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教育行走
读书|成功失败具有留名——司马迁《史记》之世家阅读札记

读书|成功失败具有留名——司马迁《史记》之世家阅读札记

作者: 先主山下梁波涛 | 来源:发表于2022-02-03 22:56 被阅读0次

文/涅阳三水

《史记》中,世家一共30篇,从最开始的吴太伯世家,到最后的三王世家。

所谓“世家”,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世代做官,尤其是做大官的人家。

《史记》把“世家”作为一种文章类别的名称来用,意思自然是指,“世家”里所写的,是历史上各重要诸侯大姓的家族史。

像我们熟悉的齐太公,蔡桓公,卫康公,越王勾践,陈涉等的故事,都是源自于这里。

这个假期,每天都要拿出来读一读,有的三五遍不知所云,有的一遍两遍后沉醉其中,颇觉有味儿。

~~

《齐太公世家》是写姜尚的,因为多少算认识这个人,所以就刻意来认真读,前前后后读了三天才读完。

姜太公计谋超群,算无遗策,最终挣下了齐国这片家业。想到《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对这人也算是顶顶佩服,顶顶膜拜的。

经过多世代的传承,到了齐桓公的时候,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也使齐国的威名遍于天下。

太史公说:“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可见,当时齐国的强盛还是可以肯定的。

~~

不过,在通读完这个故事后,心理上还是极为感慨。

齐桓公晚景太凄凉,结合他早期的强大,难免想起一句“满招损,谦受益”的句子来。

如何看待自己先前的成功,齐桓公在这里失去了理智,最终导致身后悲剧。

这一点,放到当时那个时代,齐桓公是有足够的理由去骄傲的。

只不过,他在骄傲的同时,没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读罢《齐太公世家》,感觉用“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形容最为恰当,当然,漫长数百年的历史,很难一句话概括。

~~

“卧薪尝胆”的故事,已经传承两千多年,这篇《越王勾践世家》主人就是勾践。

勾践本人,从太史公的描述看,很多时候能耐并不高,尤其在时机掌握上,确实存在偏差。

不过,作为优秀领导者的风范却尽得展现,他能够听从下属意见,在犯错的时候及时进行补正,又做到了用耻辱来催发自身的行动。

于此,使得这人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君主。

至于越国灭亡,我想,与吴国灭亡的原因应该是比较相似,那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若实力没有达到,终极目标过于宏大的话,就会导致一败之后,再难翻身的境况。

~~

至于陶朱公,太史公笔下,是比较能干的,智慧超群,三徙成名。

我的家乡南阳,有商圣范蠡故居之名,在淅川,有范蠡公园所在。

特别是范蠡和西施的故事,更是惹人向往。

一个男子,可行武,可致财,可柔情,抛却万贯家财,只为一人荡舟湖上,是多么的唯美又浪漫。

书里有句话——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这句话俨然道尽了一个成功者的极致。

也难怪,太史公会如此评价:“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

~~

《陈涉世家》,原来是初中的课文,现在是高中的课文。

如今看到了原作,岂能丢开不读呢?

虽然说教材里只不过是节选了前半部分,但是也展示出了一个底层军官,对世界的思考,以及思考后的决策。并且也留下了许多闪亮的句子——

“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这些传唱千年的经典话语。

捧着书卷,想着陈涉。

毕竟,他起自卑微,能力匹配上,与自己所处的位置有差距。后来,又脱离群众,率先称王,吸引太多的火力朝向自身,在组织建设上,又远远跟不上业务的拓展。

再加上贪心享乐等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最终的悲剧结尾。

话说回来,陈涉作为农民起义的第一人,存在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太史公将其列入世家,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

《史记》中的世家,与本纪一样,是按年月编年记事,只是对象为列国诸侯。

看一看世家的出场顺序吧——

吴太伯,齐太公,鲁周公,燕召公,管蔡,陈杞,卫康叔,宋微子,晋,楚,越王勾践,郑,赵,魏,韩,田敬仲完,孔子,陈涉,外戚,楚元王,荆燕,齐悼惠王,萧相国,曹相国,留侯,陈丞相,绛侯周勃,梁孝王,五宗,三王

这些出场之中,多数是帝王之家,但也有些例外。

周勃,萧何,陈平,曹参,张良,他们也在世家之列,有些让人费解。

在多方了解了数人的生平故事后,恍然明白,他们的功绩,虽不能和孔子相提并论,但也对当时有着极大的作用。

太史公把他们列入世家,可见其内心对这类人的偏爱与肯定,同时也让后人发觉,他著出来的《史记》,是公允的,是估计到各级各类人才的。

这样想着,鲁迅先生的评价又一次映入眼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确然如此。

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只要功绩存在,就可以史册留名。

相关文章

  • 读书|成功失败具有留名——司马迁《史记》之世家阅读札记

    文/涅阳三水 《史记》中,世家一共30篇,从最开始的吴太伯世家,到最后的三王世家。 所谓“世家”,用今天的话说,就...

  • 成语典故|韦编三绝

    成语释义: 常用来形容刻苦学习、勤奋读书。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

  • 读《史记》,赏语言

    阅读《史记》之《世家》部分,我们既可以感受到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学家尊重史实,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也可以体味到他...

  • 我看孔子

    史记 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分了五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等,淮阴侯韩信都被司马迁分到了...

  • 我看孔子

    史记 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分了五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等,淮阴侯韩信都被司马迁分到了...

  • 《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细读(上)

    昨日生辰,翻开《史记》来读“吴”世家。 为什么司马迁要把《吴太伯世家》作为“世家第一”呢? 《太史公自序》里是这样...

  • 资料 | 《史记》中“秦虏王建,迁之共”——“共”考

    《史记》中“秦虏王建,迁之共”——“共”考 西汉 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四十四年,秦兵击齐。齐王听相后胜计...

  •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张良

    司马迁将张良列入《史记》中的世家,足以说明他对张良能力的认可和认同,在《留侯世家》中,司马迁对于张良与如下的记载:...

  • 趙姓始祖辩

    赵姓始祖辩 赵姓是凤的传人 中湘白龙潭赵述靓整理 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说:“赵氏之先,与秦共祖。” 在《史记·...

  • 《史记》中的女人之溺爱小儿子的武姜和窦太后

    读《史记•郑世家》和《史记•梁孝王世家》,司马迁写了两位溺爱小儿子的母亲,溺爱让她们的儿子越发骄纵,最终落得了一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成功失败具有留名——司马迁《史记》之世家阅读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ej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