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读《我与地坛》

作者: 封锁野蛮 | 来源:发表于2024-07-11 07:06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史铁生(1951~2010),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一个活蹦乱跳的人突然瘫痪,心理上的痛苦是远大于生理上的,史铁生就经历了这样的人生。

        如果说生理上的痛苦可以借助医学来医治的话,那么心理上的痛苦则主要依靠自身,即便是心理学可以帮点忙,也需要患者自身能够想得通。

        史铁生瘫痪以后,经常去的地方就是附近的地坛。因为常去,因为孤独,他仔细观察和品味了地坛里那些他能够到达的地方的所有草木,包括地坛。

        终于,作者的视线注意到了母亲。儿子瘫痪了,母亲的心里有多难受没有人知道,但母亲的伟大就在于她懂得儿子的痛苦,她知道儿子需要时间疗伤,她总是在某个角落偷偷地注视着瘫痪的儿子,发现他无事后,然后悄悄离开。

        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平凡到大街小巷里随处都可以遇见。但也正是这些平凡的母亲成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作者理解了母亲也就化解了心灵上的痛苦,从而注意到了常来地坛的其他人。一对中年情侣不知不觉间成为一对老年人;一个与作者同样年轻的唱歌的人;一个老年饮者;一个捕鸟的汉子;一个女工程师;一个长跑家朋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个人,是我的朋友,他是个最有天赋的长跑家,但他被埋没了。他因为在文革中出言不慎而坐了几年牢,出来后好不容易找了个拉板车的工作,样样待遇都不能与别人平等,苦闷极了便练习长跑。那时他总来这园子里跑,我用手表为他计时。他每跑一圈向我招下手,我就记下一个时间。每次他要环绕这园子跑二十圈,大约两万米。他盼望以他的长跑成绩来获得政治上真正的解放,他以为记者的镜头和文字可以帮他做到这一点。第一年他在春节环城赛上跑了第十五名,他看见前十名的照片都挂在了长安街的新闻橱窗里,于是有了信心。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可是新闻橱窗里只挂了前三名的照片,他没灰心。第三年他跑了第七名、橱窗里挂前六名的照片,他有点怨自已。第四年他跑了第三名,橱窗里却只挂了第一名的照片。第五年他跑了第一名——他几乎绝望了,橱窗里只有一幅环城容群众场面的照片。那些年我们俩常一起在这园子里呆到天黑,开怀痛骂,骂完沉默着回家,分手时再互相叮嘱: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现在他已经不跑了,年岁太大了,跑不了那么快了。最后一次参加环城赛,他以三十八岁之龄又得了第一名并破了纪录,有一位专业队的教练对他说:“我要是十年前发现你就好了。”他苦笑一下什么也没说,只在傍晚又来这园中找到我,把这事平静地向我叙说一遍。不见他已有好几年了,现在他和妻子和儿子住在很远的地方。”


          史铁生双腿瘫痪无疑够遗憾了,而身体健康的长跑家朋友却处处有遗憾。遗憾并不是身体残障人士的专利,人生处处有遗憾。

          作者还提到了一个弱智的漂亮的小女孩,弱智与漂亮并存,世界就是如此不完美,但这就是世界,这就是人生。

        作者还谈到了死亡。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是作者思考死亡的年龄是刚刚瘫痪的时候才二十一岁。大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是不可能思考这样的问题的。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精当的心理描写。我在想,也许就是因为作者常年坐在轮椅上思考,才使他对很多东西有深入的思考。有人说,作家的不幸乃是文学的幸运。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都是经历了残酷的生活然后在人间留下了皇皇巨著。这样的作家随便一搜就是一大堆,这里就不提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读《我与地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oz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