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心集》哲思哲学之光
論語心说|公冶长篇5.28:勇敢一點

論語心说|公冶长篇5.28:勇敢一點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20-09-20 19:33 被阅读0次
    《論語心说|公冶长篇5.28:勇敢一點》----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八月初四 于自家作 。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這里的‘学’呢,既:《論語·公冶长5.28》當中,提到的:“不如丘之好学也”(出自,同上)地:“学”,這个‘丘之好学也’地:学,是:“古之学者”(出自《論語·宪問14.24》)地:学。

    道理是這樣的。“子曰:‘古之学者為己今之学者為人。’”(出自,同上既:《論語·宪問14.24》)《論語》中记述孔子的:“不如丘之好学也”(出自《論語·公冶长5.28》)之‘学’,是‘為己之学’。為己而学的這種行為方式其本质就是在切割和打磨自己......

    道理是一樣的。是通過‘学’,与‘思’相結合地,這樣一種:行為方式,從而改變,精锐自己的:‘气质’;继而达到使自己越来越清、澄,越来越:明,使自己越来越:明白的‘目的’。這是《論語·公冶长5.28》當中,子曰:“不如丘之好学也”(出自,同上既:《論語·公冶长5.28》)的‘孔子之学’了。

    道理是這樣的。孔子的這個‘学’呢,既:《論語·公冶长5.28》當中地:“丘之好学也”,之:学,孔子的這個:其核心意義与目的在于改變自己

    改變自己的性格,改變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态度,改變自己对于“世界”,以及:人,事,物的认识,改善自己對‘知’的认识,与了解,既:改善自己的‘认知’层次,与水平......我們對‘知’的了解,取决于我們‘气质’的相對清、浊;学和思,既:孔子所谓“丘之好学也”(出自《論語·公冶长5.28》)之:学,其本质的目的,這種‘孔子之学’的行為方式,其最终的目的,与意義,就正在于:譲自己的‘气质’逐渐,逐渐變的越来越:清澈、清澄,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你對于‘知’的认识、理解,會越来越清楚、明白,清楚、透彻。

    這就是我們説的:‘认知水平’,或‘认知层次’了。‘知’,就是你内心的‘光明’。

    你的气质越清,越清,你的‘光’也會越亮,越亮。

    同時,你的气质越清,越清,你對于‘光’的感知,与认识,也會越清楚、明确;既:你會越来越‘明白’,明白自己該干甚麼明白甚麼是正确的......

    ‘光’會指引你......而你要做的,就是去‘寻找光’,和聼從‘光’。

    只此而已。這是两個步骤,既:一、寻找光;二、聼從光、服从光。

    第一個步骤,叫:行仁義(“行仁義出自《孟子·离娄下》),就是你還没“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時”,你還没到这一步,你還在“行至水穷处”的路上、道上......你還在:寻找(‘光’)的過程當中。這是,一個阶段。

    第二个步骤,叫:服從光,或:聼從光。就是:你已经“坐看云起時”了,以後......你以後(既:“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時”,之以後......)所作所為......

    那叫:“由仁義行”(由仁義行,出自《孟子·离娄下》)。道理是這樣的

    你之後(既:“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時”,之以後......)的所做所為那就都是‘心’(既:知,理,天命之性)而发了:‘知’而发了

    這就叫:认知。對‘知’的认识,称為:认知。已经,是“由仁義行”(“由仁義行”,摘自《孟子·离娄下》)的人......無所谓‘認不認知’,因為他已经是:“自明誠”(自明誠,出自《禮記·中庸》),以及:“知行合一”(所谓的......“知行合一”)的人了。一個由仁義行的人一個知行合一的自明誠他就是‘知’(既:理性本身)在人間地代言人。他要做的,不過只是:‘尽天命’而已。天的命令,他照做,仅此而已。只不過‘天不説話’,子曰:“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出自《論語·陽货17.19》)天不説話所以得有人替天行心’。

    道就是:心。

    (心)就是:‘理性’本身。心放在理性上,‘自明誠’的去行為,去做,

    由理性而发,既:“由仁義行”(出自《孟子·离娄下》)......

    你就是在替天行心。

    道理是這樣的。孔子,就是一個:坚信自己在‘替天行心’的人(之一)。

    子畏于匡:“......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出自《論語·子罕9.5》)在這里面,既:《論語·子罕9.5》當中,孔子所説的意思,就為:‘反正我是替天行心的人,天需要(我的這種行為......)我就在。天不需要,那証明我完成我的任务了......’。

    道理是這樣的。“自明誠”的人(自明誠,出自《禮记·中庸》),是這樣。

    我們坚信,自己的‘存在’,是為的:給众生們,带来一些東西,那首先,自己得是:對于所研究、所“深造”(“深造”二字,出自《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的领域,得达至:真明白、真懂才行。

    真明白,真懂,你才有機會,有资格,上‘更大的棋盘’,做‘更重的棋子’。

    道理是這樣的。故,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出自《論語·公冶长5.28》)“十室之邑,忠信如丘者”(摘自,同上),這些人,孔子也説他們:品质不錯,就好比,一块“原石”。

    原石打开,刨开才知道,是不是:玉,或翡翠......、或翠雕刻出來雕成形状器皿、或器物他才有价值。人,也是這樣。人,(本质上......)也是:物。

    而,若你只有好的‘皮毛’、和‘表象’,却未经系统的‘学’、修炼,那你就永遠,保持一块:‘有可能是玉、或翠的石头’地:這樣一種状态。

    而丝毫,与‘价值’二字相差甚遠哩。

    道理是這樣的。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禮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而,你若不大胆的‘剖析’自己,“反身而誠”(‘反身而誠’出自《孟子·尽心上》),大胆一點,向内求的話,你就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是否為:“一块玉”。更不要説,“琢成器”,及以後大放光芒了......

    胆子大一點,如果你有點才华,或觉自己‘气质’還行的話,不如‘赌一次’。

    你就你自己万一中了呢

    道理是一樣的。孔子‘押中’自己了;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們(出自,《論語·公冶长5.28》)则没有押中,甚至没有:押。

    1.

    所以,他們(既:‘忠信如丘者焉’,出自《論語·公冶长5.28》)也只是:‘皮毛不錯的原石’。未“反身而誠”(出自《孟子·尽心上》)“剖开”自己更不可能:‘’(:“雕琢自己......

    或者,這都是‘命’吧。

    2.

    道理是一樣地。《中庸》曰:“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出自《礼记·中庸》)“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以上,分别出自《禮记·中庸》、与《論語·公冶长5.28》)。有气质,有才能,不妨大胆一點。

    3.

    就像孔子説的:“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出自《論語·公冶长5.28》一樣你自己不勇敢一點,“反身而誠”(出自《孟子·尽心上》)的話,‘天’也帮不了你。

    道理是一樣的。

    ----作者:李宗奇 八月初四 于自家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論語心说|公冶长篇5.28:勇敢一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dp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