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334394/c34c43fadb27319f.jpg)
每年两会,教育都是热点话题,代表委员们都会提出很多意见建议。
作为一位教育从业者,每天早晨都瞅几眼,看看代表委员们提了些意见。
有些意见建议挺好,甚合吾意。
也有一些意见建议虽然吸引眼球,感觉不太靠谱,估计很难变现。
昨天,有位委员提出,建议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的必修课地位。
具体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
委员说了一大堆理由。
一是为了学英语,学生和家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金钱,委员没说,我说的)。
二是英语没那么重要。翻译机和智慧手机上翻译软件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翻译职业位居即将被淘汰职业的前10名。
三是把英语的地位降下来,学校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些音体美之类的素质教育课程。
估计会有很多专家不同意该委员的说法。
我也觉得不太是那回儿事。
其实,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学英语就是最头疼的一件事儿。
原先学校不开英语课,初三下学期,因为考高中要考英语,我们才开始学习。
农村学校,原先就没有这方面的教师,学校请到一位高中刚刚毕业的女同志,负责教我们,还安排一位学习能力较强的物理老师随我们一起学习,然后回头去教初一。
学得很艰苦,很困难。
很多同学,包括随我们一起学习的物理老师,都是在英语单词后面注上汉语读音,皮袍,椰肉,特猫肉,都是些很生活的东西。
音标音节一些很基础的东西没打下好基础,没开好头,没起好步,为日后的英语学习挖了一个很深的坑。
后来英语越来越重要,英语学习也就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儿。学着越累,越不乐意学;越不乐意学,学得越累,恶性大循环。
读大学选专业,看看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挑了个没说英语的。只是简章上没说而已,英语当然是必修课,而且分量很重。
读完大学,没有继续读研。家庭状况不好,需要尽快就业挣钱养活自己是主要原因,头疼英语也是个重要因素。
如果当年英语学得好,很可能现在就生活在另外一个城市,娶一个更漂亮的媳妇。
当然,人生无数可能,现实只有一种。
顺便说一句,虽然学得很吃力,当年还是勉强通过了四级考试,算是超水平发挥。
回过头来再看看委员的意见建议。
英语学习确实花费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学什么都花费时间精力金钱,不仅仅是英语,关键是该不该,值不值。
问题在第二条,学英语有没有用。
虽然学得很累,学的不好,之后用的不多,但感觉学好英语还是很有用的,很后悔当年没下功夫学好英语。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工具,很基础的东西,这种沟通交流,不是翻译机和翻译软件能完全解决的。
国家课程设置,应该是考虑了这方面的问题,经过了过充分论证的。
最近经常看一些国外的片子,最头痛的就是语言问题,很多经典大片看不出经典在哪里,问题就出在语言上。
虽然学得不好,也能偶尔听懂只言片语,屏幕打出的中文字幕明显不完全靠谱。
有时候想,如果英语水平和汉语一样,看这些大片肯定很爽。
当然,本同志汉语水平也凹。
至于取消英语,孩子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学习音乐体育和美术,只是理论上的想象。
这,或许不需要解释。
小三科的教学安排,上级明确规定,不是没有安排,而是不落实。
时间不是问题,落实才是问题。
禁止参加非官方组织的英语考试,又不是违法活动,为啥要禁止。
前段时间,我们这里公布了一条消息,是部分道路更名的告示。
今天看到一条抖音,一个很漂亮的姑娘说,某某路改名为某某路,我不同意。
很多网友在下面留言,我也不同意。
同意不同意,人家都改了。
从常识上讲,估计该委员的这条意见建议短时间内不会变为现实。
还是建议孩子们好好学好英语。
很重要,很必要。
当然,也要学好音体美,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草于2021年3月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