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二十六史·晋书》,读到这样一句话——
人所应有而不必有,
人所应无而不必无。
这句话就是告诫我们不必与别人攀比。生活中,人们往往是——
人所应有我必有,
人所应无我必无。
《世说新语·赏誉篇》中说,“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
《二十六史》和《世说新语》中这两句话,虽然字数句式有些差异,但其意思是一致的。
历史上,说“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这话,是一句推荐语。这话中的“其”是谁呢?
晋明帝时的护军将军庾亮,托桓彝桓廷尉帮他寻个帮手,过了那么一年半载,桓廷尉才遇到徐宁,深知其人后向庾护军推荐了徐宁,他的推荐语是这么说的:“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
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十六个字,已让人倒叹不已,这是孤标自在的十六个字,不急不躁,不骄不馁,以一种自在悠游的态度在世间行走。最大限度地保有自我,过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活。
当得起这种赞誉的徐宁,何许人也?
这位桓廷尉又怎么慧眼独具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如何做到“人所应有而不必有,人所应无而不必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