下雨天,就别妄想吃到他们的拌面了。不信出门瞧瞧,准是空无一人的。
可是吧,老客硬是吃他们这一套,约莫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吧。
待人亦是非常宽厚自若。比较壮硕的男人或者带着孩子的来说,面要多点 。馄饨多下几个。也不多收钱。
都是通通一声好嘞!
日子久了,许多胃小的女人,老人,都会自觉说,面少一些。吃不完别浪费了。
是那种邻里间很亲厚笃定的感情。听着就觉得心里很有温度。
直到有一天,我来吃面,听着老板娘美滋滋地说,媳妇儿要生娃咯 不做啦 ,准备回家领孙子去。
我暗着庆幸,幸好是赶上了最后一天吃了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