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西方经典学习群》散文文艺调频
看柏拉图教我们如何成就幸福人生

看柏拉图教我们如何成就幸福人生

作者: 虚室生白Rio | 来源:发表于2017-11-09 16:39 被阅读115次

    1.

    读会饮篇后面,苏格拉底说要从对爱各种类型的美(相),上升到发现美的汪洋大海(质),发现一种唯一的知识,以美为对象的知识,从个别的美,上升到爱统一的美。也就是说从到爱美的形体,到爱美的行动,再到爱美的知识,最后从知识达到那种关于美本身的知识,于是终于认识那个本身就美的东西。

    从观察美的东西开始,抵达爱之学问的结尾,会发现一种无比其妙的美者,即美本身,这种美本身是永恒的,不驻相,不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是永远唯一类型的东西,其他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以某种方式分沾着它,当别的东西消灭的时候,它却无得亦无失,始终如一。那这跟爱的主题又有什么关系?

    2.

    苏格拉底阐述说,爱所向往的是自己永远拥有好的东西,换句话说爱也必然是奔赴不朽的,那么用什么方法不折不挠的进行这种所谓爱的活动。答案是在美的东西里面生育,所凭借的美物可以是身体,也可以是灵魂,因为爱的目的,在于在美的东西里面生育繁衍。可是这种爱,这种盼望的原因何在?让我们甘愿陷入急于生育时的那种烦躁不安,神魂颠倒的状态。

    我们这些幻灭的东西,都在力求达到永远存在和不朽,而要达到不朽,得凭“生殖”,以新代旧,这都是对不朽的一种追求。

    例如,肉体、灵魂、性格、癖好、情绪都是变幻的,甚至知识也在不断的生灭,我们专研就是追索已经失去的知识,用一个想法来代替已经离去的知识,使得前后知识维系住,看起来像是原来的知识。这种对知识的专研和传承伴随着知识的不朽。

    生物珍惜自己的后裔,这种锲而不舍的追求和爱是伴随着不朽。

    往大的讲世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要求流芳百世,即使倾尽所有也在所不辞,这也是对不朽的追求。

    往小的地方讲,我们很多人追求养身,希冀永远保持健康、年轻,即使我们不承认,我们潜意识里也是想永远留住青春,也是在某种方式上想要追求不朽。

    3.

    如何成就真正的不朽?

    认识拥有那本身就美的东西,而值得颂扬的爱,有助于我们上升到这样的美本身,这就是会饮篇中“爱”与“美”之间的联系,换句话说,美是爱的目的,这种美本身是一种不朽的美,发现这种美本身,让我们成就真正的不朽。

    如果说,爱让我们奔赴不朽,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追求这种不朽?况且这美本身又究竟是什么呢?

    书中有段话这么说:

    你难道没有想到,他一定要观看美的东西,才能上升到美本身,他这样做并不是怀上品德的影子,因为他接触的并不是影子,而是真东西,是真的东西被他摸到了?谁怀上了,生下了并且抚养了真的品德,就位诸神所喜爱,如果人能得以不朽,他一定会成为不朽的。——《会饮篇》

    这又让我联想起了,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关于洞穴理论的阐述。

    把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比作下述情形。

    让我们想象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长长通道通向外面,可让和洞穴一样宽的一路亮光照进来。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让我们再想象在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在火光和这些被囚禁者之间,在洞外上面有一条路。沿着路边已筑有一带矮墙。矮墙的作用像傀儡戏演员在自己和观众之间设的一道屏障,他们把木偶举到屏障上头去表演。他们除了看到墙壁的阴影之外,看不到真实的事物本身。

    再把这个比喻整个儿地应用到前面讲过的事情上去,把地穴囚室比喻可见世界,把火光比喻太阳的能力。如果你把从地穴到上面世界并在上面看见东西的上升过程和灵魂上升到可知世界的上升过程联想起来,你就领会对了我的这一解释了,既然你急于要听我的解释。至于这一解释本身是不是对,这是只有神知道的。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在可知世界中最后看见的,而且是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最后看见的东西乃是善的理念。我们一旦看见了它,就必定能得出下述结论

    它的确就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就是可见世界中创造光和光源者,在可理知世界中它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任何人凡能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行事合乎理性的,必定是看见了善的理念的。

    ——苏格拉底

    在《会饮篇》中,这美的本身不是影子,是真的东西,在《理想国》中,这种真的东西,是更大的一个理念,它是一切事物中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是可见世界中创造光和光源者,在可理知世界中它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

    这样的答案还是让人有点迷惑,要搞清这个问题,需要弄清楚柏拉图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要的理念。

    4.

    柏拉图的研究重点多侧重于揭示何为好的生活,以及如何实现这种好的生活,以期完成自我生命的丰盈与美满—即幸福。

    基于愿欲在通往好的生活中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愿欲并基于此的行动与追求,才能成就我们好的行事风范以及值得颂扬的美好生活。柏拉图的研究也在探究实现这种好的生活,需要定义出哪些事物是值得渴望与追求的,以及我们要培养发展出哪些品德以助我们的生活达到这种状态。

    这也是一种幸福的状态,我们希望永远保存的一种状态,幸福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内心深处都有的一种需求,我们追求幸福,就是为了幸福本身,而不是在追求别的什么东西。虽然我们不明白为什么人类有追求幸福的源动力,但我们能确信的是,什么样的追求,决定了什么样的生活,也决定了我们最终的命运。

    就像理想国最后一卷中所说,不是神决定你的命运,是你自己选择命运,每一个轮回转世的灵魂,在选择它所想要的生活的时候,当他对生活做出选择时,他的命运也被决定了。

    其中有一个灵魂走上来选择。他挑了一个最大僭主的生活。他出于愚蠢和贪婪作了这个选择,没有进行全面的考察,因此没有看到其中还包含着吃自己孩子等等可怕的命运在内。等定下心来一细想,他后悔了。于是捶打自己的胸膛,号啕痛哭。他忘了神使的警告:不幸是自己的过错,他怪命运和神等等,就是不怨自己。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会审视自己的生活尤为重要,而哲学,译自爱智慧,训练的就是让我们学会去辨识何为好的生活,发展出正确的追求,以及理清需要培养发展出哪些品德以助我们的生活达到这种状态。

    那么以此推论在柏拉图著述中这美的本身,以及真的东西,类似光源的存在,也就可以理解成某种“观”,一种价值观或者神学观的存在,比如你认可善良是美德的价值观,那么你会做出很多很多基于此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相))即便会根据主观的转移而转移,但是其中的善良的“质”却不会以个体的转移而转移,它就在那里,不生不灭。在价值观中,你可以解释说,行善积德,让我的生活更美好,而在神学观中,行善积德,是神所喜悦的,所以我这么干,即便是两种不同的“观”,也同样能让人即便是刹那间也感受到心底油然而生的幸福,一念仿佛永恒。

    可以说,我们认可什么样的“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追求,也决定了我们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也决定了我们最终的命运。

    近代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从钱缪开国,到近代钱氏家族人才井喷,除了已编成绕口令的“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父子档人物。如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还有杭州钱家钱学榘的儿子,有学者对钱缪家族文人群体的形成和成就做过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钱家的成就,与他们认可传承的《钱氏家训》不无关系。

    《钱氏家训》是先祖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分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和国家篇。这种家风的传承,里面也是对于价值观的另一种演绎。

    如其中个人篇开篇即语:“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家族篇开篇即语:“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社会篇开篇即言:“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国家篇开篇即言:“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价值观的正确养成,于民于国都干系重大,无外乎我们的国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如此热衷。

    解决了“真”的这一问题,再回到美本身,既然爱让我们奔赴不朽,而这不朽本身也是幸福的一种形式,爱让我们实现个人的幸福。我们爱俊男美女,即便我们知道这美丽的肉体,也终有衰老的一天,若仅从生育传承的角度,这美的本身是对方具备优良的基因,能让种族更好的延续下去,但从人生幸福的角度,我们也要爱对方的美德,能让我们从对方身上,补足自身,实现人生的丰盈圆满。


    参考文献:

    1.《理想国》 商务印书馆

     2.《会饮篇》商务印书馆

    3.《Symposium》 Introduction, by MC Howatson and Frisbee C.C.Shelfield

    4.《钱氏家训》 钱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柏拉图教我们如何成就幸福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cmmxtx.html