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做,就会找到方法
一、一次教育试验
又一次做了七年级的班主任,我想着从这届学生开始劳动教育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我思考怎么样把劳动教育引入呢?虽然七年级开设劳动课程,但是,劳动课不过是领着学生打扫校园的垃圾或者是学生的写作业的时间。劳动课程对于这些学生没有任何的劳动教育。而我有点担心的是,作为农村的学生,现在几乎是对于农村劳动一无所知,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过任何的劳动,哪怕是简单的洗衣服和打扫庭院。作为农村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在追求成绩的应试教育中慢慢的丢失。家长为了成绩,剥夺了学生的所有的成长机会。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的习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有意的在教室中和学生在闲聊过程中,把培养劳动习惯的想法和学生进行了沟通。学生非常希望进行家庭劳动的挑战。后来,召开家长会,我给家长分析了现在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我的担心,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做这项工作。我对家长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尽量督促学生认真完成。
这些劳动习惯的培养试验,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时间,决定一周做一次。开始,第一周的任务是学生早晨打扫房子,并把打扫的过程拍照发在班级微信群。慢慢的,让学生使用某一样农村劳动工具,让学生洗自己的衣服,让学生洗头,让学生给家长洗衣服,让学生做饭等等。慢慢的我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试验思路,就是让学生先从学习做饭开始。而这个做饭的过程,需要亲子之间的交流,需要孩子有耐心去学,家长也能够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后面的十周,学生把家乡的各种各样的饭菜试着做了一遍。在整个过程中,绝大多数家长能够支持,学生能够认真参加,少部分家长虽然坚持做了,但是心中还是感到不能够理解。
二、试验的启发
1、先开始,在做的过程中完善。
素质教育口号喊了很多年,教育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很多老师关于素质教育有很多的好想法,只是由于考虑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一直把想法停留在想法的层面。很多教育试验,只要有这个想法,就大胆去试一试。不试一试,想法永远是想法,对于学生没有任何的改变。而如果试一试,可能会在试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好想法,而且做出比以前期待更好的结果。素质教育的停滞,与我们不敢试一试有着很大的关系。所有的创新和成功,都不是等来的,或者行政部门推动的,而是自我的慢慢的行动开始的。
2、切中学生的问题
很多素质教育的试验开始后,会发现越来越难做,发现学生也不愿意去配合,感觉到一种出力不讨好的挫败感。这就说明我们的试验没有切中学生的问题。所有的素质教育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所做的能力培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参与感和成绩感,而不是感觉到这种能力与自己没有关系。所有的素质能力的提升,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起点,而不是以老师的想法为起点。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且获得成就感是能力提升的最关键的所在。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所有的素质培养不过是一种空话而已。
3、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时间的分配
成绩决定学生的未来。没有一个人能够对成绩掉以轻心。很多人心中知道某些核心品质培养比分数更重要,但是谁也不敢放手成绩去培养。在这个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因此,做任何的素质探索,首先要考虑这样的试验对于学生的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参与。只有我们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排除对于学生的学习尽可能的减少影响,也不能够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学生的时间很宝贵,学生的精力也有限。只有很好的考虑这两个问题,素质能力的探索才有进展的可能性。
4、家长适当的配合
在进行任何的教育试验中,教师永远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家长只是一个辅助者而已。家长的构成非常的复杂,受教育水平更是层次不齐,我们不能够把素质能力培养的试验放手给家长。考虑家长的差异,在进行任何的教育试验中,尽量考虑到家长能力,家长时间,家长的意愿等,不要强迫家长去做过多不属于他们分内的事情。不过征得家长的同意,给家长解释清楚试验的原因,过程,需要配合的事项。对于配合的事项越是具体,家长完成的程度越是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