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万机于一愿,收千品于十念
三、引导群机入第十八愿
当然,第十九愿也是引导圣道门进入第十八愿的,因为圣道门所修的法,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即“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诸功德”就是三学、六度万行,本来修圣道门就是“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以自己的力量来成佛。
阿弥陀佛为了引导他们离开娑婆世界,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你如果至心发愿,欲生我国的话,临终的时候,我也会来迎接你,依你这样的功德,也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先这样来引导,阿弥陀佛的目的是要他不用靠他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而是直截了当地进入第十八愿,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功德力量。因为阿弥陀佛的功德力量已经圆满了,已经成就了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所以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目的是在引导所有的根机进入第十八愿。
如果能够理解第十八愿是根本愿,而第十九愿是欣慕愿、引导愿,这样的话,万机就通通是一种根机了。《法然上人全集》第135页说:“摄万机于一愿,收千品于十念。”也就是说,阿弥陀佛以第十八愿来涵盖、来救度所有的根机。
根机概分九品,开展下去,九九八十一品,甚至无量品,每一品、每一种根机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通通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摄万机于一愿,收千品于十念”。意思也就是以第十八愿一愿来度尽所有的根机,以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来广救所有的众生。
乘船与游泳喻
依第十八愿而念佛,就是我们坐在阿弥陀佛的愿船当中,任凭阿弥陀佛的愿船从此岸到彼岸。在弥陀的愿船当中,我们只要安分守己地坐着就可以了。
坐在阿弥陀佛的愿船当中,只要专称弥陀佛名,没有种种的条件限制;坐在阿弥陀佛的愿船当中,也不必为阿弥陀佛掌舵、加油、看门、整理东西,通通不用,一概由阿弥陀佛包办。总之,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是自自然然地乘坐在阿弥陀佛的愿船当中,就自自然然地往生弥陀净土。
第十九愿好像是自己要游泳到彼岸,然后祈求阿弥陀佛的救度,他不晓得直接登上阿弥陀佛的愿船,所以他就以他自己的力量来游泳。以他自己的力量,可以从此岸到彼岸吗?根本不可能。因为极乐世界是无上涅槃的境界,以他这种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游泳”力量,根本不可能游到彼岸。
只是由于阿弥陀佛的悲心,也让他能够登上无上涅槃的极乐彼岸。所以,实际上是阿弥陀佛扶着他、拉着他上岸的,如果阿弥陀佛不扶着他、拉着他,他早就沉溺下去了。
所以,在摄生三愿的当机愿当中,第十九愿固然也能往生,但也是靠阿弥陀佛另外的一种善巧方便接引。第十八愿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第十九愿就没有,这个差别就很大。第十八愿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第十九愿也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同样都有“十方众生”,可是这两种众生是天差地别的。
当然,如果第十九愿的众生体会到弥陀的悲心,体会到弥陀的功德,觉悟到自己的发菩提心其实不是真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也不是三轮体空的功德,要回向往生净土是不相应的;往生弥陀净土的正因正业,就在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名号当中,如果能够理解到这一点的话,他就会归入第十八愿。
不管他是上辈、中辈、下辈,不管他是出家、在家,有智慧、没智慧,善人、恶人,清净、不清净,这通通是一种根机,就是第十八愿的根机、第十八愿的“十方众生”。
我们由这些解释晓得,只要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就是乘上第十八愿弥陀的愿船,像我们这样的众生也往生有分。这让我们有希望、有光明、有安慰。
《第十八愿善导释》
未完待续
慧净法师|摄万机于一愿,收千品于十念
慧净法师|摄万机于一愿,收千品于十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