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史札记与经典解读哲思
《道德经》新注(第三十七章)

《道德经》新注(第三十七章)

作者: 沉醉的文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1-12 12:20 被阅读50次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不强作妄为,但天地万物又来源于它,因而它又是无所不为的。君主如果做到无为而治,那么万物就会自我生成,自我化育。如果有人要人为改变万物的生长过程,那么我将用朴实无华的“道”使他安定下来,用“道”来化解他的私欲。没有了私欲则万物回归于自然。天下也就安定了。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任万物自生自化,生老病死,但万物无不从“道”中获得生命和情状。如果君王能持守天“道”,行无为之治,不去人为地干涉万物的生长,万物自然会自我化育。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化而欲作当然是指人为的干预万物的自我生长,想要万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发育生长。无名之朴就是指无名无状的“道”,只有让人效法“道”才能消解人的欲望。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道”原本就无知无欲,无爱无恨,所以只要人能效法天“道”,自然会回到无知无欲的状态。

“不欲以静,天下将定”,没有了欲望,自然也就没有了人为的干预,天地万物自然会回到它们自然的状态。

本章充分体现了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它要求统治持守天“道”,能够实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道”无为“德”无不为,王无为则“德”天下,他警告那些统治者不要胡作非为,不要干扰百姓的日常生活,不要随意制定政策来约束和管教他们,不要用严刑峻法来伤害他们的身体。另外,老子还指出君王的欲望和冲动是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例如,秦始皇想要统一天下,想要天下所有人成为他的子民,不惜生灵涂炭,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仅在长平之战中就一次性坑杀四十万赵军。统一后,为确保大秦帝国万世长存,他下令禁止私学,随后又下令“焚书坑儒”,他还制定严酷的刑律,动辄残之于民,比如,他规定凡是私仪朝政者一律斩首,所有的这一切就只为满足他一人之私欲。

事实上在老子生活的那时代,社会己经动荡不安,他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总结出了天下大乱的原因,他希望那些君王们都能取法于自然,还民众一片安宁的天空。

相关文章

  • 《道德经》新注(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

  • 共品道德经(八)

    上一节读完了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这一节回过头来,品读第三十七章。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原文版...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三十八)不欲以静,天下将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解读。 上章回顾 上章讲了...

  • 《道德经》新注(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上,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气。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无欲以静天下自定

    走马观花道德经(37) 37.道德经第三十七景点——无为之门 第三十七章 无为又能无不为 道常无为, 而无不为。 ...

  • 《老子》新注第三十七章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

  • 初识《老子》第37章

    第三十七章四十九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王侯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

  • 简单不简单 DAY 260

    成长篇 第三节 话说道德经(三十八) 大家好,欢迎来到简单不简单,每日生活分享。因为《道德经》的第三十六,三十七章...

  • 《道德经》新注(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

  • 《道德经》新注(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新注(第三十七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oq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