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史札记与经典解读散文哲思
《道德经》新注(第五十七章)

《道德经》新注(第五十七章)

作者: 沉醉的文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2-04 12:03 被阅读21次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治国要用正道,用兵可以用奇计,只有无为才能守天下。我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天下的禁忌越来越多,百姓就会越来越穷困,百姓的投机方法越来越多,国家就会越来越混乱,百姓的心机越来越多,奇怪的事物也就越来越多,国家的法律越来越严密,那么犯罪的人同样会越来越多。所以有“道”的君主会这样说“我无所施为,百姓会自我教化,我不盲目行动,百姓自然安定,我不随意搅扰民众,他们会自然富足,我无欲无求,百姓就会回到自然纯朴的状态。”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正”乃“政”也,国家是民众为了保护自己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产生的,政府是百姓为保护自身的权利而产生的,绝不是什么阶级斗争的结果,所以,国家的存在价值在于服务于百姓,而不是百般压榨他们,一个合格的政府一定是呵护百姓的,绝不会用谎言,欺诈和暴力等手段来维护即得利益。“以无事取天下”,不扰民,不欺民,不砸别人摊子就是无事,无事则民自安。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如果国家的禁令太多,那么百姓的经济自由会减少,经济来源就会随之减少。比如,汉武帝将盐铁产业收归国有,并且将全国的商品流通渠道也收归国有,成立了历史上最早的供销社,不允许私人进入这些行业,所以到了他晚年的时候,农民己经穷到买不起铁制农具的程度,生产力一度下降到西周以前的程度,这才有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国家的禁忌太多,百姓中就难免会产生僻如盐贩子,烟贩子,造假者等等一些铤而走险的人,混乱也就随之而来了。比如,唐代的黄巢,明代的张献忠原本就是私盐贩子,就因为他们的行为触犯了朝庭利益,于是由最初围堵截升级为大规模的战争。同样都是卖盐,凭什么你就是合法的呢?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越是想方设法围追堵截,各种新的奇思妙想越是层出不穷,永远都没有尽头。

    “法乏滋章,盗贼多有”,为了控制民众,国家的法律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密,甚至严密到了密不透风的程度,于是连漏网之鱼都没有了,犯罪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比如的商君之法就规定乱扔垃圾的人就要被砍手,在街头私仪朝政的人就要被斩首示众。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人在出生的时侯是无知无欲的,不知道什么是事非,不知道美丑,更不知道高低贵贱,随着生命的成长,人的分辨能力也渐次而高,于是女人要争宠,男人要争权,挣钱,这样的世界怎么会有安宁呢?

    所以有“道”的君主,不去限制百姓的经济自由, 从不让民众知道财富的重要,所有人都不去追逐财富,当然是自富。君主从不用仁义道德来限制民众的思想自由,民众自然回到自然的状态,这就是自正。君主从不去教化百姓,从不让他们有分辨能力,百姓会回到无知无欲的状态。君主不去追名逐利,百姓自然也会视名利如粪土,这样的天下难道不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新注(第五十七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ep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