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家乡的小吃,有很多,红枣、芝麻饼、合愣子、荞面碗团、炒莜面鱼、荞面灌肠,而最出名的当属柳林碗团了。
碗团一般置于阔口浅底碗里,做好的碗团是一层银圆薄厚略发乌色的面结晶,吃时用钢锯条磨成的小刀,把碗里那浅浅的一层面食割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拌以辣椒油、陈醋等佐料,入口咬嚼,柔韧、滑腻、筋道、香辣,霎时间酸甜咸辣味溢满口腔。细品,似乎还有点点苦味。但是这却不妨碍人们对碗团馋的程度。要吃碗团不吃个2~4个根本过不了嘴瘾,不过味,吃着也不带劲。
记得在外上学那些年,逢开学,妈妈总会为我准备两箱包装好的碗团(因路途远,真空包装的不容易坏),去了学校给同学分发一箱,自己留一箱食用,远在异地上学吃着家乡的小食,与同学们说着家乡各自的美食,很是傲娇,似乎想家的情绪都在这小吃食里得以释然。
有时候真的很难说得清是怎么的一种感受,在异乡纵然吃着家乡的吃食,总觉得不是那个味道,一度以为是包装与现做的原因。后来才咂摸到,或许有这个原因,但真的原因可能还是家乡的小食终究只有在家乡食用才吃着够味,吃得酸爽 ,吃着带劲。
放假回家,一路的疲劳,因着兴奋顿时一扫而光 ,先去当地碗团店最地道的一家过足嘴瘾再说其他。我左手拿碗团,右手拿小刀,用小刀从碗中间旋开一个圆形,小刀顺势插进圆形的碗团里,蘸着扑鼻而来的调料,柔韧、劲道、香辣,就是这味道,再听着周围人的家乡话,这才真真切切感觉到踩在家乡土地的真实感。
柳林碗团因为喜欢这一吃食,也就想着这道食物的来源。
相传西晋末年,匈奴起兵反晋,从离石派大将石勒发兵攻晋,营地扎在柳林三郎堡。自然灾害严重,战乱频繁,军粮供应不足,军士就把荞麦磨碎后熬成粥喝。
一天,几个军士外出,误了饭时,回来后,荞麦粥已结块,士兵就把碗内的荞面团扒下来抓食。有人嫌味道太淡,便把荞面团切成条,随便撒了一些盐,浇了些醋、蒜泥、姜末、葱花等佐料,一吃居然非常美味。
有人给石勒端去一份,石勒吃后,大加赞赏,让厨房如法制作,军士饱尝后精神大振。匈奴贵族刘渊当地百姓闻讯后,去军营观看,军士就让百姓尝新。百姓尝后,甚感奇特,就模仿着去做,从此在民间得以流传。
就这样柳林碗团成了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的传统面食小吃。当然在陕西榆林、山西离石、中阳、平遥、保德等地都有,比较正宗是柳林碗团。柳林碗团也被称为碗脱或碗秃或碗秃子。“碗团”之名的来源是因为它用小碗蒸,熟后晾凉,可从碗中脱下。在柳林方言中,“团”、“脱”、“秃”,音节相似,因此有多个名字。但人们大多喜欢碗团这个名字,用圆圆的碗蒸出圆圆的碗团,象征团团圆圆。
碗团好吃,做法也极为讲究,更是考验人的功夫。
首先要净化麦粒,将干荞麦入碾脱落杂质簸去尘土、麦柄,入渲箩用湿布擦之,多次换洗湿布,以求擦净。并将擦后的麦粒趁湿复入碾机脱皮出机后用细箩筛面,将筛上的皮渣簸去,带皮粉粒再次入机磨之,过箩,皮则净除、将两次脱皮后的麦粒共入磨机,筛面即可。
如今荞麦面都是产成品,无需工序繁杂的程序 。
在和面粉时加入适量的食盐、姜粉,用凉水和为硬面团,然后稍加冷水,揉为均匀的面条硬度,不断用力揉搓,使其盘‘性”。
待面团光亮利手“性”盘好后,以些许冷水不断搓揉,使其稀释,变成稠糊浆,再用手朝同一方向不时加水连续搅动稀释到面糊能挂住勺碗为宜。
面糊调好后入碗上锅、碗多为细瓷,以底浅容积小者为宜,面糊入碗前,先将碗置锅内蒸热,用湿布擦去碗内汽水,将面糊舀入碗内。每碗只盛八成,加盖以武火蒸之。蒸约二十分钟即熟。趁热取碗出锅,用双筷朝一个方向飞速搅动,摊贴至碗口边缘,使碗内呈凹形状,置于凉处令其冷却即成碗团。
冬天食用的碗团与之平时有一些不同,是热气腾腾的碗团糊糊。想想在天寒地冻的天气,头戴帽子,手着手套,围着围巾,一呼一吸都是热气,这时,路过一家碗团店,远远传来“热糊糊”的吆喝,看着冒着热气的锅沿和三五人群食用“热糊糊”,任是着急回家的人都会忍不住吃两个“热糊糊”暖暖身子,解解馋。为什么叫“热糊糊”呢?也就是是蒸好的碗团,趁热取碗出锅,用双筷朝一个方向飞速搅动,摊贴至碗口边缘,使碗内呈凹形状,不待它冷却就直接拌上佐料食用,入口即化,不消一会,口齿间就是各种酸辣爽口的味道,接着全身像注入一股暖流般,从唇齿到脚底。
这时我们或回家或上班,仿佛浑身充满了力量一般。
一个小吃能给人这么大的感受,我想在柳林也就碗团了。
说到这里有一个故事让我记忆尤为深刻。我乡处于垣上,2013年夏天,强降雨频发,致使村里多处道路塌方,乡里工作人员为防汛工作值守单位,一众人一月未回家。一日,来一走街串巷卖碗团的大叔,单位60多个人,300余碗团顷刻间一吃而空,还有人直拍大腿,出来得太迟,没得吃,只乐得碗团大叔,一个劲点头说,我次日一定再来,一定再来……
柳林的老百姓很多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养家糊口,孩子们多年教育花费、买房子、婚嫁事宜不知道是他们做了多少碗团的结果。有经济头脑的人赶上了互联网的大好时代,将真空包装好的碗团,用中转仓的方式,发往全国各地,让人们都能尝到舌尖上的柳林碗团,体味柳林碗团霎时间酸甜咸辣味溢满口腔的味蕾感受。
网友评论
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