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童年的记忆
我刚满一周岁那年,父母就不得已外出谋生存,我出生在西北的穷乡僻壤,那也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在西北的小山村里,我跟大多数的留守儿童一样,脸蛋总是被冬天的凛风冻得红肿,脑海里关于父母的记忆也总是若影若现,模糊不清。
长大后再回忆起童年,也全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点滴,那个时候的每个酷暑寒冬,都深刻的印在脑海里。
到了麦子收割的夏季,爷爷奶奶总是把我装在一个背篓里,背着我到地里干活,麦田里的蟋蟀和蚂蚱很多,在我身边跳来跳去,我困了的时候,他们用几个麦垛挡起一片阴凉,我就睡在阴凉里,睡梦中感觉到毛毛虫在我脸上和身上爬过,知了不知疲倦的叫着,温度骤升,梦境里像是着了火般的燥热。
西北的冬天更是凛冽无比的寒冷,每年冬天,奶奶总是给我做很厚的棉鞋和棉衣棉帽,她的手真巧,棉帽上总是镶着叮叮当当的珠子。随着我慢慢长大,上了学以后,每个大雪覆盖了村庄的清晨,我总是被她裹得像个粽子一样背着去上学,耳边听着她脚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吱吱呀呀的声音,白雪反射出刺眼的光,害我睁不开眼睛,平白无故流着眼泪到学校。
那时候总感觉一年的冬季怎么那么的漫长,放寒假的时候,奶奶养的母鸡都掉光了毛,露出红紫的鸡皮,我透过奶奶糊的纸窗户,看着它们把头埋在同样没毛的翅膀下面取暖,公鸡们抬起一只脚,从中午就开始打盹,看得我也昏昏欲睡。
每年的冬季,奶奶总是坐在烧得很热的土炕上缝缝补补,我则喜欢捡她剩下的布头,想象着给那些没毛的鸡缝件衣服。
冬天,是他们一年最清闲的时候,菜园子的土地都冻得硬邦邦的插不进去铁锨,我们一冬的蔬菜就只有咸菜和土豆,土豆存在爷爷奶奶打的地窖里,那地方黑咕隆咚,却异常温暖。
无论是夏日的麦田,还是冬季的菜园,我童年的记忆里,所有珍贵的、摔倒爬起的记忆里,都没有父母的身影。
02 陌生又温暖的父爱
10岁那年的寒假,叔叔回家探亲,走的时候顺便将我带到了遥远的南方城市深圳去玩,那就是爸爸妈妈奋斗的地方,我永远忘不了坐着火车时的兴奋,奶奶给我换上最新的衣服和布鞋,我在几十个小时的火车上,激动得睡不着觉。
那时候的火车只通到广州,到站的时候,爸爸来接我,他胖胖的,穿一身西装,我感觉他是那么的陌生,我努力在记忆里搜寻他以前的样子,却什么也找不到。
他抱着我坐在汽车上去往深圳,车外的高楼大厦我也没有心情去观望,我从小晕车,那个时候,我只感觉,是爸爸抱着我,就不能吐,一路强忍着胃里的恶心和心里的紧张和陌生。
到了爸爸开的餐馆时,我才看到那些电视里才看得到的高楼大厦,我呆呆的,像做梦一样的感觉不到真实,妈妈却从一个角落里冲出来,在我没来得及反应的时候,一把将我抱起,我看到她眼角的泪水,我自己却拼命挤不出泪来,我想着,这样的场景,似乎我们都应该哭的,但我看着她,同样只有陌生的感觉。
我在深圳只呆了一个月的时间,可是这一个月,是我最幸福的时光,妈妈给我换掉了布鞋子,爸爸给我买了好多漂亮的衣服,他们带我去游乐场坐摩天轮、过山车,那是直到如今,我唯一一次在游乐场玩得那么开心,至此以后,我去游乐场却再也不会玩那些刺激的游戏。
那一个月,每天清晨爸爸买了菜回来,都给我带一盒草莓,那是我从前和现在,最爱的水果,每晚餐馆打烊,他带我去街上逛逛,总要给我烤一只鸡腿,我最爱吃他做的酸辣土豆丝,他就经常做给我吃。
长大后的日子,即使不在父母身边,我依然酷爱吃草莓,吃饭必点一盘酸辣土豆丝,然后在悠悠的说一声,没有我爸爸做的好吃。
尽管爷爷奶奶给我的更多,可是那些关于父亲记忆的味道,是我十岁那年,以至于余生中,满满父爱的味道,那种味道,也随着我长大,再也找不到。
03深沉看不见的大山
也许10岁那年,父爱是甜甜的草莓味,香脆的烤鸡腿味,还有更多的,是酸酸辣辣的醋溜土豆丝的味道。而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父爱慢慢变成了巴掌拂过的疼痛和言语斥骂后的苦涩,再后来,父爱如山,深沉且不易被发觉。
17岁的时候,我变得异常叛逆,那个时候我已经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有三年多,而偏偏就是这三年,让我感觉我根本不曾拥有父爱这种东西,他对我变得苛刻,挑剔,总是用极端的言语骂我,因为我的叛逆,他生气,因为我的退步,他失望。
我跟爷爷奶奶生活的时候学习很好,经常都能考第一名,我从小就很喜欢写作文,作文比赛也常获奖,每次拿了奖告诉他,他也只是不痛不痒,说我数学那么差怎么不好好学数学。
记忆里,他很喜欢拿我的短板说事儿,我做的好的,优秀的,他从不刻意赞扬。但是有一天我退步了,我犯错了,他就会一直提起。
可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我们常常因为一件小事起冲突,也许是他对我的期望太高,也或许是我长大了。
那几年,他越来越冷淡我,再也不会牵着我的手去买好吃的,再也不会把我举起来用他的胡子扎我,而就在那几年,比我小一轮的弟弟已经五岁了,他把更多的爱投注在弟弟身上,并不是我嫉妒,因为自那以后,他从不关心我的学习,不愿意给我参加家长会。
我也是那几年,成绩一落千丈,他每一次除了对我的责骂和批评,我没见他对我笑过,我不知道原因,他也经常动手打我,在我已经是个大姑娘的时候,因为做饭菜太多而动手打我、踹我。于是,我放佛一夜之间失忆的人一样,再也记不起他的任何好,心里有的只是埋怨和疏远。
后来,我们疏远到见了面也不打招呼的程度,我一度怀疑他是不是受到什么刺激,但是除了我学习变成了倒数,家里并没大事发生。
后来高考,我自然而然被淘汰,高考前他恨恨的对我说着,考不上本科,就出去自生自灭去吧,果然,高考后的第10天,他就将我送出家,给了500块让我再去深圳自己谋生。
隔了十年,再一次孤身在深圳的那几个月我是恨他的,高考成绩出来后的那天,他只发了四个字给我:好自为之。
就这样,我们一别四年,他在国外谋生,过年几乎都不回来。我们至今没有见过。
大一那年,他知道我偷偷去上学,上了他心里的三流学校后气急败坏,电话里要跟我断绝关系,我真的让他失望了,就像他,也真正让我死心了一样。
在我长大后的记忆里,他唯一给我钱就是高考后给的500块,至此,我上了三年专科,他没给一分钱给我,也不允许我妈给我学费,最艰难的日子,我过年都没有回家,在广州餐厅打工赚生活费,大年三十最寒冷的夜里,我一个人在学校宿舍里,心里没有家,更没有父亲。
那段时间,我常常不敢看《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我会看的泪流满面,心痛窒息,我也不敢听《父亲》这首歌曲,我感觉他像一颗刺,扎在我心里最痛的地方。
后来,我报了自学考试,学了自己喜欢的文学专业,我总是在别人谈论父亲的时候想起他,我总是想象有一天我又变得优秀,他会不会不再讨厌我,我也努力这么做了。
大学毕业后,通过父亲的弟弟的劝解,我们终于有了点缓和,他终于愿意打电话给我,我又加回了他的微信,尝试着跟他说我的挂念。
但是,我们尽然客气的像是陌生人一样,那种小时候才能体会的温暖,再也感觉不到。
通过微信,他也说过,他给我的,是另一种父爱,是大山一样的爱,可能他说的是真的,只是我一直领悟不透,就像养花一样,有的人愿意天天呵护浇水,但是有些花,浇水太勤快就会死掉,我的父亲,他是想让我自己承担自己对自己不负责任带来的后果,他选择残酷的置之不管,他选择放弃我,让我自己生根。
可是,这种残酷的爱,让我受伤,我渴望跟父亲谈谈未来,谈谈人生,谈谈婚姻,可是我从没如愿以偿。
我以为要使自己变得足够坚强、独立,他才会给一点温暖给我。我做过很多兼职,我不会乱花钱,不会浪费,不会矫情,也许这正是他想要的模样,可是我的心里,总觉得缺少了什么,那些在成长的路上遗失的温暖和关怀,是我一辈子想要再去品尝的味道。
即使它不再是草莓的甜,不再有宽容,没有溺爱,如同大山一样雄伟的屹立存在着,但我仍然希望,它是一座坚定充满安全感的大山,给我依靠,而不是压得我喘不过气,充满排斥和疏离感。
无论怎样,日子久了,分离的时候,再多的气也会转为念,我想在余生,再轻轻尝一口,他说的爱,后盾一样,铠甲一样的父爱,我也想在他年老了,发不动脾气的时候,在他身边陪着他,送给他他喜欢的东西让他开心。
但是,一个礼拜前,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关系,再次分崩瓦解,他因为一件小事再次误解我,再次微信拉黑我。
因为这个,我一夜未眠,心如刀绞,原来我努力的想得到他的认可,到最后我还是他心里那个一文不值的女儿。
再一次,我想不起来父爱是什么味道,按理来说我已经23岁了,我已经过了黏着父亲的年纪,但我却还是那么渴望家的温暖,想找回我在他心里的一席之地,我为了这个抓狂、痛哭。
我还是不够强大,被小偷偷过,被骗子骗过,乱七八糟的狗血经历都遇见过,到了父亲这,还是会因为他的一句话就崩溃到没有理智。
我感觉得到,在我们面前的这条鸿沟越来越深,深到我再不想跨过去,也疲惫了。
父亲的爱,到底是什么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