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说汉朝-14 轻松削藩

作者: 云开见月zouzou | 来源:发表于2024-05-21 16:34 被阅读0次

上期我们说到了“推恩令”的原创贾谊,他是何许人也?

贾谊,河南洛阳人,起初是孝文帝刘恒(刘彻他爷爷)时期的一个博士。与现在的博士不一样,当时只是负责掌管书籍文典的一个官职。后来贾谊因表现出众,被升为太中大夫。

贾谊博学多才,汉初经济不振,贾谊向刘恒提出重农抑商,大力发展农业,增加粮食储备,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后来贾谊在著名的《治安策》中提出“割地定制”,与推恩令的内容基本一样。前面大概介绍了推恩令,就是表面上施恩于诸侯王的所有子嗣,实际是逐步削弱他们的实力。

诸侯王不是傻子,大家都心知肚明。汉初政局不稳,刘恒也不敢轻易得罪藩王,所以没有采纳贾谊的办法。

贾谊的故事很长,这里不多说了,他后来是被政敌陷害,最后怀才不遇,抑郁而终。

毛主席对贾谊的才华十分赞赏,他的“七绝.贾谊”的第一句就是“贾生才调世无伦”,夸赞贾谊的才华无人能及。

刘恒没敢动藩王,但他儿子汉景帝刘启竖起了削藩的大旗。刘启采用了晁错提出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由于手段太过强硬,诸侯王纷纷表示不能接受,于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集体造反,引发了“七国之乱”。

刘启一看捅了马蜂窝,也慌了手脚,为平息叛乱,他居然腰斩了巢错,以为这样诸侯王可以息怒收兵。没想到反王们见汉景帝做出了让步,反而认为朝廷软弱可欺,得寸进尺的要与西汉政权分庭抗礼。汉景帝这才下决心武力镇压,最后是周亚夫率大军平息了叛乱。

说到这,我想起了西里安墨菲的一部电视剧《浴血黑帮》中有句话非常哲理“想谈判,要先给对方一拳”,不让对方知道你的厉害,是没有谈判筹码的。晁错也是位大才子,可惜就这么被刘启的天真葬送了。

七国之乱平定后,刘启加强了中央集权,规定诸侯王不能自治其国,无权过问封国的政事,只能按朝廷规定的数额收取该国的租税作为俸禄。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到汉武帝刘彻这辈,诸侯王的势力已大不如前。但在皇帝眼里,诸侯王的势力越弱越好,没有最弱,只有更弱。主父偃是标准的政客,也是政治投机者。前面巢错已经用生命为削藩奠定了基础,现在刘彻又如此强势,主父偃只需看准时机将贾谊的“割地定制”换张皮,便推出了削翻大计“推恩令”。即为领导解决了和平削藩,博得赞赏,又修理了藩王们,给自己出了一口恶气,玩的漂亮!

主父偃用推恩令摆了各诸侯一道,稍加舒展,但老家齐国的旧帐还没算,必须杀回去一雪前耻。主父偃在复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将被仇恨埋葬。

相关文章

  • 纸上谈兵害了他

    晁错是汉景帝时大臣,一心补缀乾坤,景帝面前大谈特谈削藩,即‘削亦反,不削亦反’,景帝同意了削藩。晁错吃柿子捡...

  • 晁错削藩

    自古至今的仁人志士,总是陆续地命丧于君主无情的屠刀之下。如秦国的商鞅、汉代的晁错、明朝的于谦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

  • 削藩之祸

    这一个多月以来。 讲了一些明朝的重量级人物 说句实在话, 我所说的那些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真的都是很重要的, 其中有...

  • 晁错削藩

    汉景帝继位后,也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治理国家。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挺有才能大家都...

  • 晁错削藩

    晁错,能言善辩,儒法兼备,个性刚烈,《史记》中说他“为人峭直刻深”,汉文帝时任太子家令,辅导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被...

  • 破!

    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鉴于叔叔朱棣势力太大,威胁君权,便想削藩。削藩的消息传到燕京,朱棣装病,在家装疯,以麻痹皇帝。...

  • 读点资治通鉴(53)“大冤种”晁错,削藩失败却削掉了自己的脑袋

    近来在《资治通鉴》读到了晁错,说起这位,最鲜明的标签莫过于汉景帝时期主张“削藩”。 其曾先后向文帝与景帝提出削藩,...

  • 天下第一阳谋“推恩令”心理启示:寻找对策学习主父偃而不是晁错

    如果问天下第一阳谋是哪一个?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是汉武帝时期搞的削藩“推恩令”! 削藩是指皇帝削弱诸侯藩王...

  • 晁错之死(阅读笔记:《史记》人物资料)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赵等六国诸侯发动叛乱。因为此前晁错提出《削藩策》,与汉景帝谋划削藩,所以七...

  • 漫步青春|削藩策

    备注: 本文参与#漫步青春#征文活动,作者:叶升平,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 题目: 削藩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姐说汉朝-14 轻松削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sa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