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来,我们都认为快乐是求来的。其实快乐来自于一个知足与善良的心。
越求,失去的越多,越不求,拥有的越多。当我们求利时,正说明我们缺少福报,缺少快乐。就好像打广告一般,每个商人都想去宣传自己的品牌。当然,打广告也是属于自己的一种福报的外在体现,没有福报就算打广告别人可能也不会在意。所谓的知名度,其实也是需要过去培很多的福,栽很多德,不然无缘无故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成“暴发户”了,切不可贪心。我们不如学学“文财神”范蠡,压根没把钱当回事,施了又来,来了又施,可见,是钱追人,不是人追钱。
譬如我们都吃过的豆瓣酱老干妈一样,是一位低调的老奶奶创办的,再平凡不过,可为啥她能把豆瓣酱做的这么大,知名度这么高?其实我觉得并不是打广告,而是她的真诚、朴素,讲信用。不贪、不求。福报自然来,若是人要贪,要求,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是福报不足导致自己很痛苦,要么就是累死累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却失去更多,人格也降低了,信用也下降了。为啥?人若一贪,就不会管质量或是安全不安全了,只在乎“产量”。
打个比方吧,某位传统手工工艺者打造一样工艺品需要两个月,可是这样工艺品售价能卖5万元,某个加工厂加工类似的工艺品需要两天,全是机械自动化,每天也都不停地加工。可是,这样工艺品售价只能卖500。这也是借事说理,不可钻牛角尖。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容易产生相反的效应。譬如过去传统的事情,在今天会特别宝贵,就好比机械表和电子表一样,电子表刚出来的时候多稀奇,但现在几块钱甚至就能买到。机械表的价格还是远高于电子表的。
处于不同的环境,或时期,或资源的因缘不同下,一件事物的价值也不同,这更多取决于众生的“分别念”。分别念不仅是由于自己,更是众生共业,外缘推动的促进形成的一种执着。其实这种分别念一直在变,一直随着新的分别念的产生而被淘汰。贪心使一件事情成熟非常快。例如“流行、火、潮流”等词。而是一种必然的事,“共业”也是如此。一样新事物的产生,就会令众生疯狂一段时间,一旦这个新鲜期过后,就会觉得异常空虚,无聊。不得不寻找新的“乐趣”。这就是我们看今天的生活如此“多娇”。但事实是,我们的心灵没有任何的快乐可言,绝大多数人要么就是一生都在追求一种乐趣,要么就是追求多种乐趣。
但真实的快乐,是恒久的,是持续性的。并不是像小猴子摘玉米一样,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我们都把快乐期待在明天,说明我们正缺乏快乐,相反我们快乐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例如打游戏,听音乐,看小说,旅游。但这些快乐都像催化剂一样,暂时看起来很快乐,实际我们离开这些非常痛苦,无聊,甚至觉得除了这些生活好像没什么意义。
放得下,才看的远故从古到今,很多人都会树立一个“伟大的”理想。活在理想中,的确是快乐的,因为很有崇高感,充实感,不至于沉溺在快乐中失去方向。这也是我们需要富足精神的理由。放下,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了,而是少一些执着,多一些智慧,少一些自私,多一些无私。放下了,反而更坦荡,更畅快。
一个习惯了热闹的人来说,安静对于他来说是痛苦的。一个习惯了宁静的人来说,热闹对于他来说是放逸的。因人而异。但真相是,宁静令人心灵欢喜,令人滋长智慧,如果太喜欢热闹,无疑会很痛苦,因为,人的一生,绝大多数时光都是自己一个人,即使是挚爱的父母,我们也不会一直都在他们身边,人有很多事要做。是不是喜欢宁静的人就不开朗了呢?不是的,相反更喜悦,很热情。因为他的情绪很稳定,不会有太大起伏,但如果我们不修行就不一定了,我们会有小脾气,今天心情不好了板着脸,明天心情好了嘻嘻哈哈。
吝啬就痛苦,布施就快乐;生气就痛苦,大度就快乐;贪婪就痛苦,少欲就快乐;邪恶就痛苦,善良就快乐;执着就痛苦,放下就快乐;占有就痛苦,放手就快乐;自私就痛苦,无私就快乐;傲慢就痛苦,谦卑就快乐……痛苦与烦恼,其实都是自找的,不如做个快乐的人。“快乐”,不需要向外找,更不需要期待明天,渐渐地坦荡,离开狭隘,离开自私。生在娑婆客,谁能不染污?自知娑婆人,力去心污垢。
当我们特别在意一件事物时,八层是“业障”现前了。因为世上本无事,实在是我们愿意做这个“庸人”,以苦为乐,把本来不重要的事看的很重要,害的别人也跟着我们一起在乎。这也要好,那也要好,徒然劳累一场空,为此“空”还徒添不少罪业,可怜。的确有些事很重要,例如“亲情、爱情、友情”。正是重要,才要放下自我,不与他们争,不与他们抢,都是自己的父母亲人,怎么忍心去和他们瞎折腾下去?譬如张三看见李四学习好了,羡慕,小红看见小丽特别漂亮,嫉妒,小强看见小明买了新车,两眼放光。可是事实是,都是兄弟姐妹,却在乎这点事情,要随喜他们啊。别人越快乐我们越开心。不求不比不争。天下谁能与之争?不仅不与他们争,还要去成全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发愿让别人受过自己的恩惠,还要生生世世都能利益他们。这是自己的父母亲人啊,看见她们快乐,吾心甚慰,待到自己成佛成菩萨,还得再来帮助他们也成佛,此方是快乐、圆满、吉祥、极乐、大爱。这样,才有意义嘛。
是你的,终归逃不掉,不是你的,求了,没准还造业。谁愿意拿这个烫手的山芋?想要福,布施就够了,想生善趣,行善就够了。简简单单,何必执着,在乎这个在乎那个,啥时候到头?凡是事,看轻松,凡是人,皆需爱,凡有利,皆需让!我们就是要跟自己过不去,因为,自己的贪嗔痴慢疑,才是我们最大的“大敌”。爱跟别人过不去的人,别人肯定也喜欢跟他过不去……不如学习弥勒菩萨“大肚能容天下之事”。慢慢地,我们这小肚,也能容点事了。
人生就这么几十年,我们还是“饶过”自己,别没事给自己找罪受,执着名与利,执着爱与恨,执着得与失。放下,何尝不是重头再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