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南教师读书会读书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笔记十一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笔记十一

作者: 绿竹猗猗轻留痕 | 来源:发表于2021-02-27 16:20 被阅读0次

心理现象:巴纳姆效应

现象诠释: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人们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比如,算命先生就是利用了这样的一种心理,准备了一些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使我们上当。

对教育的启示:教师可以综合一下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然后和学生来一段推心置腹的谈话,让学生惊叹于一老师对自己的了解,拉近心理距离。


心理现象:习得性无助

现象诠释:描述的是动物,包括人在内,在多次受到挫折以后,表现出来的绝望和放弃的态度,它有几个明显的形成过程:频繁体验挫折——产生消极认识——产生无助感——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

我们常常听人说到的“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这些常常就是当人处在无能为力的情形下,表现出来的习得性无助状态。

对教育的启示:

1.首先善待所有的学生,而不仅仅是优秀生。老师对后进生的冷漠和苛刻浇灭了他们上进的动力。

2.其次,给失败的孩子多一些鼓励,挫折本身并不能让人灰心,无助,对挫折的消极看法才是其根源,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严厉的批评和讽刺,可能把孩子推向失败的深渊,给一些鼓励,可能会成为孩子上进的新起点。

3.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

4.再者,不要给孩子创造习得性无助的诱因,挫折感。

5.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正确的面对挫折,积极的看待挫折,就像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这个故事一样,只是秩序的不同,却看出了对待挫折不同的态度。


心理现象: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

现象诠释:同样的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心情就会很不一样,人生的境界也会很不一样。A指事件,B指信念,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对该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这件事发生后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对教育的启示:

1.不能有绝对化的要求,不能对学生说必须如何,应该如何?

2.不能过分概括化,一些人常常以自己做的某件事和结果来评价自己,一旦事情不如自己的意,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

3.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积极心态和行动的人,不要因为一次考试失败,就怕别人看不起。不要因为父母的一次批评,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笔记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ri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