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代表4组,在互加计划大教室做了寒假《对话生活》中期汇报。
这是一次简单的汇报,每个小组只有5分钟展示的时间。周日才是最后的课程展示。当然,我们组的部分共创课程,明天小熊老师在她的极简技术课上,就会做展示。所以我今天的分享其实就是分享一些我们组的特色,吊吊大家的胃口。

这是我们4组的成员,熊慧琴老师大家都比较熟悉,她的极简技术用得非常熟练,微课制作也是非常棒的,她是我们组的技术达人。
齐崇老师大家也不陌生,她带着学生做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坚持了20多年。执行力非常强。她的阅读也非常广泛,每次视频对话,她背后那些书都特别吸引人。她也常在对话中有感而发,信手拈来就分享某本书的一些观点。她做事特别踏实,特别有方法调动孩子参与。是很好的榜样。
赵亚男老师和张娜娜老师,也是很有想法,很有感召力的老师。

我们这次共读了两本书——《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和《项目化学习设计》。边共读,边共创课程。
因为这次课程共创是在寒假,正好是春节过年时期。我们便把主题定为《欢乐庆牛年》,主要有4项活动:找年味、做年味、品年味、赏年味。
年夜饭基本上是每个家庭都要做的。怎样参与年夜饭的制作呢?我们班孩子比较小,只需要做一道菜即可。
做什么菜呢?孩子们通过与家人对话,了解今年家里年夜饭要做的菜品,并挑选一样准备制作。为了完成做一道菜的任务,有的跟家人交流请教,有的请教小伙,有的自己上网查找资料。
当我询问怎么样展示他们的作品时,有的说可以拍照,有的说可以用视觉笔记,有的说可以用文字记录,有的说可以 拍视频……
当我询问,做一道菜里有哪些内容跟数学知识有关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也不错。食材的数量重量,食材的价钱,做菜所用的时间等等。如果没有这次活动,没有这个问题,孩子们可能还不知道,生活中有这么多与数学相关的知识。
润涛练习作完第1道菜后,还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录。梁子老师以他为例,做了一份视觉笔记。梁老师真的很会抓特征、很会抓重点。大家都觉得她画的太像了。

孩子们也尝试用视觉笔记做了记录。虽然有梁子老师那种功底,但整体的流程和结构还算不错,也能抓到关键信息进行呈现。

齐崇老师他们的学生比较大,而且他们学生一直坐着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的要求高一点。要求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年夜饭的计划。再具体实施,再展示,最后进行复盘,看看你计划是否一样,有哪些调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

因为我们组有技术达人熊慧琴老师。她是英语老师,一直在引导着学生做生活英语微课。所以这一次他接触年味,也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并录成微视频。
微视频这种展示方式是很多学生和家长所喜欢的。所以最后我们组就把这种展示方式作为主要的成果呈现方式。
熊慧琴老师umu互动平台建了主题贴,我们5个成员都让孩子们把自己制作的微视频传到平台上。老师和同学给予点评互动。

有些孩子不会制作,也不会上传。我们采用小先生制,让学生结成对子,跨学校跨省份进行一对一指导。
这项活动,参与的孩子们都很喜欢,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家长更是欣喜。
制作美食,除了年夜饭,平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制作美食的过程,又能锻炼孩子多种能力,还有德育教育的功能,所以这个项目的推广价值还是挺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