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种新的教育学习群,重要的一步是什么?这是张文质老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他是怎么思考的?
来看一下他给教育行走学习群老师们的一个要求:
各位老师,我想重申一下在我们的学习群,尽量不转非本群成员、非教育行走成员的公号文和其他文章,再好也不转。学习群极易成为各种公号文的集散地,大家反而会失去打开与学习的兴趣。这样实际上也瓦解或削弱了学习群的价值。我们要共同努力把自己的"原创"作品作为分享的岀发点。
不随意转发别人的文章到群中,这一点的确很关键。
一个群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不错的文章,如果每个人都转发,一堆信息瞬间涌入。很多老师根本没时间一一打开。一些原本重要的文章也淹没在众多的信息中,石沉大海。
关于学习群规,新网师更为严格。连简单的招呼和互相表扬都觉得没有必要。以免刷屏。
这些要求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减少大家不必要的注意力。让大家把主要精力聚焦到真正的问题中,多安静地学习,多积极地思考。
这个想法本身是非常好的。只是多了界限,少了交流。在实际的操作中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为喜欢的文章点赞,为同行者加油,并有深入交流。这是非常不错的沟通方式。有些言语看似没用,对增进感情却大有益处。如果规定得太死,很多都不能表达,便很难获得较亲密的伙伴。所以把握一个度很重要。这个度的把握,依靠个人经验也关注各种环境。
以上是优质学习群最基础最基础的东西,如果要稍微引申一毫米,那就需要有一些群活动,大家一起做事,补缺补漏。一些有效的活动是最能够联系人的感情的。也是最好的学习氛围。
今天开始,教育行走三天的课程回播陆续限时开放,面向在今年教育行走专属学习群里的每一位老师。
这些老师,大多数是今年报名参加教育行走的老师,还有一部分是往年的教育行走营员重新申请加入的。
今天晚上到明天早上开放的是第1场,这一场包括张文质老师的致辞、刀哥的讲座和戴耘教授的分享。
各位学习委员把收看通道和相关的密码发到群中。供有需要的朋友自由选择。
这一次活动我参与得很零散,抽空陆续听到一点点,很多讲座都没听或没听完。所以对这次回播我还是特别期待的。
大家根据学习委员提供的通道和密码,进入后就可以开启自己的学习之旅了。
按约定每个营员只能保留一个今年的教育行走群。我作为特别的志愿者,需要同时加11个群。现在手机内存换成256G的,相对来说储存空间是比较宽裕的。
今天到各群查看的时候,发现一个特别的群,看那标识应该是教育行走群,不过群名已更改。原来他们的群名是自己取的,通过投票和收集大家的意见,准备今年做一个整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