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这句恐怕是最早写木兰的诗句了。既然梅花上的雪可以烹茶,荷叶可以酿酒,桂花可以调羹,木兰怎么就不能承露呢?木兰花的花瓣又长又厚,形如羹匙,花又如杯似盏,就像一只天然的承露杯。用木兰花收集露水,露水染上香氛,饮用此露,何其清雅。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表现的是屈原志向之高洁,用木兰的拂晓清露,衬托他的卓尔不凡。木兰是清贵高雅的代名词。直到如今,木兰的形象仍是高洁清冷的。
而屈原笔下的神仙眷侣湘君与湘夫人,更是赋予了木兰丰富的内涵,把它的意象渲染得飘渺之极。木兰从遗世孑立的承露杯,变成了凄美浪漫的寻爱舟。
湘夫人南下寻找湘君,洞庭湖上是她乘坐的飞龙舟。飞龙舟迎风鼓帆,“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桂树为桨,木兰树为舷,驶过冰一样空明的水面,击起雪花一样的浪。屈原妙笔生花,先是在毫尖捧起了一只承露杯,又打造了一艘木兰舟。从那以后,在古诗词中,凡小舟轻棹,几乎俱是“木兰舟”。凡采莲也皆是木兰舟,“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屈原笔下的木兰并不是今天木兰科的木兰花,屈原说的木兰今天叫阴香,又名广桂。阴香叶子芳香,叶片平滑,叶脉纵向,正可滴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