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万卷好书读书会萌芽 日更100天俱乐部
常回家啃啃,正在毁了父母的生活

常回家啃啃,正在毁了父母的生活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19-06-01 20:24 被阅读63次
常回家啃啃,正在毁了父母的生活

常回家看看,是父母对儿女情感的期盼。

常回家啃啃,是儿女给父母甜蜜的负担。

为儿女无限的付出,毁了父母的晚年

安徽有位老人乘车到南京,在地铁站迷路了,民警问他要到哪里去?他说老婆在儿子家,来找她。于他忘记了儿子家在哪里。民警在他口袋里摸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南京的电话号码。打通电话后,老头子听到老婆的声音,哭了起来说:“老婆,没有你,我活不下去。”

我的周围有许多老年夫妻,为了帮儿子带孙子孙女,五十多岁就分居两地,把不会做饭洗衣服的老头子留在家里,默默忍受着孤独寂寞。那些分居的老人,家里没有说话的人,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容易患老年期抑郁症,甚至提前老年痴呆。

父母无限的付出,毁了自己的晚年幸福。

给子女适当的帮助,能得到子女的感激,一味地付出,会使他们觉得理所当然,一旦减少或停止帮助,反而会心生怨恨。

妈妈做好饭,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儿子盛好饭,叫儿子吃饭,而是自己先吃了起来。儿子从房间里走出来看到桌子上没有自己的碗筷,怒气冲冲地说:“我的饭呢?”妈妈说:“你已经十岁了,不会盛饭时我帮你,会盛了就得自己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难题自己解决,可以依靠父母,但不能依赖。

父母为什么活得累,职场上有退休的年限,帮助儿女一辈子无法退休。

有个公益广告,儿子小时,妈妈认为儿子长大就有福了。儿子长大,毕业就业了,妈妈认为儿子结婚就有福了。儿子结婚生了孙女,孙女说:“奶奶,等我长大,你就有福了。”

父母的无限付出,等到有福遥遥无期。

常回家啃啃,毁了儿女的成长

11岁的盲童每天“独自”上学,上了热搜。高雅先天失明,每天368米的上学路程,有96级台阶,还得过马路,她要走15分钟。她不知道,每天“独自”上下学,都有妈妈不远不近地默默陪她走完。过马路时,妈妈会用身体替她挡车流;遇到困难,妈妈总“冷眼旁观”,但也会在她多次尝试无果后,找来路人帮忙,还会帮她总结经验……妈妈说:“我们总有一天会离她而去,她必须从小学会独立。”她成了班里最自信的孩子。

自信的孩子会自立,会有勇气面对一切风雨。

被父母包揽一切的孩子,遇事只会向父母求助,活到四十岁也是没有家庭责任感的妈宝巨婴。

小俊是二表姐的独生子,婚房的贷款由二表姐夫妻还,儿子一家的一日三餐不用付伙食费,孙子的学费、兴趣班培训费由爷爷奶奶承担。他结婚后与结婚前没什么区别,打游戏,看电影,旅游一样也没少。去年借了高利贷参与传销组织,不仅抵押掉了自己的婚房,还被高利贷追债,只能逃到我家躲了起来,工作丢了,妻子离了,骗儿子出差在外地,觉得无脸见父母和儿子。

一个肩膀上从来没有压力的人,怎么会有责任感。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男人对自己都不负责任,如何能对家庭负责任。

社会不是你妈,不会处处惯着你。

幸福不是来自儿女,而是自我安排

北京101中学陈司寇老师,94岁时说,“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每周子女们都来看望我,我要求儿子不用每周都来,两周来一次就行。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读书看报看电视散步做家务,保持自己不紧不慢的节奏,不需要子女来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

常回家看看,是年老的父母情感的期盼,是寂寞生活的慰籍,是自我价值的彰显。

生活中的一切都已经远去,只有子女还在。当生活中只剩下儿女时,儿女成了他们和这个世界的唯一联系。

我妈脑梗后坐在轮椅上,每天坐在门口看着路口,每周我回家去看她,帮她洗头洗澡,和她聊天,告别时她总是说:“明天你再来”。恨不得我天天去陪她,因为她已经被世界隔离在外,只能紧紧地抓住儿女。

儿女有儿女的事业,儿女的家庭,不可能天天陪伴。所以父母应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有爱好,有老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切不可自己割断与社会的联系,把心思全栓在子女身上,,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应该合起来是我们,分开来你是你,我是我。

父母子女相处最舒服的方式是双向付出

父母宠爱子女的方式是放手让子女成长。

有位妈宝女,怀孕后听到妈妈说只服侍一个月子,非常恐惧,在月子里几乎没露笑脸,赌气从早到晚自己带孩子,用自虐的方式累垮自己逼爸妈自责,但一个月的劳累,反而清醒了,认识到做母亲应该承担的责任。通过自己带孩子,发现了自己身上意想不到的能力。

再也不晚睡晚起,伤春悲秋,而是有规律地早睡早起,睡眠质量提高。

再也没有拖延症,数不清的生活琐事逼着快马加鞭。

再也不敢偷懒,为了不使自己和社会脱节,碎片化时间用来学习,考证。

理解了妈妈的小题大作,孩子的小感冒也是头等大事。

理解了爸爸的行动缓慢,孩子的晃晃悠悠学走路也是耐心无限。

盲童的独自上学,也是妈妈的放手。

父母适度退出,是一种理性的爱。儿女长大了,必须自己面对生活。

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让父母放心;是手把手教父母成长,让父母跟上时代步伐。

鼓励父母走出去,看得多了,眼界就开了,心胸就广了,再也不会只关注在儿女身上,而是重新学会好好爱自己。

扔掉他们的老人机,换上智能手机,教他们发微信,美图秀秀,通视频,抢红包,让他们可以一机知天下,还可以随时关注儿女动态。

有个老太太名叫姜淑梅,年近六十还是文盲,为了和儿女通信,在孙女的帮助下扫盲,在女儿的指导下写自己的故事,十年后,也就是70岁那年出版了自己的书《乱时候穷时候》,从此看书、写字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并且和儿女也有了共同语言。

儿女和父母成了共同成长的伙伴和朋友。

常回家啃啃,是父母单向的付出,是儿女无穷的索取。

父母适当的放手,是儿女成长的契机。

儿女传授的新知识,是父母前行的拐杖。

最好的爱不是放在面上,而是放在心里。

儿女有儿女的事业,父母有父母的生活,平时常联系,遇事互相帮,有距离的亲密,这样才是健康的母女父子关系,不要把常回家看看异化成常回家啃啃。

相关文章

  • 常回家啃啃,正在毁了父母的生活

    常回家看看,是父母对儿女情感的期盼。 常回家啃啃,是儿女给父母甜蜜的负担。 为儿女无限的付出,毁了父母的晚年 安徽...

  • 虎言胡语·啃啃舔舔歌

    啃啃啃,啃啃啃, 啃啃啃啃啃啃啃 舔一舔,舔一舔 舔舔啃啃啃啃舔 啃啃啃啃舔舔啃 舔歌一曲 好欢好歌好好啃 ...

  • 小兔啃啃啃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她叫啃啃啃。 有一天她上山去砍树。 可是呢?她发现树太大了,根本砍不动。于是,她就吃了一个大萝...

  • 啃老,是权力也是义务

    《奇葩说》辩题:毕业后,生活拮据,父母愿意被我“啃老”,我要不要啃?看到正方赢了,我欣慰的笑了,牵着老妈的手:老妈...

  • 啃啃柠檬

    寒风刺骨的晚上,丽贝卡是一步步走回来的,脑子里充斥着卡塔尔的身影,心理就像硬啃下一个没熟透的柠檬一般!悄无声息的他...

  • 如何疏导孩子的焦虑情绪

    一、孩子为什么会啃指甲? 在心理学上,啃指甲这个行为跟压力、焦虑情绪有关。 有些父母为了帮助孩子纠正啃指甲问题,采...

  • 虎言胡语·一根骨骨足以慰虎生

    虎虎啃啃 左啃啃右啃啃 啃出快乐的狗生 虎虎舔舔 前舔舔后舔舔 舔出狗生的本生 虎虎吃吃 民以食为天 狗以啃为生 ...

  • 生活随笔:啃老是个社会话题度把握好了何尝不是一种情感上的慰藉

    01 啃老说得是成年以后的子女与父母之间分割不清的经济、生活、情感纠葛。啃老按社会话题来说算是一个带点贬义的词。 ...

  • 重庆陶妈妈秘制鸭掌

    ❤【香辣鸭掌秘制中】我们就爱“啃”“啃”“啃”越啃越有味儿~越啃越过瘾儿

  • 《奇葩说》啃老话题触动我心

    追了《奇葩说》这么久,最触动我的辩题就是第六季11期的“毕业后生活拮据,父母愿意给啃老,该啃吗?” 看过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回家啃啃,正在毁了父母的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tz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