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人物谈古论今散文
林徽因:我的职业是建筑师

林徽因:我的职业是建筑师

作者: 枫然视界 | 来源:发表于2018-05-02 09:14 被阅读128次
    林徽因:我的职业是建筑师

                            一

    当地时间4月11日,美国《纽约时报》做了一件看似与“新闻”报道很不符合的事情:在其讣告栏目中刊发了一篇60年前的“旧”讣闻。

    这篇报道讲述的是20世纪著名的中国建筑师兼作家林徽因女士的讣闻和其一生的故事。

    这则讣闻和报道本应在63年前林徽因去世时就刊发的。对于这么做的原因,《纽约时报》解释称,是因为自1851年创刊以来,该报的讣闻一直以白人男性为主。

    为弥补当年因“性别歧视”造成的遗憾,自今年3月起,该报每周四在官网推出“被遗漏的”(Overlooked)栏目,讲述一些(已故)女性的故事,以及她们给社会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记,因为她们的去世此前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4月11日这一期的“旧”讣闻的主角是中国著名建筑家和作家林徽因。

    讣闻以“林徽因与梁思成:探索、挽救中国古建筑的伴侣”为题,介绍了她的一生以及与丈夫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方面的贡献。

    补告中报道:“在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记录之前,中国许多古老的建筑瑰宝都因不被重视不被保护而化为尘埃。在那时的中国,古代建筑被当作普通建筑来对待,并非向西方国家那样受到保护和研究。

    这对夫妇是推行保护中国古代建筑的先行者,也是迄今为止知名度最高的人。他们的努力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古代建筑在开发中遭到破坏发声”。

    《纽约时报》的这篇补闻,站在国际社会的高度,还原了林微因的真实身份,以及她对中国古建筑的传承和保护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与长期以来在国内,有些人为了强化市场效应及文章的可读性,过分消耗和扭曲,甚至是诬蔑林微因的感情生活。将林微因解读、塑造成他们心目中臆想的情种、狐狸精,甚至是所谓的“绿茶表”。这些不良的诋毁、诽谤,或是过度的美化,都不是真实的林微因。

    因此,让我们在这个充满着暖意和真诚的四月里,带着理性与敬畏之心,走近我们的英雄吧!

                              二

    林徽因:我的职业是建筑师

    林微因于1904年6月10日出生在中国杭州陆家巷的一个官宦世家。

    她是父亲林长民结婚多年后迎来的第一个孩子,一家人对她寄予了厚望,所以祖父给她起名为“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思齐大任,父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后来因为有个男作家名为“林微音”,而林徽音后来加入了新月社,也经常发表一些东西,为了避免混淆,林徽音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林徽因”。

    林家是个大家族,翻译过《茶花女》的文学家林纾,写《与妻书》的林觉民,都是林家人。

    林微因的祖父林孝恂乃光绪年间的进士,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回国后,先后在浙江金华、孝丰等地做官。

    她的父亲林长民曾两渡留学东洋,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投身革命,推行“宪制运动”。擅长诗文,喜工书法,爱好戏剧,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虽然家世显赫,林徽因在童年时代的成长过程却并不快乐。

    林微因的父亲林长民与结发妻子结婚后,膝下一直无一儿半女,后来妻子生病去世,家里便为他娶了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

    何雪媛是浙江嘉兴一位小作坊主的女儿,不识字,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从小娇生惯养,不但不善女红、不贤惠,而且性格暴躁。

    对于知书达理的林家人来说,她是个异类,因此全家上上下下的人都不喜欢她,丈夫也不待见她。

    林徽因八岁时,林长民又娶了一房妾室,即是林徽因的三娘程桂林。

    程桂林是个上海人,长得漂亮乖巧,为人精明,又会说话,而且过门后,接连给林长民生了几个儿子,更是深得林长民和林家人的喜爱。

    林徽因的母亲因此更加受冷落,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坏。

    尽管林徽因是林长民最疼爱的孩子,但是林长民长期在外就职,很少回家,林徽因也因此失去了家里最大的保护伞。

    当得宠的程氏与她亲生的孩子们住在宽敞明亮的前院里时,林徽因和母亲则住在狭小的后院里,不受人待见,这让她从小尝尽世间的人情冷暖。

    在林徽因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每天除了报怨、谩骂之外,剩下的就是泪水,一年四季很难看得见母亲的笑容。这让林徽因既恨父亲的绝情,又恨母亲的不争气。

    有一次,林徽因生了一场大病。在病塌上,她听到母亲向管家讨钱,母亲希望在月钱之外再额外支些医药费,可是管家拒绝了母亲的要求。

    于是,母亲大声地同管家争吵起来,但一切都无济于事,谁叫母亲不得宠呢?在林家母亲没有一点地位,连下人都不买她的账。

    从此以后,林徽因明白了一个冷酷的事实:在这个家里,她靠不了母亲,她只能靠她自己。如果她不够优秀,在这个大家族里没有任何地位,她将会和母亲一起永远被摒弃。

    在这样的夹缝中生活的林徽因渐渐变得早熟起来。为了讨得家人上下的欢心,她很早就学得乖巧懂事,开始学着帮家人料理家务,努力学习,成为兄弟姐妹中最出色的那个。就连她的三娘程桂林最后都不得不承认,林徽因是“父亲最宠爱的孩子”。

                              三

    林徽因:我的职业是建筑师

    由于林长民长期不在家,林徽因的母亲又不识字,因此林徽因的教育问题就落到了喜爱她的祖父和大姑母身上。

    林徽因5岁时,她的大姑母林泽民就开始给她授课发蒙。8岁时,她随家人移居上海,进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

    1916年,因父亲林长民升迁到北洋政府任职,林徽因举家迁往北京。她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十六岁那年,林徽因的生命迎来了转机。

    那一年林长民由于在北洋政府的职务被架空,被迫赴欧洲“考查一年”。父亲觉得出国开拓眼界对林徽因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因此,他给林徽因写信说:“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怀抱负。……第三要汝暂时离开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那是1920年的春天,要知道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女孩子们甚至还在裹脚,而林徽因却有机会走出国门,随父亲游历欧洲。

    在欧洲的日子里,因为林长民经常外出,常常把林徽因一个人留在家里,所以大多数时间林徽因是孤独的。

    她常常一个人呆在家里,孤单的时候,经常坐在壁炉旁看英文原著,这为她日后娴熟的英文运用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在伦敦的房东是个女建筑师,没事的时候,林徽因经常跟着房东在屋外的草坪上画画或是外出写生。正是从房东的口中,她第一次了解到建筑学,并从此爱上了它,立下了今后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在欧洲一年多的生活经历,让林徽因拓宽了眼界,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轨迹。

    1921年10月,林徽因随父亲回国,仍然回到培华女中续学。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并在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时,曾登台演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她在剧中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并且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给当时的文艺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

    林徽因:我的职业是建筑师

    梁启超和林长民早年因为志趣相投,又都从政,所以有意结为亲家。

    十七岁时,梁思成便随父亲前往林家,第一次见到了林徽因。

    当时十四岁的林徽因面容仍带稚气,却生得亭亭玉立,“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仅长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

    只不过是惊鸿一瞥,梁思成对她便是一见钟情,从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

        从英国回来后,因为徐志摩的原因,林长民希望早日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关系确定下来,于是为他们安排了第二次见面。

    那时,林徽因正痴迷于建筑学,她不断与梁思成谈着她的新兴趣,而梁思成也对她口中的新领域颇感好奇。

    他回忆到:“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1924年6月,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志同道合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去了美国,入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学生经常要加夜班绘图,担心女生夜晚不安全,因而不招收女生。于是林徽因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战略,改学美术,报考了宾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但还是选修了建筑系的课程。

    当时美国学生认为中国留学生非常刻板和死搬硬套,但是林徽因在他们眼里却是个例外。

    因为长得好看,身材不错,天性开朗,加上曾经在英国生活过1年多,她很快就融入了美国社会中,成了中国留学生学生会社会委员会委员,在圣诞卡设计大赛中获奖,而且从1926年春季开始,她就已经成为建筑设计这门课的助教了。

    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宾大的成绩非常优秀,作业总是能得到很高的分数,除了偶尔第二,其余都是第一。建筑系当时的一位年轻讲师,也就是日后成为著名建筑师的哈贝森,曾夸奖他们的建筑图作业简直“无懈可击”。

    1927年,林徽因从美术学院毕业后,马上又进入到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才女林徽因,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外学习舞台美术专业的学生。

    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在加拿大的渥太华举行婚礼。婚礼在中国驻加总领事馆举行,由总领事、梁思成的姐夫周希哲主持。

    林徽因还专门为自己设计了一套富有东方色彩、带头饰的结婚礼服。

    随后,在梁启超的安排下,两人便开始了为期4个多月的欧洲考察兼蜜月之旅。

                            五

    林徽因:我的职业是建筑师

    1928年8月13日,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结束了蜜月之旅,取道苏联回国。

    随后,夫妻二人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林徽因在到职前先回福州探亲,曾应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之请,作《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又为其叔林天民设计福州东街文艺剧场。

    翌年,林徽因到东北大学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

    从1930年到1945年那些兵荒马乱、交通不便的岁月里,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二人冒着生命危险,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的。

    比如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对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得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次年,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

    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

    她生前,梁思成所有的文章都是由她来润色和再加工的。梁思成曾对女儿梁再冰说,林徽因是他文章的“眼睛”。而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的学生们也说他的文章少了些灵气。

    1937年夏,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我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正当她要进行深入研究时,“七七”事变爆发,她被迫中断野外调查工作。

    不久,北平沦陷,全家辗转逃难到昆明。次年,她为云南大学设计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女生宿舍。

    1940年,她随梁思成的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

    林徽因:我的职业是建筑师

    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

    在病榻上,她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

    几年中,她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全家于1946年8月回到北平。不久,她为清华大学设计教师住宅,并接受校外的设计任务。

    1948年年底,清华大学所在的北平郊区解放了。解放军包围了古都北平。林徽因夫妇想到城内无数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的古建筑恐将毁于战火,因此整日忧心如焚,寝食难安。

    1949年初,突然有两位解放军同志来到她家,摊开北平军用地图,要求他们用红笔圈出一切重要文物古迹的位置,以便万一大军被迫攻城时尽可能予以保护,这使他们十分感动,消除了对共产党的疑虑。

    他们立即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此书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

    在北平解放后,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教授《中国建筑史》这门课程,并为研究生开讲《住宅概论》等专题课。

    从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她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几位教师一起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设计任务。

    1950年,她被任命为北京计画委员会委员,对首都城建总体规划提出了有远见的意见。

    她以极大的科学勇气和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的错误主张,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并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这个既能保存古文物又可供人民憩息的新设想。

    1951年,她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承担为碑座设计纹饰和花圈浮雕图案的任务。

    她关心传统手工业的复兴,为濒临停业的景泰蓝、烧瓷等传统工艺品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式图案,亲自参加试制,并为工艺美术学院培养研究生。

    1952年,她参加中南海怀仁堂的内部装修设计,还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翌年,她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担任《建筑学报》编委、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

    1954年6月,她当选为北京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徽因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旺盛精力,不但出色地完成了所担负的工作和教学任务,而且还与梁思成合作写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为《新观察》等刊物撰写了10几篇介绍我国古建筑的通俗读物。

    但是到了1954年,她的身体已极度衰弱,所承担的《中国建筑史》课程,几乎一大半是躺在床上讲授的。

    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梁思成因提倡心建筑运作大屋顶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在明清古城墙拆毁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抚砖痛哭。

    1953年文化部组织的欧美同学聚餐会上,林徽因冲动的指着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说“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下,林徽因的病情急遽恶化,最后拒绝吃药救治。

    1955年4月1日,病魔终于夺走了她的生命,享年51岁。

    林徽因去世后,她的遗体被安葬于她生前亲手设计和构思的八宝山革命公墓里。

    她的墓碑上写着简单的六个字:建筑师林徽因。

    墓碑的下方有一块刻著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这原来是为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饰试刻的一个样品,人民把它作为一篇独特的无字墓志铭,奉献给它的创作者林徽因。

    如今林徽因长眠于这苍松翠柏之间,坦然地接受着后人的追思与凭吊。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而气节高尚的女性,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她为祖国、为人民的付出和贡献,而不是去八卦她那些被大众过渡拿来消费的所谓“多角恋情”。

    姜思达在《奇葩说》里有句话叫:你可以一天整成范冰冰,但你不能一天读成一个林徽因。

    可见,林徽因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一位集美丽、内涵、气质、聪明、睿智……于一身的完美女性。

    既然四月是属于林徽因的,那就让我们用她的诗句来缅怀这位集理性与感性为一身的伟大女性吧!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徽因:我的职业是建筑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yq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