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等等。
一讲到鲁迅,我的脑海中立刻就会出现一个有着两寸短发,一字胡和一双炯炯有神的黑眼睛的形象,面色刻板,严肃,身穿一袭长衫 ,好似一名铁骨铮铮的战士。
然而据跟他接触过的人说,生活中的他其实是一个诙谐,幽默,喜欢开玩笑的人,并不是整日板着面孔,不好亲近的人。
他的母亲曾给他定下一门婚事,是比他大三岁的朱安,他因不愿,所以一直拖延。1906年,25岁的鲁迅正在日本留学,被母亲的谎话“母亲病危”骗回老家,强迫与朱安结婚。鲁迅连朱安的手都没拉一下,第三天就离开了。
他没有反抗母亲,因为父亲早亡,母亲把他养大不容易,他是极孝顺母亲的。他也没有休了朱安,因为在那时候的社会里,被休了的女子会没脸见人,生不如死。
他对别人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个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而且他也做好了要独身一辈子的准备。
02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出身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母从她小时就给她定了亲,15岁后,她极力反抗,才得以恢复自由之身。她是一个追求光明和真理的女子。
1918年,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本科学习。1919年21岁的许广平投身五四运动。1921年直隶女师毕业。1923年考入国立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由此拉开了于鲁迅结识的序幕。
03
多年后的许广平,还记得鲁迅第一次给她们上课的情景。鲁迅身穿着满是补丁的长衫,皮鞋的四周也满是补丁,身材不高,在讲坛上跳上跳下,惹得小姐们哗然大笑。但是鲁迅一开口讲课,全班马上鸦雀无声。
鲁迅讲得是《中国小说史略》,由浅入深的讲解,有时还带着诙谐的语气,不知不觉一节课过去了。许广平后来写到:“许久许久,同学们醒过来了,那是初春的和风,新从冰冷的世间吹拂着人们,阴森森中感到一丝丝暖气,不约而同的大家吐出一口气回转过来。”
许广平就坐在教室的第一排,经常向鲁迅提问。鲁迅觉得她很聪明,也很有才气。
1925年3月11日,许广平怀揣着一颗忐忑的心,以“受教的小学生”的名义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并且很快就收到了鲁迅的回信,信中称她为“广平兄”,这让许广平兴奋不已。从此他们开始了频繁的通信。
许广平被鲁迅的光辉思想和高尚的品格深深吸引,渐渐的爱上了他,鲁迅也喜欢上了许广平。但是鲁迅还是退却了,因为自己已经结婚了,虽然有名无实。可他还是觉得这样做对许广平不公平。
许广平是一个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人。1925年10月,她在《国民新报》副刊上发表了《同行者》,表示“不畏惧人间的冷漠和压迫”,和鲁迅一起“一心一意的向着爱的方向奔驰。”随后又发表了《风子是我的爱》,写到“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与我不相干。”
有一天,在鲁迅的寓所,许广平握住鲁迅的双手,鲁迅说:“为什么还要爱呢?”许广平说:“神未必会这样想。”鲁迅的心理防线一下子崩溃了,他反握住许广平的手说:“你胜利了。”
04
1926年9月,在福建厦门大学任职的林语堂,邀请鲁迅去厦大教书,鲁迅与许广平商量好,让许广平回广州工作,两年后二人再谈婚论嫁。分开后,已经陷入热恋的他们又开始了频繁的通信,以解相思之苦。后来他们的所有通信,集结成了一本书《两地书》。
信中两个人的称呼早已变成了昵称,有时许广平会称鲁迅为“鲁迅弟弟”“嫩弟弟”,自称为“害马”。鲁迅称许广平为“小刺猬”“小莲蓬”“害马”,自称“小白象”。现在我们看起来是不是还有点肉麻?可见两个人当时爱得有多深。
05
到了1927年1月,鲁迅无法再忍受相思之苦,到广州与许广平会和。10月又同到上海,开始一起生活,那年鲁迅46岁,许广平29岁。
婚后许广平担负起了,照顾鲁迅的饮食起居的生活,还要为他购买书籍,查找资料,抄写稿件和校对译本等等。有时许广平对鲁迅说:“我为什么总觉得你还是我的先生,你有没有这种感觉?”鲁迅惬意地笑笑说:“你这傻孩子。”
1929年9月27日,他们爱情的结晶周海婴出生。他们在一起生活了10年,在这10年间鲁迅的创作大大超过了前20年的创作数量。
06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临终前对许广平说:“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然而许广平始终没有忘记他,一直都在整理,研究,宣传和保卫着鲁迅的手稿和作品,并编辑出版了600万字的鲁迅著作。她为了鲁迅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是许广平唤醒了鲁迅的爱情,是许广平给了鲁迅一个温暖的家。他们的爱情是并肩作战的爱情,是亦师亦友的爱情,也是相濡以沫的爱情。
正如鲁迅在赠给许广平的《芥子园画谱》三集时,在上面题诗所云:“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