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5年,十五岁的刘备开始了他的游学生涯。
自小生活在偏僻乡村的刘备,讯息闭塞,不知天下大势。直到来到卢家学馆后,他才知道外部的世界跟自己想象中差别很大。
“宦官专政,政治黑暗!”卢植这样对学生描述当时的政治形势。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宦官专政从何而来?
汉桓帝即位之初,大将军梁冀辅政。他为人专横跋扈,文武百官唯其马首是瞻,桓帝也不得不仰其鼻息。为了铲除梁冀,桓帝只有依靠贴身内朝宦官的帮助。
延熹二年(159),桓帝依靠宦官单超等人诛杀了大将军梁冀及其党羽,大权终于收归皇帝所有。
为了防止权臣再次出现,把朝政大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桓帝大肆封赏宦官。
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等五宦官被同日封侯,世称“五侯”。同时,单超更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位同三公。这是东汉末期宦官专权的开始。
桓帝只防着权臣干政,却不知重用宦官会带来更大问题。
其一,他们毫无道德情操可言,只知大肆敛财,鱼肉百姓,使得人民生活困苦无比;其二,他们把持官吏选拔大权,堵塞了一大批有品行,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的仕途。
由此,激起了士人群体的强烈不满。
汉桓帝延熹九年(166),世家豪族与太学生联合起来反对宦官。但宦官却反咬一口,认为这些人互相勾连结成朋党,诽谤朝廷,其心可诛。
自古以来,朋党都是皇帝的禁忌。桓帝闻之更是大怒,下令逮捕李膺、陈寔、范滂等200余人被捕,于是形成第一次党锢之祸。
公元168年,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辅政,他与陈蕃等人准备密谋除掉宦官曹节、王甫一党。结果事情败露,曹节等人提前发动政变,诛杀了窦武、陈蕃等人,并灭其三族。
其后,宦官又向灵帝进谗言,诬陷党人行为不轨意图谋反。灵帝不察,再次大兴牢狱,追查士人一党。
不仅李膺、杜密、范滂、虞放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而且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亦达到六、七百名之多。
这是第二次党锢之祸。
熹平五年(176年)闰五月,永昌太守曹鸾上书要求解除禁锢,灵帝不但没有听从,反而收捕并处死曹鸾。
紧接着,灵帝又下诏书,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不仅禁锢终身,而且牵连五族。
由是,党锢的范围更进一步地扩大,更多无辜的士人被牵连其中。
宦官专权,使得腐败加剧,民不聊生,人心不附。党锢之祸,则让士人丧失了对皇权的信心。帝国的统治陷入危机边缘,只等待那最后一根稻草。
“皇帝不堪,天下即将大乱。国将不国,呜呼哀哉!”讲经期间,卢植常常说出一些激烈的言论。情到深处时,又不免嚎啕痛哭。
不过,卢植却不是那种只知感时伤怀的腐儒。
“然则,这正是我辈读书人的使命。济世救人,匡复汉室,舍我其谁!”许多年后,刘备还能记起老师当年说出这番话时那种睥睨天下的神态,以及自己当时那犹如醍醐灌顶般激动兴奋的心情。
是啊,人活一生难道只为了那一日三餐、当官发财吗?如果那样的话,人与猪狗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此之前,刘备一心想的只是好好读书,以便日后入仕当官,让母亲过上安稳的生活。但这一刻,在老师的教导下,刘备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梦想太过平庸——大丈夫生于世间难道只为五斗米操劳吗?
生当为人杰!刘备自此立下了这样的志向。
然而,如何实现呢?
宦官专政,政治黑暗,自己无权无势,继续走爷爷的老路,恐怕已经行不通了。那该怎么办呢?刘备陷入了苦恼之中。
这时,刘备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二个贵人——公孙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