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新家园给写作留一小块净土简书选评文章
第二章 春秋无义战25‖邯郸之战:一场输了“国、王、将、相”的战

第二章 春秋无义战25‖邯郸之战:一场输了“国、王、将、相”的战

作者: 莫小谈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10:55 被阅读1423次

公元前259年10月,因赵王反悔,拒不履行“长平之战”后与秦国议和时的割地承诺,秦昭襄王勃然大怒,令五大夫王陵率大军数十万,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邯郸之战,历时三年。直至前257年12月,魏、楚联军抵达邯郸援赵,才解赵国之围。楚魏赵三国联军一共抗秦,先后诛杀秦军30万,阻挡了秦王东进的步伐。

邯郸一战,使秦国国力大减,是一次“国、王、将、相”皆输的战事。

为什么说“输了国”。说秦国输,首先要看这次战争的起源。长平之战,秦军在白起的率领下斗志昂扬,气势汹汹,本可以一鼓作气灭掉赵国,但秦王听信丞相范雎之言,准赵国割六城求和而退兵,贻误了东出的战机。

而赵国则以“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为由,联合东方六国共同抗秦。致使邯郸一战损兵折将30万。这是一次国家战略上的失败。

为什么说“输了秦王”。秦昭襄王在邯郸之战中,充当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在将相之间,秦王毫无“帝王权术之能”,一味听信丞相范雎的谗言,让一个“睚眦必报”的范雎在朝堂上尽情演绎,污蔑忠臣,致使将相失和。

特别是“赐死白起”的诏书,令全军将士心寒,故消极作战,并以此来证明武安君出战之前的预言——赵国不可战胜的观点。

这一点绝非臆测,有“王龁见郑安平兵败而不救”为证。王龁是谁?白起的左膀右臂,以白起马首是瞻。当时郑安平战败向王龁求救时,王龁肯定在想,去你个瓜儿子,就冲着你是范雎的走狗,我也不会出兵救你。

结果郑安平兵败。

为什么说“输了白起”。《大秦帝国》将白起“拒不领诏”的原因渲染成“长平之战”秦王的“无字诏书”,以及对赵国夫人的愧疚。这一点没有史料支持。我更愿意理解为,晚年的白起因长年“战争杀伐”而顿生的“良心”发现,是其“放下屠刀”的顿悟。

这才更能诠释武安君“英勇盖世”的征伐生涯。无论怎么说,白起在邯郸之战过程中,被秦王赐死确是不争的事实,武安君输的是整个生命。

为什么说“输了范雎”。范雎一世聪明,为秦王效忠尽责,向秦王进献“远交近攻”方略,罢太后而逐四贵,强化了王权,成就了秦王的帝王霸权。但是“大才能”的背后,也难逃“小人”的称号。

范雎入秦数十载,除了王稽、郑安平外,并无其他的心腹之交。面对军人集团的威胁,他决意反击,派亲信郑安平率军增援前线。

范雎天真地认为,只要郑安平能拿下邯郸,白起一党必士气全消。但,天不遂愿,郑安平降赵。之后另一个亲信河东郡太守王稽在独自守城的情况下,因被告通敌而诛于咸阳。范雎受到连累,被免去相国之位。

秦军邯郸之战,全面溃败,损失白起、范雎、司马梗、郑安平、王稽等多名军政要员,使秦国国力匮乏,人才凋零,多年而无大作为。

一场于国、于王、于将、于相,皆为失败的战争,它想不入史书都难。

为祖国之统一大业,长平及邯郸之战,仅两次战役而导致中华民族死伤数十万。这数十万古时同胞的名字无人知晓,但终究化为中华民族之魂,永为世人传颂。

相关文章

  • 第二章 春秋无义战25‖邯郸之战:一场输了“国、王、将、相”的战

    公元前259年10月,因赵王反悔,拒不履行“长平之战”后与秦国议和时的割地承诺,秦昭襄王勃然大怒,令五大夫王陵率大...

  •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争。

  •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无义战”,应该是我能想到的最简单粗暴但是最精辟的定论了。春秋时期列国的表现,尤其是政客们的言辞,几乎无一例外...

  •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无义战,春秋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由于西周末期由于王室衰微,各诸侯的势力壮大起来,原有的周礼的制度秩序被破坏掉...

  • 《 秦晋殽之战》之正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所以,秦晋殽之战是诸侯秦晋自行发动的战争,本质就是秦国和晋国之间...

  • 20/09春秋无义战,但却有义举

    “春秋无义战”,是孟子说的。通过读《史记》,感到春秋虽然无义战,但仍然有一些信义之举。 首先,诸侯发动战争的目的,...

  • 春秋无义战(二)

    春秋初期的形势春秋初期的形势 春秋这个时代得名于孔子编订的鲁国史书《春秋》。孔子希望通过编订史书的形式“上明...

  • 春秋无义战(三)

    天子没了威严 1.“郑伯克段”,这让孔子很难办 《春秋》开篇记载了“郑伯克段于鄢”,算是春秋开始。短短六个字却...

  • 春秋无义战(一)

    一、何为义战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孟子的意思很...

  • 读《秦巴明珠生态安康》——“历史建制”篇有感。(古体)

    安康史话(陕西安康) 帝禹分封梁州间,庸王统领几多年。 夏商西周数百载,春秋无礼战国乱。 春秋战国无义战,西城无定...

网友评论

  • 少年tell:两点看法不同
    1、白起拒不出战邯郸,我觉得是因为气不过赢稷听信范睢言,长平之战后退兵,加之年纪已老,本就变得有些固执,此时的武安君早已丰功伟绩,确有居功自傲的趋势。
    2、白起之死必然,范睢虽是小人,但白起长平之战后确对赢稷早有不满,赢稷更不会放过他,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做相国的可能还能保命,但武安君这样功高盖主还掌握兵权的,基本没有生存的可能,像王翦这样的功成身退实数少数,除非遇到赵匡胤那样的君主,来个杯酒释兵权。
    莫小谈:@少年tell 专业回复,谢谢赐教。希望常探讨。
  • 牛舍:你们聊,牛舍坐在沙发上先看看:whale2:
    莫小谈:@牛舍 欢迎牛大叔光临
  • 孤瞳:👍👍👍👍
  • wan208:何谓“义战”?请解释。
    孤瞳:@青林子 你说的自有你的道理,但你不能下结论这就是合理的战争,如果让你回到那个年代,让你成为两脚羊,让你成为易子而食的父母,让你成为坑杀数十万战俘的侩子手,你就不会在这里高举战争的旗帜了。
    wan208:@孤瞳 为了生存,为了活的更好,在哪样的时代里,人类只有通过争夺才能使自己更安全。你觉得春秋诸侯之间能比有战争手段更快更好的手段吗?一个国家遇到荒年,人民马上要饿死了,只有马上通过侵略战争才能得到粮食。你饿三天看看,到那时,你就是一头野兽,什么仁义,什么真义,通通的只是笑话。
    孤瞳:@青林子 春秋无义战这句话您听过吗?春秋都是诸侯之间的杀伐,说白了就是骨肉操戈,同族相残,没有正邪之分,都是不义的战争
  • 随缘青青:一场于国、于王、于将、于相,皆为失败的战争,它想不入史书都难。想忘记也难,因为有春秋莫小谈👍
    黄淮雄风:@随缘青青 战争只是解决了一些当时社会发展的问题。社会要进步,利益格局要调整,必然会产生矛盾,矛盾不可调和就会激化,就会引起战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春秋无义战,故有社会生产力地下使然,也与奴隶制社会制度本身有关,至于历史人物,谁都逃不过局限。
    随缘青青:@青林子 你认为是战争让人类得以延续?
    wan208:@随缘青青 更快更好更强,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战争也是,他创造了人类更好的文明,淘汰了弱者,没有战争,人类早灭绝了。

本文标题:第二章 春秋无义战25‖邯郸之战:一场输了“国、王、将、相”的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ff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