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记得初见他们小两口的样子。
女的健壮热情,男的瘦小羞涩,站在筒子楼的入口,向每一户新搬来的住户打招呼,时不时的帮把手。眼睛里能看到干净的幸福。
那时候大概都属于新婚不久的样子,单位为了解决住房问题,腾出了一栋年纪比我们还大的筒子楼集中安置。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87321/9506de7f9d8bc9e6.jpg)
从单身宿舍,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虽然都是只有十几平米的面积,虽然卫生间和水房共用,但是在九十年代初,已经足够让人兴奋。
小两口隶属后勤。男人是一名厨师。
照女人的话来说,那个瘦小的男人在几十号厨师里,绝对是有想法又上进的个例,自己私下里琢磨学习,是第一个拿到厨师证的厨师。
女人话多,一聊起来滔滔不绝。谈到她的男人,眼里总有光芒。
所以,我们知道了那个男人孤儿的出身。知道了他不善言辞。知道了他心细。知道了他只做不说的性格。也知道了女人把这个男人爱到骨子里的意思,有一点骄傲,有一点崇拜,甚至还有些母亲对待孩子的意思。
搬过来后,面对我们这些知识分子,能感觉出男人有很多的拘谨。
也幸亏年轻,烟烟酒酒的很快就能坐在了一起。
男人抽烟很少,酒量超低,但是,他做的菜实在是一绝,辣子鸡,大盘肚,很快就成了大家共同的念想。一到休息日,大家往往聚餐时,就催着男人掌勺,在大家的赞叹中,男人笑得很温暖。
男人的手很巧。参观他的小家时,女人总是抑制不住的骄傲。十几平米的一间房,被他用一些边角木料精心的隔出了几个空间。精致的手工总会召开一大堆的羡慕嫉妒恨。
过着过着,各家开始陆续的添了丁口。我家是个女儿,他家也是个女儿。我们两家共同的一致,就是都由男人看孩子。我很疼爱我的女儿,但我能看出来,他对女儿的疼爱一点都不比我少。
两口子工作,带孩子毕竟不便。女人就接来了她的母亲帮忙。
老人家是吃过苦的人,一个人拉扯几个子女长大殊为不易。但让我们奇怪的是,老太太对楼里的每个人都善良和蔼,唯独对女婿不苟言辞。
从女人的嘴里,我们知道,老太太始终对这门婚事不满意。对男人的家境,男人的出身,男人的工作从来没看上过,觉得他给不了女儿好的生活。而这个女儿,是她最小的最疼的女儿。
他这样的好人是过不上好生活的,一个厨子,没什么指望。这是老太太的评价。
我们没法去说什么,我们也不知道老人的话给男人带来多大的压抑,只是经常听到女人和老人吵,意思大抵也不喜欢老太太这样说自己的男人。
然后,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了。男人话更少了,回来的越来越晚。
很快,单位里房改房出现了。我们属于有资格申请的那一类。但从他家的争吵中,可以听出,资格是一个问题,房款也是一个问题。
应该是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在楼道里嗮太阳的时候,我们互相看见。在我家里,他做了个大盘鸡,我们小酌几杯。他说过几天他可能要出去学习培训了。然后就没有什么其他的话了。
再几天后,看到女人哭的通红的眼。
男人走了。
给女人说是培训,给单位说是请假。然后就消失了。
很长一段时间,女人和单位都在努力的寻找男人的消息,但是没有结果。
不久,我们离开,搬到了新家。
几年中,断断续续的听说有人在哪里看到过男人,女人就去,然后一次次的一个人回来。然后,就不再找了,让老太太回去,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
那孩子我们见过,瘦小,有男人的影子,也是不爱说话。
又是一些年,我们在外买了房子,搬离了单位,当年的那一批邻居,渐渐的很多都断了音讯,只听说她,还在后勤。至今独身一人。
前几年有事回单位,意外碰上,很是吃惊。热情没有改变,但差不多一样的年纪,她苍老的不敢相信。头发白了一半,尤其是眼神,是没有生气的暗淡。
聊一会,谁也没说起男人的话题。
回来给妻子说起,心里酸涩的难受。
很多时候,不是不相信爱,而是爱太多,反而怕辜负,承担不起。
承受也好,逃避也罢,爱就在那里,总要有个态度。
(今日起,本人情感故事小系列:情感,无非伤或平淡于流年正式推出,每两天一篇,预计一个月左右,有兴趣的读友可以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