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云歌行反思令
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超越的秘诀是先落后

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超越的秘诀是先落后

作者: 石头聊家庭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8-09-10 06:53 被阅读141次

    本文摘要:

    今天是《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的第三十三课,也是“如何成为学霸”的第三课,我们为大家继续解读。本文重点讨论了起跑线、教育格局的相关问题,文中引用了除郑老师之外吴军老师和武志红老师的观点,希望对你有启发。

    ^_^ 欢迎大家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以及作者,谢谢您的关注!^_^

    图片来自网络

    -01- 我们先来看看几位大牛的观点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家长们普遍熟悉的一种教育理念。

    这很累,因为不能输,就意味着要处处的比,成绩要比、才艺要比、连写字好不好也要比。

    结果怎样,大家都很痛苦,而这种痛苦又只会随着我们的比较变得更加深刻。

    即便有很多家长并不完全认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仍不可避免的随着这股洪流一起前行,周围很多家长都面临这样的困境,无奈又能怎样。

    关于“起跑线”的问题,我们先看看几位大牛的观点。

    郑渊洁老师在2009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文中提出这么一个观点: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越大表示教育是成功的,反之则是失败的教育。因此郑老师呼吁: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能赢得人生。赢在起跑线上,能输掉人生。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

    吴军老师在《大学之路》中也有对起跑线的描述,和郑老师一样他同样将人生描述为一场马拉松比赛,吴军认为:起跑的那一瞬间道路是非常拥挤的,但跑完1/4以后,选手们的距离就拉开了,起跑时占得的一点点先机此时已荡然无存了。所谓的好的大学教育也仅仅是在起跑时有了一个好的站位而已,其实,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得那么拥挤,因为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因此,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人是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人。

    武志红老师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国内的教育太强调孩子要“听话”,听从老师、家长和学校的安排,努力学习、不断挖掘自己各方面的兴趣,生命在一开始就被教导顺从,没有了做自己的权利,生命无法得到有效的延展,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输在起跑线上”。

    总结起来,郑渊洁提出要做人生的赢家,吴军强调要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武志红认为我们应尊重生命的本能。

    其实,三位老师的观点都内含了一个道理,教育的格局。

    格局小只会关注当下,当下成绩好就代表着一切都好,反之则否定一切;格局大意味着有更广阔的时空感,失败永远是暂时的,而不断的成功才是一直要追求的。

    图片来自网络

    -02- 郑老师女儿成为学霸的历程

    也许我们有幸,能碰到一位良师益友给予我们指导,并且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可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份福气,只能靠自己不断的学习,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格局,最终再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郑老师就是很好的学习榜样。

    当他确定女儿不乐意和自己学习,更喜欢校园的生活时,郑老师便下定了女儿争当第一的想法。但当什么时候的第一,是小学的、初中的还是高中的?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毫无疑问,我们不需要一直当第一,我们甚至可以先落后,然后再慢慢追赶,进入第一梯队,最后冲刺成为真正的强者。

    郑老师的女儿郑亚飞,小学成绩是中下,初二开始发力进入第一梯队,高二赶超成为领跑者,高考时妥妥的拿到第一,收到美国四所高校的offer。

    郑亚飞上幼儿班时,郑老师想方设法避免家人向孩子灌输任何一年级的知识,小学报导时,女儿只能数到10以内的数,不会背古诗、除了名字不会写任何字。当老师问孩子3+3等于几时,郑亚飞一脸茫然,老师万分诧异,郑老师则一脸淡定的问老师:咱们学校不教3+3等于几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魄力,我恐怕没有,在孩子上小学时,我也随大流让孩子上了半年的学前班,但事实证明,这么做的用处很有限,若不如让孩子喜欢上学校更有效。

    ——不过话分两头,现在的公立幼儿园按照教委规定基本不教任何东西,而一入小学却要在第一学期除了学完拼音外,还要学会400个生词,假如真的没有前面的铺垫,是否又会严重的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所以每个人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鼓励大家不去上学前班。

    图片来自网络

    -03- 特立独行的魄力

    郑老师特立独行的教育理念,源自于自己的奋斗经历,可以说郑老师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不断自我超越的奋斗史,从底层的一线工人开始写作,在各种质疑声中仍然坚定的朝着梦想走去,在背负着无法想象的负重后,终于蜕变为大家认可的“童话大王”。

    郑老师说:追赶让人惶恐,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有不断的努力向前奔去。

    对于郑老师的特立独行,我们很难模仿,一是时代略有不同,但这不是根本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第二条,我们没有郑老师那样的成长经历,未必有他那样坚定的、对自我认可的信念。

    不过,郑老师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只要坚持不懈的自我完善,必然会对孩子造成极好的影响。

    这个理念在吴军老师身上也有鲜明的体现,吴军和弟弟吴子宁都是清华毕业。前者又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博士,Google中日韩算法的主要设计者,原腾讯公司副总裁……;后者是斯坦福大学博士,拥有140多项美国发明专利,英韧创科技创始人兼CEO。

    在吴军的印象里,父母晚上从不应酬,也不看什么电视,总是非常有规律地学习。

    现在,吴军的妈妈快 80岁了,依然每天坚持学习。

    吴军兄弟认为,父母的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让他们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

    今天就到这里,希望你有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超越的秘诀是先落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yt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