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加计划《对话生活》PBL 共创课程在寒假正式启动,共有11个活动组,我们是第4组,由我担任小组长。
成员有,来自黑龙江省五常一中的齐崇老师,吉林省西阳镇九年制学校的赵亚男老师,河南省项城任营小学的张娜娜老师和湖南省长沙雅礼雨花中学的熊慧琴老师。
在近一个月的共创课程活动中,我们召开了6次的小组对话活动。借助相关书籍的共读,学以致用,从项目的设计到实施过程的汇报及调整到成果的展示。大家在对话中对项目式学习,对课程的共创,越来越明晰,也体验到了项目式学习特有的魅力。
项目式学习要有主题,要有驱动性问题。什么样的主题。什么样的驱动性问题,更接地气,更能让孩子乐意参与?
大家展开了讨论。
寒假期间有一个特殊的节日,就是春节。近年来不少人感叹年味淡了。很多孩子更感受不到年的味道,除了红包,常常是手机相伴。年味真的淡了吗?我们身边是否还存在年味呢?
孩子们的劳动能力越来越差,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参与度也越来越低。如何引导孩子与父母对话,与周围的人对话,更好地融入生活之中呢?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共创课程的主题便定为"欢乐庆牛年"。大家通过找年味、做年味、赏年味和品年味,去寻找创造身边的年味。
一些孩子的热情很高,大扫除、买年货、做粿、贴春联、吃年夜饭……都被一一找到留存了下来。
做年味,是指孩子练习后参与年夜饭的制作。这是大家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孩子们通过与家长对话查找资料,初步练习,习得了制作美味的方法。
孩子做美味的过程也是锻炼劳动能力的过程,提升生活力的过程。当父母品味到孩子制作的美食,那种喜悦,那种赞赏,都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有的孩子在制作年味的过程中,体会到年味里的数学;有的孩子在记录的过程又习得了作文的方法;有的孩子用双语进行解说,又锻炼了英语的口语能力……
通过多学科融合,孩子们在做中学,学中悟,不知不觉间沟通了亲情,锻炼了能力,掌握了知识。
小熊老师利用她们班微课制作的优势,鼓励他们班优秀的孩子,对我们其他省的一些孩子,进行1对1帮扶。让孩子们多了一位远方的优秀的朋友,在交流与对话中完善的作品,习得了方法,巩固了知识,一举多得。
有了这些小老师的辅导,更多的孩子排除了制作微视频的障碍。能制作属于自己的微视频。
没了技术上的障碍。微视频便以其直观性、灵动性获得了孩子特别的喜爱。
短短几天时间,孩子们上交的微视频已达近百个。
在这个活动中还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今天一位家长信息,她睡醒的时候,发现她的女儿(小学三年级孩子)已经煮好了粥,炒好了一样菜,正在准备第二样菜。她女儿平时都没下厨,这次因为做年味活动,练习做了几道菜。现在还会自觉地帮忙煮饭炒菜。孩子似乎长大了不少,当妈妈的感到很开心。
这次共创课程,实现了老师与老师的对话,老师与孩子、家长的对话,孩子与家长的对话,孩子与孩子的对话,孩子与周围的人的对话……
多方对话交叉进行,大家在对话中,在实践中解决了各种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参与性极强,大部分孩子还是比较喜欢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