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友情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挫折,而爱情这东西,经得起挫折,经不起平淡。
-1-
那年,顾梅24岁。
二三线小城市的出租屋里,懒懒趴着几件没洗的衣服,在进门右手边的椅子上酣睡。
十四平米的婚房,两个人挤在一张小床上,屋顶年久失修。不过因为是底楼,雨天倒不至于漏水。天花板白色的水泥片偶尔掉落下来,一片一片摔在地上,粉身碎骨。
两年前,顾梅和张林来到这座滨海小城,靠着张林一腔热血的创业热情生活着。但热情毕竟是热情,两年来,他们无数次碰壁,无数次寻找便宜的房源,但生活仍然对此无动于衷。
几个月前,他们领证了,在四百块钱一个月的出租屋里。
没有婚礼,没有亲朋好友,只是顾梅家父母和张林的弟弟一起吃了顿饭。
张林的父亲早就不在了,母亲瘫在家里也半截入土,加上并不富裕的经济条件,就连结婚也那么草率。
阴冷的十一月,暖气费比去年翻了一倍。大概因为隔壁搬来了一所新学校,房价物价都涨了起来。
“暖气费你去交吧,我下午跟他们去应聘。”
张林中午吃完饭临走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
顾梅戴上新买的塑胶手套开始刷碗,里面有一层薄薄的绒毛。还有一个星期开始供暖,屋子里没有空调,转冬的日子就像冰箱里放了四天的西红柿一样难过。
一张双人床,一台煤气灶,一个卫生间。
可能是面积小的缘故,倒也算不上很冷。
颤巍巍的黑夜里躲进没有归家的旅人,张林嚼着口香糖,骑着小电驴一路晃晃悠悠,车筐里放着连夜打出来的简历。
那是从顾梅哥哥家花两百块钱买来的电动车,用了两年,看上去破了点,但用起来也不至于太寒碜,坐两个人还是撑得住的。
张林找了份商场三楼煮麻辣烫的工作,月薪两千八,说是以后表现好了,升职加薪也有可能。
生活磕磕碰碰的,倒也磨平了不少棱角。他们始终相濡以沫,日子过的算是温柔,就像是用筷子夹豆腐一样。
-2-
顾梅和张林是大学同学,在一个普通的二本学院里熟识并许下了一生的承诺。
那段时间,张林锲而不舍的往顾梅宿舍里送东西,一送就是六个人的。时间长了,顾梅觉得这个人可靠,就答应了。一来二去,感情也渐渐升温。
大学刚毕业,张林就带着顾梅远走他乡,开始创业生活。
记得有句话说,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女孩子为了另一半吃苦的决心。
顾梅就属于这样的女生。
他们的感情在朋友眼里都算得上楷模,一路相扶相持走到现在,张林出去找工作,顾梅就在家里给出版社写稿,日子就这样匆匆忙忙的过来了。
两个人的生活,加上房租,只靠着张林每个月的工资和顾梅断断续续的稿费维持。
张林回到家,顾梅坐在床上抱着电脑码字。
“我蒸的米饭,一会儿就能吃了。”顾梅头也没抬,敲着键盘。
“成功了没呀?”顾梅又问了句。
张林没说话,走过去从背后抱了一下顾梅,然后才对她说明天去上班的消息。
水槽里沥水的声音滴滴答答,时间就在这滴滴答答里过去。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但又在这种习惯当中产生隔阂和厌倦。
-3-
张林的工作一直很稳定,从煮捞工变成了后厨。
生活虽然难了些,但吱吱呀呀也总能过去。
顾梅说,这电动车也该换了,平时出去买菜骑着,速度慢就算了,骑起来声音也恼人。
“等攒够钱了,咱们就换一辆。”张林说。
张林依旧拿着固定的薪水,钱也渐渐攒了不少,但始终没给顾梅买一辆新的电动车。
大多数情况下,车子都是张林骑着上班下班,顾梅也只是坐在后座。但顾梅不喜欢晃晃悠悠的感觉,对张林的要求也似乎越来越苛刻。
张林很少哄顾梅了。
从买车这点就能看出来。
就像普通的夫妻一样,他们的爱情也很平凡,也不算坚硬。
工作的空余时间,张林开始研发一种社交软件。
那是他和顾梅早就心心念念要做出来的软件。他始终认为,只要做出来了,以后的日子就能顺风顺水,他也能让顾梅过上好的生活。
后来,张林成功了。
对,故事并没有像普通言情小说的套路那样进行,并不是男女主在贫穷里互相厌倦。一反常态的,男主走向了人生巅峰,女主如愿买到了心爱的车子。
张林的公司上市了。
他们买了一辆新车,三十万。他们也搬了新房子,有了新生活。
似乎一切都熬了过来。
但就在生活蒸蒸日上的节点里,顾梅提出了离婚。
身边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们一直觉得,顾梅有一天会跟张林离婚,但谁都没想到是在张林有钱之后。
故事过于平淡了,以至于它戛然而止的时候,都显得无人问津。
-4-
所有人都在好奇顾梅离婚的原因。
“其实我去年的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厌倦了。他每天爱理不理的样子,和我那任劳任怨的样子,都很令人反感。”
顾梅说。
“那你当时为什么不跟他离婚?”有人问。
“因为在那个时候,他不能没有支柱。”
顾梅说这话的时候,嘴里嚼着口香糖,眼神里的光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所以我得等到他不需要我的时候,我再离开。”
听到这里,我都有些感动了,眼眶也泛红。
如果不是张林净身出户的话,可能我就真的被感动哭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