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谋略篇

作者: 钱江潮369 | 来源:发表于2018-10-20 10:35 被阅读30次

【原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通译】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队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制造攻城的蔽橹、轒辒,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费三个月的时间。构筑攻城的土又要三个月。将帅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硬攻,消灭敌国而不是靠久战,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全胜,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方法。

  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两倍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避免与其正面接触,兵力弱少就要撤退远地。所以弱小的军队顽固硬拼,就会变成强大敌军的俘虏。

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佐周密国家就会强大;辅佐疏漏,未尽其职,国家必然衰弱。

国君对军队造成的危害有三种情况:不知道军队在什么条件下可战而使其出击,不了解军队在什么情况下可退而使其撤退,这就束缚了军队的手脚;不通详三军内务,而插手三军的政事,就会使部队将士不知所从;不了解军中的权变之谋而参与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们疑虑重重。军队既迷惑又疑虑,诸侯国军队乘机而进攻,灾难就降临到头上,这就是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

  预知取胜的因素有五点:懂得什么条件下可战或不可战,能取胜;懂得兵多兵少不同用法的,能取胜;全军上下一心的,能取胜;以有备之师待无备之师的,能取胜;将帅有才干而君主不从中干预的,能取胜。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道理。

  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敌方而熟悉自己的,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然失败。


【注释】

全国:全,完整、完全,这里作动词,指完全地占有。

        全国:指完整地占有别国的领土。

        全军:军,春秋时期的军队编制,每军为12500人。

        旅:春秋时期军队的编制,每旅为500人。

        卒:春秋时期军队的编制,每旅为100人。

        伍:春秋时期军队的编制,每伍5人。

上兵伐谋:上,上等最好的。兵,指用兵方法。伐,攻击。谋,计谋。修橹:修,建造。橹,一种用藤草制成的大盾牌;一种用桃木制成四周用牛皮遮蔽的大型攻城战车。

蚁附:蚁,蚂蚁。附,依附。

久:这里指旷日持久的战争

必以全争于天下:这里指的是对敌国的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的胜利。顿,通“钝”,疲惫、挫折。

谋攻:用计谋进行攻伐。

十则围之:十,这里指的是十倍。围,包围。

倍则分之:分,分开。

少则能逃之:少,指我方兵力的数量比敌军少。

小敌之坚:坚,坚固,引申为硬拼。

大敌之擒:战争中兵力强大的一方。

国之辅:国,这里指国君。

縻军:縻,羁縻。指束缚军队的行动。

三军之政:三军,指我国古代作战设置的上、中、下或左、中、右三军,亦可泛指军队。政,是指政务。

惑:困惑。识众寡之用:识,了解。众多。寡,寡少。识众寡之用,了解用众多的兵力或者用人数少的兵力的各种战法。

上下同欲:君主或统帅和下级军官有相同的欲望

。虞:料想,这里引申为牵制,掣肘。

知胜之道:能预测胜利的方法。殆:危险。


【学究】

    孙子《谋略篇》提出了非战思想,也就是如何深刻认识战争的真正意义在于获得胜利,在获得胜利的过程如何化最少力气和最少投入获得成功才是战争的真正价值。一个善于战争之人必定不是只依靠战斗力来实现,而是靠谋略来使战争得以成功。孙子本篇的主题思想就是告知大家,战争的谋略是关键,而具体战争执行只是按谋略完成任务而已。

    孙子也提出了具体用兵原则,那就是按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对策,不可一味按自己的想法去执行,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毛泽东在游击战中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就是孙子用兵原则的现代版实践。

    最后提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个著名的战争思想。任何战争的发生就在于事先已经清晰战争双方的实际情况,这样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执行,没有不成功的。也就是用三维的视角看二维的世界,才是真正驾驭时势的关键。

把孙子的谋略用在当今社会,尤其在企业经营中,对于任何一个项目的推动,必须先进行全方位的调研,获得足够的咨询,再制定详细的执行方案,配置合理的资源,然后组建对应的执行团队,进行任务的分解和关键节点的培训,控制成本,有效执行才能真正把一个项目做得有声有色。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企业遵循这样的规则呢?一味急功近利的行为注定是失败的先兆。

现代人已经很少有孙子这样冷静的思考者了。

相关文章

  • 孙子兵法.谋略篇

    【原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

  • 浅读孙子兵法之谋攻篇(十二)——全胜才是胜

    《孙子兵法》第三篇为“谋攻篇”,所讲重点为谋,其主要意思是,没有谋略的进攻必然是落为下乘的。孙子兵法的智慧就在于此...

  • 《孙子兵法》第一始计篇: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兵者诡道

    《孙子兵法》第一篇,为“始计篇”。它是总揽全书的纲,也是全书的总则。 孙武子的战争观、谋略观、战术思想,都在本篇中...

  • 2019-12-13

    《孙子兵法》完整版,原文+译文,读懂古人最高谋略!(收藏) 教你学国学 2018-08-13 《孙子兵法》又称《孙...

  • 2019-12-13

    《孙子兵法》完整版,原文+译文,读懂古人最高谋略!(收藏) 教你学国学 2018-08-13 《孙子兵法》又称《孙...

  • 谋略是副药

    ​ 中国谋略学的代表之作应当非《孙子兵法》莫属,6000余字,字字珠玑,引无数谋臣术士竞折腰。 兵法,就是谋略,是...

  • 知彼――决胜不二法则

    为何要知己?《孙子兵法》谋略篇: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

  • 从0到1的思维,出奇制胜的战略

    《孙子兵法》势篇讲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讲究出奇制胜,突破人们的常规思维,用独特的谋略和方法,创新型的...

  • 算计与珍惜

    今天 的主题是算计与珍惜,感恩。老师说算计可以参考孙子兵法谋略篇,我就抄了下来,“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

  • 算计与珍惜,感恩

    今天 的主题是算计与珍惜,感恩。老师说算计可以参考孙子兵法谋略篇,我就抄了下来,“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谋略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ip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