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酱的干货有点甜~因为读书、实践和总结使我快乐。
这次要和你们分享我总结的关于《运营之光》和《从零开始做运营》两本书的第四篇读书笔记之产品运营。
![](https://img.haomeiwen.com/i5016337/182128fcf3d171af.gif)
特附更多的干货总结链接:
![](https://img.haomeiwen.com/i5016337/7a6c2f03555cb077.png)
产品运营指南
互联网产品价值 = 功能 + 体验 + 用户参与价值
产品运营工作的包含两个关系,产品与用户的关系 & 产品与市场的关系
从产品出发到触达到用户的过程,通常会经历3个环节,分别是用户认知、渠道流通、用户购买。
前两个环节,加上“无形价值”的建设和维护,就是市场部所应该完成和关注的全部工作。
而运营更关注的则是用户转化、使用,还有此后其他用户行为的促进和引导。
一定要试着让70%以上的事情变得对自己是可知可控的,只留下30%的不确定。
-四个基本的工作流程-
1、制定策略;
2、分解、排定优先级、规划;
3、执行计划、达成目标;
4、检验数据、总结、改进。
-如何搭建一款成熟产品的运营体系-
1. 保证基础业务的顺畅运转,流程化;
2. 尽量把“开源”和“节流”变成一些固定动作;
3.确保“最关键用户行为”的发生几率;
4.核心用户的界定和维系体制的建立;
5. 阶段性通过活动、事件、营销等实现用户增长。
-运营的思维模式-
1. 流程化思维
拿到某个具体问题后,遵循以下3个步骤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一是界定目标、结果,二是梳理全流程,三是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
2. 精细化思维
你必须能够把自己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拆借为无数细小的执行细节,并且要做到对于所有的小细节拥有掌控力。
3. 杠杆化思维
需要先做好做足某一件事,然后再以此为一个核心杠杆点,去撬动更多的事情和成果发生。
4. 生态化思维
要搭建一个可良性循环的生态,而能否成功最重要的是,你要能先梳理清楚并理解一个生态间的各种价值关系,或者说,脑子里要先有一些生态的概念和模型。
5. 发散性思维
运营往往需要多个方案,而不是唯一方案。
6. 逆向思维
针对流失用户,应该先做原因分析,而不是直接做用户运营。
7. 结构化思维
不要点对点的解决KPI或老板运营需求,应该全盘考虑。
![](https://img.haomeiwen.com/i5016337/956ae18b8c36cdfb.jpg)
-不同阶段的产品及其运营侧重点-
1. 初创探索期
运营介入,预留运营接口。运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大量用户,而是为将来有一天能够服务好大量用户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
运营方法:选择较为封闭、有限制条件的运营方式,对于早期的种子用户给予各种“无与伦比”的关怀。如“邀请码”,邀请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大V”。
2. 快速成长期
共同特点:开始动用自己一切可见的手段、资源等,借助资源,市场推广,开展各项活动来尽一切可能迅速占领市场。
运营方法:各种渠道的铺设。围绕产品的各种事件和话题的策划。大规模的补贴行为迅速拉动用户增长速度。运营由粗放转为逐渐精细。
3. 成熟稳定期
高度关注用户活跃度,高度关注商业变现路径,保障收入稳定,同时,面向用户的运营也开始全面精细化,保持用户群稳定。
运营方法:品牌形象的树立、用户精细化运营、商业变现。
4. 衰退期
运营方法:更多的关怀用户,做好后续工作,对用户有个交代,或者将现有客户导入其他新产品。
-在三种商业逻辑运作下的互联网产品及其运营的核心能力-
1. 直接面向用户售卖某种商品或服务获得盈利
核心在于,是否能够找到足够好、足够多的商品,以足够低的成本、足够顺畅地将其售卖出去,并确保整体售卖流程的顺畅程度。
运营的核心能力:
+商品和货源的选择和拓展能力
+商品包装和营销能力
+供应链全程服务能力
+品类运营
+商品运营
+供应链团队
+营销团队
2. 免费+增值服务
核心在于,是否能获取到足够多的用户,是否能够让用户对产品形成依赖,以及是否可以更顺利的撬动用户为增值服务买单。
运营的核心能力:
+免费试用用户的获取能力
+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依赖性的培养和把握
+用户日常使用行为到付费服务之间的路径搭建
+最终的增值服务或第三方付费服务的售卖
3. 免费+流量or数据变现 (与商业逻辑2的区别:最后买单者不是用户,而是第三方。)
核心在于,是否能获取足够多的用户,用户忠诚度是否足够,是否能积累下来可以持续带来新流量的数据或内容,是否可以积累下来付费方愿意为之付费的内容、数据或特定氛围。
运营的核心能力:
+引导用户发生特定行为、搭建特定氛围的能力
+持续维系住用户形成用户活跃度的能力
+对于内容、数据和现有重点用户资源等的整合能力
-三种用户行为频次对应的运营关注点-
1. 一次性使用
获客渠道的铺设和广告投放;
销售转化的有效性;客单价。
2. 低频次
渠道铺设、占据入口;
品牌传播、占据认知。
3. 高频次
通过补贴、活动、运营机制、用户引导等各种方式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更多思考如何通过运营撬动现有用户,打通几个“分享”的场景,形成病毒传播和增长。
我觉着,人活着,总是需要先能够打破边界,然后再找到边界。前一个边界是外界给自己设定的限制和束缚,后一个边界,则指的是自己的能力、野心和欲望可及和应及的范畴。打破前者,为的是找到这个世界的丰富和可能性,打开眼界和格局。找到后者,则为的是找到自己个人的局限和使命,获得谦卑、专注与平静。
——《运营之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5016337/f11c5ef5c85b2316.gif)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