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知识分类,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作者: 七乡师者 | 来源:发表于2022-05-02 21:57 被阅读0次

    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必须明确教学知识类别,并根据不同类别知识的特性制定指导计划和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案。否则就会造成一拥而上地让学生死记硬背。

    根据安德森、梅耶以及弗拉维尔的元认知等概念的综合,新的知识分类将知识分为两大类三亚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这广义的三类知识不仅仅回答了“世界是什么”,同时回答了“怎么办”。更为重要的是关于“怎么办”这个部分又分为:对外的怎么办(程序性知识)和对内怎么办(策略性知识)。

    什么是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指人类能够有意识的回忆和陈述的知识,包括符号、事实和有组织的命题知识。如“背景是中国的首都”“我是一名物理教师”或者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作者简介知识等。

    定义是陈述某种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公式是陈述了某些变量之间的互变关系等等。所以,“陈述性知识”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即狭义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阶段,首先要将陈述性知识同化好,其次是把陈述性知识以多种形式编码表征好,第三是在变式练习中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不同形式的程序性知识。(这里的表征指的是人们把信息在大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同化一词的基本意义是接纳、吸收和合并为一身的一部分)

    (二)什么是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就是回答“怎么办”的知识。它是理解掌握知识分类、智育原理的关键点,同时也是难点。程序性知识不是从人们会说什么中得知,而是从他们会做什么中间接推出来的。

    一个学习者会说“什么”是基础也就是这个说的内容——陈述性知识是基础,这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看他能够“做什么”。一个人会说、会表达,是大脑中储存了相关的陈述性知识,但是能否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关键要看学习者“做了什么”,也就是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因此,学生只会背定义不会解题,就是学生仅仅记忆了陈述性知识,这些知识还没有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生能够掌握定义,并且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说明学生掌握了陈述性知识,并且在一部分情境下能够将其转变为程序性知识。

    也可以这么说,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

    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过程,要经历陈述性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在不同问题情境中的变式练习、问题情境与陈述性知识建立条件化的联系阶段,即自动化运行的程度。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包括:辨别、概念、原理、规则,无论哪一类的学习,首先都是以文字符号的形式表征的,在最初阶段都是陈述性知识,只有进入问题解决的操作阶段才是转化程序性知识。

    首先将这些没有转化的概念、原理、规则,借用大脑的原有知识进行同化,把这些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完成新知识的吸收。

    其次,就是要在多种情境下,将概念、原理和规则进行多种形式的表征,举出多个例子,将这些概念、原理和规则的“下位知识”多形式的呈现出来,这样可以尽可能的界定概念、原理和规则的适用范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多准备更多的例子。

    (三)什么是策略性知识

    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要运用大脑中的陈述性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知识,进而,在对自己的程序性知识进行不断地监督、调节(策略性知识),从而获得一个更为适合当前情境的最完美、最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对内调节监督和评价促进寻找最佳方案的程序性知识就是策略性知识。比如,解决问题时的“”对不对、可不可以、有没有别的方法、这个知识点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难么简单吗”等等的自觉反应。

    综上,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原则上来看,对于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悟、去学,直到基本掌握。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完成“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和“行不行”的策略训练。

    当然,陈述性知识是基础必须要通过识记、训练等方式打牢。

    就拿我们语文教学来讲,我们都说我们的课堂时间不够,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把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都同等“灌输了”。我们太习惯于用这种“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脚步死记硬背式地学习知识,既占据了他们的时间又占据了他们的空间。

    我们完全可以把生字词、作者以及文中的陈述性的知识让学生自己理解、学习,我们把集体学习这些东西的时间挤出来去引导学生深入解决“怎么办”“行不行”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学生才是为自己而学,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带入学习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确知识分类,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wv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