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老三没能挽留住自己的媳妇,他们离婚了。离婚的时候,两个人都面无表情,谁也没有多看对方一眼。
长期的疏离与冷漠,让分离成为必然。
1 贫穷
老三是由父亲抚养大的,母亲在老三很小的时候,就随着别的男人跑了。
上世纪,父亲是村子里的木匠,那时,木匠是一个不错的自由职业,每家每户的家具都是由父亲亲自制作,但随着家具厂的出现,柏油马路也修到了家门口,人们都去县城买样式新、质量好的家具,从此,老三的父亲就失业了,靠种十几亩的田地,把三个孩子拉扯大。贫困的家庭境况,迫使孩子们纷纷辍学。
贫穷导致辍学,孩子们丧失受教育的机会,把贫穷又遗传给了下一代。
2 结婚
老三,排行老三,个长得高,笑的憨实,没有太多的言语,是典型朴实的农民形象。到了结婚的年纪,有人给他介绍了村西头老李家的闺女,老李早逝,女孩由她母亲一个人养大,女孩的母亲觉得老三是一个实在的孩子,靠的住,虽然家里有些困难,日子都是人过的,慢慢就会好起来的。而且女孩个子矮,又爱说话,两个人也看对眼了,很快就领证结婚了,一年左右就有了自己的孩子。
自从有了孩子,日子过的更加拮据,别人家的孩子有的东西,自家孩子没有,当孩子哭闹着要的时候,心里不是滋味,老三恨自己不争气,再也不能只靠着这几亩地过日子了。
一个人穷,怎么都能活。但有了孩子,谁忍心看着孩子跟自己一起受穷。
3 谋生
老三眼瞅着种地没什么出路,筹划着去南方打工挣大钱,跟媳妇商量了一下,就背负着全家人的期望走了,这一走,就是好几年。
脆弱的感情基础,经不起时空的架空。
老三的女人,在家里也没有闲太久,就到县城和别人合伙开了一个培训班,女人嘴巴甜,心机重,在城里混得如鱼得水,一发不可收拾,挣了不少钱。自此,女人的眼光越来越高,逐渐瞧不上老三了。
当女人变强时,婚姻就不再是必选项。
老三在南方,虽然辛苦打拼,由于没学历没技术,人又木纳,脑子不活络,也没挣几个钱,过了几年回来的时候,人整整瘦了两圈,据他说,刚开始是挣了些钱,但后期炒股赔了。
当老三完全对南方放弃了幻想,重回村里时,自己的孩子已经长成了半大小伙,在县城里跟着妈妈上学,老三与父亲则在农村生活,老三与媳妇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人性是利己的,一个人停止成长时,在婚姻中逐渐失去应有的价值,一方就会远离。
4 母亲
这时,失散多年的母亲回来了,虽然几十年没在一起生活,但毕竟是有母子血缘关系,老三和父亲重新接纳了她,家里有了女人之后,才有了家的味道,往常杂乱的屋子,变得整洁了许多,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开的越来越漂亮。
女人是家里的一束光,她可以照亮家里的角角落落,也能温暖家人的心。
但好景不长,大约过了五、六年的时间,老三的母亲被查出了癌症。这种病是花钱也不一定治好的病,况且老三家里也没有钱。为了给老三的母亲治病,老三的父亲找朋友亲戚借钱,借了一个遍,也没借到多少,老三的母亲出院之后,一直在家里做保守治疗,所谓的保守治疗,就是放弃治疗,因为已经到了晚期。
有一天深夜,老三的母亲大喊着肚子疼,在去往医院的路上,人就没了,老三痛哭不已。
哭母亲,哭自己,哭生活的诸多辛酸与无奈。
5结局
老三的媳妇如约参加了母亲的葬礼,葬礼结束后,媳妇就回了城里,再也没有回来。
媳妇是一个巧舌如簧,有心机的女人,而老三却越来越木纳,两个人过着丧偶式的婚姻生活,心里早都明了结局是什么。等到孩子考上大学之后,两个人就到了民政局办了离婚手续。至此,双方已经无话可说。
当女性完全独立时,婚姻已经不再是必选项,而是一部随时可以改写的剧本。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的体面一些,有尊严一些。如何让自己从贫穷里走出来,除了社会的职能之外,自己也需要思考,并及时的做出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